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乌头(烏頭)  拼音:wū tóu
1.植物名。毛茛科乌头属,多年生草本。根部纺锤形,叶互生,深绿色,掌状深裂。顶生总状花序;萼片蓝紫色,顶萼片高盔形。蓇葖果三棱形。块根含乌头碱,可入药,但毒性强,过量能麻痹中枢神经,引起体温下降,心脏麻痹致死。亦称「草乌」、「乌药」,参见「草乌」条。
2.乌鱼的别名。参见「乌鱼」条。
《國語辭典》:稚齿(稚齒)  拼音:zhì chǐ
少年。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耆年阙市井之游,稚齿丰车马之好。」
《國語辭典》:乳臭  拼音:rǔ xiù
口中尚带奶味。比喻年少无知。《汉书。卷一。高帝纪上》:「是口尚乳臭,不能当韩信。」《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朕一女尚乳臭,卿等使朕屈身以事戎狄,将欲使弃吾女于沙漠之地耶?」
《漢語大詞典》:早达(早達)
年少显达。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吴郡僧智书》:“ 邓仲华 服袞之年, 荀令则 拥麾之日,徒云早达,未可同功。”梁书·张缵传:“ 纘 时年二十三……俄为长史兼侍中,时人以为早达。”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薛据:“ 据 为人骨鯁有气魄,其文亦尔。自伤不早达,因著《古兴》诗。”
分類:年少显达
《國語辭典》:老弟  拼音:lǎo dì
称谓。对自己的弟弟或较年幼者的称呼。《文明小史》第三二回:「老弟你休要执迷不悟。」
《漢語大詞典》:少成
指年少时养成的习性。 汉 贾谊 《新书·保傅》:“ 孔子 曰:‘少成若天性,习惯若自然。’”
《漢語大詞典》:韶颜(韶顔)
(1).美好的容貌。 南朝 宋 鲍照 《发后渚》诗:“华志分驰年,韶颜惨惊节。” 宋 周邦彦 《丑奴儿》词:“ 江 南风味依然在,玉貌韶颜。”
(2).比喻青春年少。 明 刘基 《一剪梅》词:“浮世生涯一转蓬,今日韶颜,明日衰翁。” 清 龚自珍 《莺啼序》词:“为一种心情无奈,断送韶颜,憔悴而今,劝君休舞。”
《国语辞典》:却少(却少)  拼音:què shào
重返年少。即返老还童。宋。欧阳修〈减字木兰花。留春不住〉词:「说似残春,一老应无却少人。」
《漢語大詞典》:女妻
年少之妻。易·大过:“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 孔颖达 疏:“衰者更盛……枯老之夫,得其少女为妻也。”
分類:年少
《國語辭典》:早慧  拼音:zǎo huì
年幼时即显聪明。《北史。卷五五。王纮传》:「景奇其早慧,赐以名马。」也作「早惠」。
《漢語大詞典》:弃繻生(棄繻生)
指 汉 终军 。后泛指年少立大志之人。汉书·终军传:“ 军 为謁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 关 , 关 吏识之,曰:‘此使者乃前弃繻生也。’” 唐 李德裕 《重过列子庙追感顷年与王仆射同题名于庙壁》诗:“重看题壁处,岂羡弃繻生。”参见“ 弃繻 ”。
《漢語大詞典》:弃繻(棄繻)
汉书·终军传:“初, 军 从 济南 当诣博士,步入 关 , 关 吏予 军 繻。 军 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復传,还当以合符。’ 军 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復传还。’弃繻而去。”繻,帛边。书帛裂而分之,合为符信,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表示决心在 关中 创立事业。后因用为年少立大志之典。 唐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弃繻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之二:“ 虙子 弹琴邑宰日, 终军 弃繻英妙时。” 清 吴伟业 《感旧赠萧明府》诗:“授简肯忘羣彦会,弃繻谁识少年装。”
《漢語大詞典》:诸卿(諸卿)
(1).古代天子和诸侯所属的众高级官员。《左传·昭公元年》:“若野赐之,是委君貺於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於诸卿也。”韩非子·内储说下:“公不听,居三月,诸卿作难,遂杀 厉公 而分其地。”
(2).古代君上对众多臣下的称呼。后汉书·马武传:“帝后与功臣诸侯讌语,从容言曰:‘诸卿不遭际会,自度爵禄何所至乎?’”
(3).诸多年少长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蚡 为诸郎” 裴駰 集解引 晋 徐广 曰:“一云‘诸卿’。时人相号长老老者为‘诸公’,年少者为‘诸卿’,如今人相号为‘士大夫’也。”
《漢語大詞典》:终贾(終賈)
汉 终军 和 贾谊 的并称。两人皆早成,后因以指年少有才的人。后汉书·胡广传:“ 终 贾 扬声,亦在弱冠。”晋书·潘岳传:“ 岳 少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奇童,谓 终 贾 之儔也。” 宋 司马光 《自嘲》诗:“英名愧 终 贾 ,高节谢 巢由 。” 清 钱谦益 《〈琅嬛类纂〉序》:“少司成 朱沧起 先生,以 终 贾 之年,蜚声史馆。”
《漢語大詞典》:少少
轻视年少者。管子·小问:“﹝ 管仲 ﹞至中食而虑之。婢子曰:‘公何虑?’ 管仲 曰:‘非婢子之所知也。’婢子曰:‘公其毋少少,毋贱贱。’”
分類:轻视年少
《漢語大詞典》:洛阳才(洛陽才)
(1). 洛阳 才子的简称。 北周 庾信 《聘齐秋晚馆中饮酒》诗:“欣兹 河朔 饮,对此 洛阳 才。” 倪璠 注:“ 东魏 本从 洛 迁都 鄴 地, 齐 受 魏 禪,故於 齐 之诸臣称为 洛阳 才也。” 明 何景明 《短歌行赠贾西谷》:“君不见 贾生 自负 洛阳 才,南迁且作 长沙 傅。”详“ 洛阳才子 ”。
(2). 汉 洛阳 贾谊 年少敢言,朝廷公卿如 绛 灌 之属尽害之,终遭贬谪为 长沙王 太傅。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后因以“洛阳才”比喻遭贬谪、流放之才人。 唐 李白 《放后遇恩不沾》诗:“何时入 宣室 ,更问 洛阳 才?”
《國語辭典》:洛阳才子(洛陽才子)  拼音:luò yáng cái zǐ
汉代贾谊文采出众,号称为「洛阳才子」。语本《文选。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后泛称才华出色的文士。明。无名氏《金雀记》第六出:「洛阳才子岂无人,不须徒叹花如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