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20,分162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应敌
声应
酬应
后应
应钟
应感
应人
应当
应书
丕应
应付
供应
供应
应答
应格
《國語辭典》:应敌(應敵)  拼音:yìng dí
抵抗敌人。《三国演义》第一回:「贼兵众,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军应敌。」
《分类字锦》:声应(声应)
淮南子瑟不鸣而二十五弦各以其声应
分类:声应
《國語辭典》:酬应(酬應)  拼音:chóu yìng
1.交际、应酬。元。吴师道〈目疾谢柳道传张子长惠药〉诗:「从来不解饮,杯勺强酬应。」
2.应对、应答。《南史。卷五一。梁宗室传上。吴平侯景传》:「刘显执卷策劢,酬应如流,乃至卷次行数亦不差失。」
《高级汉语词典》:后应
居后作接应 的部队
《國語辭典》:应钟(應鐘)  拼音:yìng zhōng
古乐律名。十二律之一,为六阴律之三。古人以十二律和十二月相配,每月以一律应之,应钟与十二月相应。《礼记。月令》:「其音羽,律中应钟。」《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应钟,言阴气应亡射,该臧万物而杂阳阂种也。」
《國語辭典》:应感(應感)  拼音:yìng gǎn
1.文艺创作过程中因外物而产生灵感的现象。《礼记。乐记》:「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文选。陆机。文赋》:「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
2.特指天人感应。北魏。张渊〈观象赋。序〉:「寻其应感之符,测乎冥通之数,天人之际,可见明矣。」
《漢語大詞典》:应人(應人)
顺应人;应和人。语出《易·兑》:“顺乎天而应乎人。”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楚庄王:“制为应天改之,乐为应人作之。” 汉 王充 论衡·明雩:“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
《國語辭典》:应当(應當)  拼音:yīng dāng
1.应该。《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下。华佗传》:「君病根深,应当剖破腹。」《红楼梦》第五六回:「宝钗笑道:『妈妈们也别推辞也。这原是分内应当的。』」
2.对付、应付。《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丈夫日勤耕稼,妇女夜事绩织,厮共生活,应当官司繇役。」
《漢語大詞典》:应书(應書)
古时下级官府回复上级的公文。汉书·沟洫志:“下丞相 孔光 、大司空 何武 奏请部刺史、 三辅 、 三河 、 弘农 太守举吏民能者,莫有应书。”
《漢語大詞典》:丕应(丕應)
很好地应和。书·皋陶谟:“其弼直,惟动丕应。” 孙星衍 疏:“天下大应之。”宋史·乐志十:“纷纶丕应,保祐下方。”
分類:地应应和
《國語辭典》:应付(應付)  拼音:yīng fù
支付、付给。《醒世恒言。卷三三。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姐夫,且将这些钱去,收拾起店面,开张有日,我便再应付你十贯。」
《國語辭典》:应付(應付)  拼音:yìng fù
1.设法对付或处置。《三国演义》第一三回:「粮食军需,谨当应付。」
2.应酬、敷衍。《文明小史》第三七回:「自己踌躇应付他的法子。想了半响,没得主意。」
《國語辭典》:供应(供應)  拼音:gòng yìng
伺候、侍奉。元。关汉卿《金线池》第四折:「你在我衙门里供应多年,也算的个积年了,岂不知衙门法度?」
《國語辭典》:供应(供應)  拼音:gōng yìng
以钱财或物品供人需要。如:「父母辛勤工作,只为供应子女生活所需,使其不虞匮乏。」也作「供给」。
《國語辭典》:应答(應答)  拼音:yìng dá
言语间的酬答。《汉书。卷三○。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也作「应对」。
《漢語大詞典》:应格(應格)
合格,符合标准。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一:“故事,臺官皆御史中丞知杂与翰林学士互举。其资任须中行员外郎以下,太常博士以上,曾任通判。人未歷通判,非特旨不荐,仍为里行。此 唐 马周 故事也。议者颇病太拘,难於应格。” 明 李东阳 《三锡堂记》:“夫人臣之锡於君者:曰科第,曰爵秩,曰封赠。顾非文学之中选,才行之应格,阶资之合典式,则不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