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4,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成庙
武庙
庙寝
庙火
复庙
水庙
庙殿
夫子庙
两庙
大庙
社庙
远庙
小庙
庙令
宜庙
《韵府拾遗 啸韵》:成庙(成庙)
白帖成庙则衅之路寝成则考之而不衅
《國語辭典》:武庙(武廟)  拼音:wǔ miào
民间庙宇:(1)唐代至元代称祭祀吕望的庙。(2)清代称祀奉关羽的庙。(3)民初以后称合祀关羽与岳飞的庙。
《漢語大詞典》:庙寝(廟寢)
寝庙。指宗庙的前庙和后寝。晋书·贺循传:“ 殷 之 盘庚 ,不序 阳甲 , 汉 之 光武 ,不继 成帝 ,别立庙寝,使臣下祭之。”参见“ 寝庙 ”。
分類:寝庙宗庙
《國語辭典》:寝庙(寢廟)  拼音:qǐn miào
1.旧称皇帝宗庙的前殿为庙,后殿为寝。亦用以泛指宗庙。《礼记。月令》:「寝庙毕备。」汉。郑玄。注:「凡庙前曰庙,后曰寝。」《史记。卷九九。叔孙通传》:「先帝园陵寝庙,群臣莫习。」
2.泛指寝居之处。《左传。襄公四年》:「经吞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
《骈字类编》:庙火(庙火)
宋书礼志案礼记孔子答曾子当祭而日蚀太庙火如牲至未杀则废然则祭非无可废之道也但权所为之轻重耳日蚀庙火变之甚者故乃牲至尚犹可废
《漢語大詞典》:复庙(複廟)
古代称采用双层屋椽、双层屋笮等结构来建造的宗庙为复庙。復,通“ 复 ”。礼记·明堂位:“山节、藻棁、復庙、重檐……天子之庙饰也。” 郑玄 注:“復庙,重屋也。”《后汉书·祭祀志中》“明堂” 刘昭 注引 汉 张衡 《东京赋》:“復庙重屋,八达九房。”《周礼·考工记·匠人》“重屋” 清 孙诒让 正义:“凡复屋,栋、笮等皆於一层屋之上重絫合并为之,重屋则上下两层屋各自为栋、笮等,不相合并,二制迥异,古明堂宗庙盖皆有重屋……《明堂位》之復庙,即复屋;重檐,乃是重屋。故文选·张衡〈东京赋〉云‘复庙重屋’即用《明堂位》文,而以重檐为重屋。 薛综 注云:‘重屋,重栋也。’ 桓谭 新论亦云:‘商加重檐四阿。’明此经重屋,当彼重檐矣, 郑 《明堂位》注释‘復庙’为‘重屋’者,盖仍指复笮言之。”参见“ 復格 ”。
古代称具有双重椽、栋、轩版、垂檐等建筑结构的庙堂。 汉 张衡 《东京赋》:“复庙重屋,八达九房。” 薛综 注:“复庙,重覆也。重屋,重栋也。” 李善 注:“《礼记》曰:‘复庙、重檐、达乡,谓天子庙饰也。’”《周礼·考工记·匠人》“ 殷 人重屋” 清 孙诒让 正义:“《明堂位》言复庙重檐为天子庙制……复庙即复屋,重檐乃是重屋。”参见“ 复屋 ”。
《漢語大詞典》:复格(復格)
双重斗栱。復,通“ 复 ”。逸周书·作雒:“咸有四阿、反坫、重亢、重郎、常累、復格、藻棁……画旅。”《周礼·考工记·匠人》“重屋” 清 孙诒让 正义:“ 俞樾 云:‘古有重屋,有复屋。重屋者,此记所説是也。复屋者,於栋之下,復为一栋以列椽,亦称重橑’……《作雒》之重亢、復格,亦似皆复屋之制。”
分類:双重斗栱
《漢語大詞典》:复屋(複屋)
(1).古代称具有双重椽、栋、轩版、垂檐等建筑结构的屋宇为“复屋”。说文·林部:“棼,复屋栋也。”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秘书少监王公墓志铭》:“民事瘟神谨,巫故为阴廡复屋,塑刻诡异,使祭者凛慄,疾愈众。”《周礼·考工记·匠人》“ 殷 人重屋” 孙诒让 正义引 清 俞樾 曰:“古有重屋,有复屋……复屋者,於栋之下復为一栋以列椽,亦称重橑。”
(2).重迭的房屋。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小郗题诗》:“日转庭槐影渐移,重门复屋传呼迟。”
《漢語大詞典》:水庙(水廟)
(1).即龙王庙。 唐 李约 《观祈雨》诗:“桑条无叶土生烟,簫管迎龙水庙前。”
(2).指临水的庙宇。 元 陈旅 《潇湘八景图》诗:“归帆傍水庙,簫鼓下神鸦。”
分類:龙王庙宇
《漢語大詞典》:庙殿(廟殿)
指太庙的殿堂。魏书·崔光传:“自比鴟鹊巢於庙殿,梟鵩鸣於宫寝,菌生宾阶轩坐之正,準诸往记,信可为诫。”
分類:太庙殿堂
《漢語大詞典》:夫子庙(夫子廟)
即 孔庙 。系奉祀 孔子 的庙宇, 明 清 时称文庙。 宋 欧阳修 有《襄州穀城县夫子庙记》。今 南京 夫子庙 始建于 宋 景祐 元年(公元1034年), 清 重建,其址在 江苏省 南京市 城南 秦淮河 北岸。旧为游览之地,解放后辟为人民游乐场。
《骈字类编》:两庙(两庙)
宋史哲宗纪绍圣元年夏四月戊午复新城两庙
《國語辭典》:大庙(大廟)  拼音:tài miào
天子的祖庙。《礼记。月令》:「天子居大庙大宝。」也称为「太庙」、「祖庙」。
分類:太庙
《漢語大詞典》:社庙(社廟)
(1).社与宗庙。宋书·武帝纪论:“ 晋 自社庙南迁,禄去王室,朝权国命,递归台辅。”
(2).旧时祭祀土地神之庙。晋书·郭璞传:“ 璞 曰:‘得健夫二三十人,皆持长竿,东行三十里,有丘林社庙者,便以竿拍打,当得一物,宜急持归。’” 鲁迅 《彷徨·长明灯》:“听说:有一天他的祖父带他进社庙去,教他拜社老爷、瘟将军、王灵官老爷,他就害怕了,硬不拜,跑了出来,从此便有些怪。”
《漢語大詞典》:远庙(遠廟)
远祖之宗庙。礼记·祭法:“远庙为祧,有二祧。” 孔颖达 疏:“远庙为祧者,远庙谓 文 武 庙也。 文 武 庙在应迁之例,故云远庙也。”南史·臧焘传:“ 文 武 , 周 之祖宗,何云去祧为坛乎?明远庙为祧者,无服之祖也。”
分類:远祖宗庙
《國語辭典》:小庙(小廟)  拼音:xiǎo miào
1.古代帝王死后,升祀太庙,始祖称为「大庙」,高祖以下则称为「小庙」。《周礼。夏官。祭仆》汉。郑玄。注:「小庙,高祖以下也,始祖曰大庙。」
2.庶出的帝王为其生母所立的庙。《隋书。卷七。礼仪志二》:「又有小庙,太祖太夫人庙也,非嫡,故别立庙。」
3.规模不大的庙。如:「到前面的小庙里休息一下。」
4.比喻不很理想的环境。如:「咱们这个小庙里容不下您这尊大菩萨,您还是另谋高就吧!」
《国语辞典》:庙令(庙令)  拼音:miào lìng
掌管岳庙之令。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骈字类编》:宜庙(宜庙)
唐 柳宗元 奉平淮夷雅表 其十一 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 宜庙宜郊,以告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