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64,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下庭
半庭
秦庭
外庭
禁庭
殿庭
北庭
庭梧
荒庭
庭训
庭燎
槐庭
庭竹
庭帏
庙庭
《骈字类编》:下庭
张说唐封泰山乐章见上帝下
《骈字类编》:半庭
金 吕中孚 春月 好是夜阑人不寐,半庭寒影在梨花。
《漢語大詞典》:秦庭
秦 朝。亦借指 秦 地 长安 。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畏 南山 之雨,忽践 秦 庭;让 东海 之滨,遂餐 周 粟。”晋书·符坚载记上:“我本出将归 江 南,遭时不遇,陨命 秦 庭。”
分類:长安
《漢語大詞典》:外庭
见“ 外廷 ”。
《漢語大詞典》:外廷
亦作“ 外庭 ”。 国君听政的地方。对内廷、禁中而言。也借指朝臣。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乡者僕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奉外廷末议。” 唐 贾岛 《赠翰林》:“清重无过知内制,从前礼絶外庭人。”新唐书·刘季述传:“方寒,公主嬪御无衾纊,哀闻外廷。”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杨府水渠:“朕无不可,第恐外庭有语,宜密速为之。”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御前亲近大臣,如 乾清宫 管事,打卯牌子,其秩亦荣显,犹外廷之勋爵戚臣然。”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奄宦上:“而外庭所设之衙门,所供之财赋,亦遂视之为非其有,嘵嘵而争。”
《漢語大詞典》:禁庭
亦作“ 禁廷 ”。
(1).犹宫庭。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禁庭尊秘之处,今贱人竟入,而门卫不觉者,宫室将虚,下人踰上之妖也。”旧唐书·韦温传:“寻知制誥,召入翰林为学士,以父职禁廷,忧畏成病,遗诫不令居禁职,恳辞不拜。” 明 吴承恩 《元寿颂》:“ 石麓 李公 ,擢自翰苑,首居春卿,内直禁廷,光晋宫保,睿眷时篤,宸恩日深。”《三国演义》第三回:“ 植 素知 董卓 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祸患。”
(2).指宫廷官员。《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符三年》:“私謁踵路,阴交不逞,密结禁庭,谓之姦可也。”参见“ 宫庭 ”。
《國語辭典》:宫庭(宮庭)  拼音:gōng tíng
宫殿庭院。《三国演义》第七三回:「差官起造宫庭,又置馆舍。」
《漢語大詞典》:殿庭
(1).宫殿阶前平地。三国志·吴志·吴范刘惇等传论“舍彼而取此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葛洪 神仙传:“﹝仙人 介象 ﹞乃令人於殿庭中作方埳,汲水满之。” 唐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初归京国赋诗言怀》:“殿庭捧日彯缨入,阁道看山曳履回。”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端悫:“ 宋璟 为广府都督……在马竟不与 思勗 交一言。 思勗 以将军贵倖殿庭,因诉 元宗 , 元宗 嗟嘆良久,即拜刑部尚书。”
(2).朝廷。 明 朱明镐 《甲申悲愤诗》:“铜马连群压帝畿,百官犹是殿庭非。”
《國語辭典》:北庭  拼音:běi tíng
1.汉时称北匈奴居住的地方。后泛称北方夷狄之地。《后汉书。卷四○。班彪列传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
2.唐时称西域为「北庭」,设北庭都护府。见《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历代州域形势五。唐上》。
《骈字类编》:庭梧
敬括 豫章赋 门柳不可齐华,庭梧不能独秀。
《漢語大詞典》:荒庭
荒芜的庭院。 唐 杜甫 《禹庙》诗:“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分類:荒芜庭院
《國語辭典》:庭训(庭訓)  拼音:tíng xùn
父亲的教诲。《晋书。卷八二。孙盛传》:「时盛年老还家,性方严有轨宪,虽子孙班白,而庭训愈峻。」
《國語辭典》:庭燎  拼音:tíng liào
1.一种古代礼祀的照明用具。铁制叉杆,上束绑松柴,遇国君行祭,则燃点照明。《汉书。卷六四下。王褒传》:「齐桓设庭燎之礼,故有匡合之功。」《文选。张衡。东京赋》:「夏正三朝,庭燎晢晢。」
2.《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庭燎,美宣五也。」或以为咏早朝之诗。首章二句为:「夜如何其?夜未央。」
《漢語大詞典》:槐庭
(1).种植槐树的庭院。 汉 公孙诡 《文鹿赋》:“麀鹿濯濯,来我槐庭,食我槐叶,怀我德声。”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诗:“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2).三公之位。亦指三公。晋书·王戎王衍传论:“ 濬冲 善发谈端, 夷甫 仰希方外,登槐庭之显列,顾 漆园 而高视。”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出参太宰军事,入为太子洗马,俄迁祕书丞,赞道槐庭,司文天阁。” 唐 杨炯 《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幽壠埋魂,终降槐庭之赠;高门纳駟,式居茅社之封。”
《骈字类编》:庭竹
唐 李颀 裴尹东溪别业 庭竹垂卧内,村烟隔南阜。
唐 元稹 会真诗三十韵 龙吹过庭竹,鸾歌拂井桐。
《漢語大詞典》:庭帏(庭幃)
(1).指妇女居住的内室。 唐 寒山 《诗》之十二:“鸚鵡宅西国,虞罗捕得归。美人朝夕弄,出入在庭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镜听:“庭幃之中,固非愤激之地。”
(2).庭闱。指父母居住处。 唐 孟浩然 《送王五昆季省觐》:“公子恋庭幃,劳歌涉海沂。”《再生缘》第十七回:“闺阁知音稿当玩,庭幃尊长尽开颜。”参见“ 庭闈 ”。
《國語辭典》:庭闱(庭闈)  拼音:tíng wéi
父母所住的厅房。今为作父母的代称。唐。杜甫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诗:「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西游记》第三回:「把那万里之遥,只当庭闱之路,所谓点头径过三千里,扭腰八百有馀程。」
《漢語大詞典》:庙庭(廟庭)
(1).朝堂;朝廷。周书·晋荡公护传:“十月,帝於庙庭授 护 斧鉞。”
(2).宗庙;神庙。宋史·真宗纪一:“以太师赠 济阳郡王 曹彬 ,配饗 太祖 庙庭。” 清 恽敬 《都昌元将军庙碑铭》:“其积形之神,与有血气者常往来,而人之所接,皆以人之事事神,为之像设,为之庙庭,为之牲牢酒醴,为之官爵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