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5,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荣幸
临幸
游幸
幸察
厚幸
庆幸
欣幸
幸赖
行幸
幸生
侥幸
侥幸
幸是
幸存
幸脱
《國語辭典》:荣幸(榮幸)  拼音:róng xìng
非常光采、幸运。《礼记。中庸》唐。孔颖达。正义:「小人以恶自居,恒行险难倾危之事,以徼求荣幸之道。」《文明小史》第二六回:「这一喜非同小可,觉得他们也算我为同志,非常荣幸。」
《國語辭典》:临幸(臨幸)  拼音:lín xìng
古时称天子亲临。《新唐书。卷一一六。列传。韦思谦》:「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旧五代史。卷一三○。周书。列传。王峻》:「请太祖临幸,恩赐甚厚。」
《漢語大詞典》:游幸(遊幸)
指帝王或后妃出游。北史·雀光传:“﹝陛下﹞专荐郊庙,止决大政,辅神养和,简息游幸,则率土属赖,含生仰悦矣。” 宋 苏辙 《乞御制集叙状》:“而復厉精庶政,亲决万机,故其游幸无益之文,见存无几。”红楼梦第十七回:“待贵妃游幸时,再请定名,岂不两全?”
(1).指帝王出游。魏书·斛斯椿传:“又説帝数出游幸,号令部曲,别为行阵。” 宋 苏舜钦 《游洛中内》诗:“早晚金舆此游幸,凤楼前后看山河。” 明 冯梦龙 《女丈夫·隋帝南巡》:“万乘之尊,岂可轻身游幸?”
(2).泛指游乐。 元 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一折:“我是箇道童,道法又不精,在山中闲游幸。”
《漢語大詞典》:幸察
敬辞。犹言明察。《史记·三王世家》:“臣窃不胜犬马心,昧死愿陛下詔有司,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唯陛下幸察。” 唐 皇甫湜 《答李生第一书》:“粗书其愚,为足下答,幸察。” 宋 朱熹 《答刘平甫书》:“若徒暴露于外,而无见听之实,但使众怨见归,为僕作祸耳。千万,幸察。”
《漢語大詞典》:厚幸
大幸。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今臣蒙国重恩,三世於今矣,正值陛下升平之际,沐浴圣泽,潜润德教,可谓厚幸矣!”明史·扩廓帖木儿蔡子英传赞:“然则若 子英 者,又岂非厚幸哉!”《玉娇梨》第九回:“蒙老先生垂爱,得覩芳菲不胜厚幸。” 鲁迅 《书信集·致许广平一》:“俾罄愚诚,不胜厚幸”
《國語辭典》:庆幸(慶幸)  拼音:qìng xìng
因出乎意料的好成果,而感到值得安慰与庆贺。《后汉书。卷四十八。霍谞传》:「窃独踊跃,私自庆幸。」《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果然得见,庆幸不暇,还有甚么见怪?」
《漢語大詞典》:欣幸
欣喜而庆幸。晋书·桓玄传:“ 毅 等传送 玄 首,梟于大桁,百姓观者莫不欣幸。”《水浒传》第一一六回:“今得瞻天子圣颜,抱龙凤之姿,挺天日之表,正应此气。臣不胜欣幸之至!”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我很欣幸他的得释,就赶紧付给稿费,使他可以买一件夹衫。”
分類:欣喜庆幸
《漢語大詞典》:幸赖(幸賴)
幸亏依靠;有幸依靠。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 惲 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厎,幸赖先人餘业,得备宿卫。”后汉书·朱晖传:“幸赖 顺烈皇后 初政清静,内外同力,反乃讨定。” 许地山 《无忧花》:“所得薪俸虽不很够用,幸赖祖宗给他留下一点产业,还可以勉强度过日子。”
《國語辭典》:行幸  拼音:xíng xìng
1.古时皇帝出行。《汉书。卷六。武帝纪》:「五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时。」《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圣颂方可。」
2.皇帝留宿于嫔妃的宫中。明。陈与郊《昭君出塞》:「娘娘!官家也曾行幸来么?」
《國語辭典》:幸生  拼音:xìng shēng
1.苟且偷生。《荀子。王制》:「无功不赏,无罪不罚,朝无幸位,民无幸生。」
2.幸运而生。唐。韩愈〈感二鸟赋。序〉:「幸生天下无事时,承先人之遗业。」
分類:侥幸偷生
《國語辭典》:侥幸(僥幸)  拼音:jiǎo xìng
希望获得意外的成功或免去灾祸的心理。如:「这次比赛中,他很侥幸获得第一名。」也作「徼幸」。
《國語辭典》:侥倖(儌倖)  拼音:jiǎo xìng
意外成功或免去灾祸。如:「他侥倖考上了大学。」也作「徼幸」。
《國語辭典》:侥倖(僥倖)  拼音:jiǎo xìng
意外成功或免去災禍。《文選。李密。陳情表》:「庶劉僥倖,保卒餘年。」《儒林外史》第一七回:「第二的僥倖進了一個學,將來讀讀書,會上進一層也不可知。」也作「徼幸」。
《漢語大詞典》:幸是
本是;正是。 五代 徐夤 《蜀》诗:“君王幸是 中山 后,建国如何号 蜀 都。” 宋 杨万里 《赵达明大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诗:“娇云嫩日无风色,幸是湖船好放时。”
分類:本是正是
《漢語大詞典》:幸存
侥幸生存;侥幸保存。 明 刘基 《〈宋景濂学士文集〉序》:“今幸存者,惟 基 与先生耳。”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然此卷以文为戏,颇有可观,亦旧籍之幸存者也。” 鲁迅 《南腔北调集·祝〈涛声〉》:“《涛声》上常有赤膊打仗,拼死拼活的文章,这脾气和我很相反,并不是幸存的原因。”
《漢語大詞典》:幸脱(倖脱)
犹倖免。 梁启超 《新民说·论权利思想》:“为国民者协力各尽其分内竞争之责任,则侵压自不得行。设有苟免倖脱而避其衝者,是不啻对於国民全体而为叛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