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小时(小時)  拼音:xiǎo shí
1.幼年的时候。《红楼梦》第五七回:「打紧的那起混帐行子们背地里说你,你总不留心,还只管和小时一般行为,如何使得。」
2.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小时有六十分钟。如:「他花了三小时时间才把作业写完。」
《漢語大詞典》:丱角
(1).头发束成两角形。旧时多为儿童或少年人的发式。 唐 孟郊 《送淡公》诗之五:“如何丱角翁,至死不裹头。” 唐 康骈 剧谈录·白傅乘舟:“丱角僕烹鱼煮茗。”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下:“﹝ 金廷辉 ﹞为 江西 考官,夜閲卷,倦甚,忽坐睡,梦有丱角书生揖于前。” 清 赵翼 《哭伟儿》诗:“两孙丱角尚儿嬉,他未知悲我更悲。” 茅盾 《虹》三:“她又回忆到他们俩丱角时代同在家塾中读书的琐事。”
(2).指童年或少年时期。 唐 方干 《孙氏林亭》诗:“丱角相知成白首,而今欢笑莫咨嗟。” 宋 王安石 《王平甫墓志》:“自丱角未尝从人受学,操笔为戏,文皆成理。” 元 姚文奂 《竹枝词》:“家住 西湖 第四桥,自从丱角学吹簫。”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五:“丱角春明入塾年,丈人摩我道崭然。”
(3).指童仆。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龙山放灯:“郤随役,用二丱角扶掖上山。”
《國語辭典》:叔季  拼音:shú jì
1.衰乱将亡的末世。宋。朱熹〈白鹿洞赋〉:「在叔季而且然,矧休明之景运。」
2.弟辈。唐。元稹 唐故朝议郎河南元君墓志铭:「没之日,三子不侍,无一言之念,知叔季之可以教侄也。」
3.程度差不多、不相上下。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六:「明唐伯虎『报文徵明』,王稚钦『答徐懋昭』二书,差堪叔季。」
4.等级、差别。清。唐甄《潜书。居心》:「天地之气有叔季,故其生人也有厚薄。」
《漢語大詞典》:韶年
美好的岁月。 唐德宗 《中和节日宴百僚赐诗》:“韶年启仲序,初吉谐良辰。”亦指青年时期。 唐 吕岩 《赠刘方处士》诗:“韶年淑质曾非固,花面玉颜还作土。”
《漢語大詞典》:方刚(方剛)
(1).谓人在壮年时体力、精神正当旺盛。《诗·小雅·北山》:“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鬭。”三国志·吴志·陆凯传:“ 禕 体质方刚,器干彊固,董率之才, 鲁肃 不过。”
(2).指壮年。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陛下年在方刚,圣虑未衰,愿还既误之封,析后族之势。”后汉书·文苑传上·黄香:“臣 香 年在方刚,适可驱使。”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侯忠节公父子为僮宾作书:“ 宾 齿方刚,其尚努力进德,为纲为纪,为楷为则,则吾将观於尔后。”
(3).刚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三回:“他小孩子家也懂得这句话,可见我方刚不是瞎客气了。”
《漢語大詞典》:青襟
(1).青色衣服的交领。 唐 戎昱 《送苏参军诗》:“忆昨青襟醉里分,酒醒迴首愴离羣。”
(2).借指学子之服。 前蜀 韦庄 《寄右省李起居》诗:“多慙十载游 梁 客,未换青襟侍素王。”
(3).借指学子。魏书·李崇传:“养黄髮以询格言,育青襟而敷典式。” 唐 张说 《四门助教尹先生墓志》:“詵詵青襟,有所仰矣。” 唐 刘长卿 《寄万州崔使君令钦》诗:“ 丘 门多白首, 蜀郡 满青襟。”
(4).借指青年时期。 唐 窦群 《晚自台中归永宁里南望山色怅然有怀呈上右司十一兄》诗:“白髮侵侵生有涯,青襟曾爱紫河车。”
(5).喻指襟怀,心胸。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怯离愁青襟似麻,问归期西风及瓜。”
《漢語大詞典》:少习(少習)
少年时所学习的。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十:“ 王履道 安中 初学 东坡 书,后仕于 崇 、 观 、 宣 、 政 间,颇更少习。南渡以来,復还其旧。”
《國語辭典》:三害  拼音:sān hài
1.晋代周处臂力过人,不修细行,纵情恣欲,众人以他和南山虎、长桥蛟并称为「三害」。《晋书。卷五八。周处传》:「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
2.泛称三种祸害。
《漢語大詞典》:幼志
幼年时的志向。《仪礼·士冠礼》:“始加元服,弃尔幼志。”《楚辞·九章·橘颂》:“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朱熹 集注:“幼志,言自幼而已有此志,盖其本性然也。”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五:“推远童稚之幼志。”
《漢語大詞典》:年面(年麵)
指过年时做糕团、饺子之类用的面粉、米粉等。 段荃法 《凌红蝶》:“男人家买年货,女人家磨年面,孩子扎灯笼。”
《國語辭典》:年画(年畫)  拼音:nián huà
过年时所张贴的应节图画,用以讨吉祥或增强欢乐的气氛。如:「杨柳青年画」。
《漢語大詞典》:小岁(小歲)
(1).古代于冬至后第三个戌日行腊祭,腊祭次日为小岁。后世分别以元日、冬至夜为小岁。太平御览卷三三引 汉 崔寔 《四民月令》:“腊明日谓小岁,进酒尊长,修刺贺君师。”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小岁则用之 汉 朝,元正则行之 晋 世,盖 汉 尝以十月为岁首也。”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天部二》:“腊月之次日为小岁。今俗以冬至夜为小岁。然 卢照邻 《元旦》诗云:‘人歌小岁酒,花舞大 唐 春。’则元日亦可谓之小岁矣。亦犹冬至亦可谓之除夜也。”
(2).少年时。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前所为《寄思玄子》者,小岁云为,文不能自足其意。”
(3).北斗七星中的第五至第七星。《淮南子·天文训》:“斗杓为小岁。” 高诱 注:“斗第一星至第四星为魁,第五至第七星为杓。”
《漢語大詞典》:冠笄
固定冠的簪子。宋史·礼志十八:“冠笄、冠朵、九翬四凤冠,各置于槃,蒙以帕。”
(1).指古代男女成年时分别举行的冠礼、笄礼。礼记·乐记:“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 郑玄 注:“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笄,成人之礼。”
(2).指成年男女。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八:“ 戴名世 大逆,法至寸磔,族皆弃市,未及冠笄者,发边。”
(3).梳头戴帽,指僧尼还俗。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卷五:“ 后主 曰:‘僧尼犯淫,使其冠笄。’乃是遂其所欲,姑令礼佛自懺。”
《漢語大詞典》:龆龄(齠齡)
七八岁,童年时代。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齠龄之际,羞言霸道;词赋之间,已成王佐。” 明 无名氏 《霞笺记·中丞训子》:“年方弱冠,齿正齠龄,身列黌宫,名扬庠序。” 清 海上餐霞客 《〈何典〉跋》:“忆余齠龄时,犹见先生编年诗稿,蝇头细书,共十餘册。”
《漢語大詞典》:髫时(髫時)
幼年时期。 清 方文 《从黄俞邰借〈宋遗民录〉感旧》诗之二:“ 海鹤先生 在,髫时数问奇。”
分類:幼年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