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8,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桐帽
絮帽
绣帽
花帽
乌纱帽
毡帽
簪帽
高帽
戴帽
巾帽
衣帽
山帽
僧帽
小帽
帽子
《漢語大詞典》:桐帽
以桐木为骨子做成的幞头。幞头,相传始于 北周 ,用软帛垂脚,至 隋 始以桐木为骨子,使顶高起成形, 唐 以后沿用之。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王宣义》:“白头不是折腰具,桐帽棕鞵称老夫。” 宋 陆游 《游前山》诗:“平生一桐帽,自惜犯尘埃。”
分類:桐木幞头
《分类字锦》:絮帽(絮帽)
元好问 城隈细路入沙汀,絮帽冲风日再经。
分类:
《骈字类编》:绣帽(绣帽)
晋书五行志魏明帝著绣帽披缥衣袖常以见直臣杨阜谏曰此礼何法服耶帝默然近服妖也唐书李晟传见锦裘下枝白居易柘枝词见香衫下 章孝标柘 诗见锦靴下
《国语辞典》:花帽  拼音:huā mào
绣有花纹或饰品的帽子。宋。杨万里〈观迎神小儿社〉诗:「花帽铢来重,绡裳水样秋。」
《國語辭典》:乌纱帽(烏紗帽)  拼音:wū shā mào
以乌纱制成的帽子。原为便帽,明代始定为官帽,亦指官职。《明史。卷六七。舆服志三》:「文武官常服,洪武三年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也称为「纱帽」、「乌纱」。
《國語辭典》:毡帽(氈帽)  拼音:zhān mào
毡制的帽子。《南史。卷七九。夷貊传下。西域传》:「土人剪发,著毡帽、小袖衣、为衫则开颈而缝前。」《儒林外史》第二回:「众人看周进时,头一顶旧毡帽,身穿元色䌷旧直裰。」
分類:毡帽帽子
《骈字类编》:簪帽
南史王思远传见衣领下
《漢語大詞典》:高帽
即高屋帽。隋书·礼仪志七:“案 宋 齐 之间,天子宴私,著白高帽,士庶以乌,其制不定。”参见“ 高屋帽 ”。
《漢語大詞典》:高屋帽
顶部高起的帽子。 唐 陆龟蒙 《幽居有白菊一丛因而成咏呈知己》“ 梁王 高屋好欹来”自注:“ 梁 朝有白纱高屋帽。” 宋 苏轼 《椰子冠》诗:“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髮不知。更著短簷高屋帽, 东坡 何事不违时。” 王文诰 辑注:“ 李廌 师友谈记:士大夫近年倣 东坡 桶高簷短帽,名曰子瞻样。”参见“ 高屋 ”。
分類:顶部帽子
《漢語大詞典》:戴帽
亦作“ 戴帽子 ”。
(1).把帽子戴在头上。引申为于一物之上加以他物。 宋 戴鼎臣 东原录:“ 海州 朐山 ,俗言 朐山 戴帽即雨,盖谓云出覆冒其上为雨候。”
(2).引申为在政治上或行为上给人定性。 刘亚舟 《男婚女嫁》第六章:“ 程玉柱 的爹爹叫 程济仁 ,是个戴帽富农。”《花城》1981年第3期:“摘帽子戴帽子!好好的一个日常生活用语,和‘衣服’‘袜子’一样的‘帽子’竟变成一个使人胆战心寒的声音,这是多么古怪的历史现象!”
《漢語大詞典》:巾帽
指头巾或帽子。 宋 苏轼 《江上值雪效欧阳体仍不使皓白洁素等字》诗:“高人著屐踏冷冽,飘拂巾帽真仙姿。” 宋 陈师道 《送赵承议》诗:“林湖更觉追随尽,巾帽犹堪语笑倾。” 清 方以智 通雅卷三六二:“常服之巾随人取名,巾帽为古之通称。”
分類:头巾帽子
《骈字类编》:衣帽
宋书礼志诸织成衣帽锦帐纯金银器云母从广一寸以上物者皆为禁物
又殷琰傅式宝骁勇绝众因留守北门乃率所领开门掩袭勔入其营勔逃避得免式宝得勔衣帽而去 北史宋繇傅繇曾孙游道为司州中从事时人语曰游道猕猴面构尝因游道会客因戏之曰贤从在门外大好人宜自迎接为通名称旅弟游山游道出见之乃猕猴而衣帽也将与构绝构谢之 颜氏家训沛国刘琎尝与兄瓛连栋隔壁瓛呼之数声不应良久方答瓛怪问之乃云向未著衣帽故也
分类:衣帽
《骈字类编》:山帽
宋史注辇国传谨遣专使等五十二人奉土物来贡凡真珠山帽各一真珠二万二千一百两象牙六十株乳香六十斤
《韵府拾遗 号韵》:僧帽
顾德辉诗儒衣僧帽游人鞋
《國語辭典》:小帽  拼音:xiǎo mào
1.便帽。相对于礼帽、官帽而言。《新五代史。卷六三。十国世家。前蜀世家》:「蜀人富而喜遨,当王氏晚年,俗竞为小帽,仅覆其顶,俛首即堕。」
2.瓜皮帽的通称。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九。冠服》:「豫章漫抄曰:『今人所戴小帽以六瓣合缝,下缀以檐如筒。』」
《國語辭典》:帽子  拼音:mào zi
1.戴在头上,用以遮阳、避雨、保暖或装饰的用品。《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老和尚含著眼泪,自己除了帽子。」
2.加上不恰当、挖苦或罪嫌的词。比喻罪名或坏名誉。如:「高帽子」、「绿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