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鞭丝帽影(鞭絲帽影)
马鞭和帽子。借指出游。 宋 陆游 《齐天乐·左绵道中》词:“塞月征尘,鞭丝帽影,常把流年虚占。”《轰天雷》第八回:“三人逢暇,无非听戏上馆子,有时也到些清静的地方……鞭丝帽影,往来徵逐,这是做京官的习气。”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世固有一事不问,一书不读,而鞭丝帽影,日夕驰逐于歌衫舞袖之场,以为祖国之俱乐部者。”
《漢語大詞典》:白鹭缞(白鷺縗)
白鹭的蓑羽。亦指以白鹭蓑羽为饰的帽子。尔雅·释鸟“鷺,舂鉏” 晋 郭璞 注:“白鷺也。头、翅、背上皆有长翰毛。今 江 东人取以为睫攡,名之曰白鷺縗。”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六:“鷺有长翰毛, 江 东人取以为睫攡,名之曰白鷺纕。” 宋 曾慥 类说·海物异名记:“ 江 东人取白鷺头颈上翰为接离,谓之白鷺簑。” 清 李调元 《卍斋琐录·戌录》:“尔雅注:‘白鷺纕。’按即 晋 山简 接篱,白帽也。”
分類:白鹭帽子
《國語辭典》:安全帽  拼音:ān quán mào
保护头部的头盔。如:「骑乘机车应戴安全帽,否则受罚。」
《漢語大詞典》:八寸三分帽子
原指人人可戴的帽子。比喻到处适用。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中游日记:“载 都 ( 都匀 )八景,俱八寸三分帽子,非此地确然特出之奇也。” 清 魏禧 《日录杂说》:“古今道理、经济,有一种八寸三分帽,却人人戴得恰好者,切莫认作先儒正心诚意,封建井田看。”
《漢語大詞典》:八角帽
人民革命军队在红军时期、抗 日 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常戴的一种帽子。帽瓦前高后低,呈八角形,有帽檐,正前缀红星。 程世才 《包坐之战》:“ 毛主席 穿一身普通的灰布衣裳,戴着八角帽子,手里拿着一张北上路线略图。” 刘辉山 《欢庆红色中央政权诞生》:“我们红军战士们穿着灰色军衣……戴着八角帽。”
《國語辭典》:板巾  拼音:bǎn jīn
道士所戴的帽子,可以摺叠,形式和瓦楞帽相似。《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懒龙把板巾换了帽子,知会了他,趁扰攘之际,特来證实道士本相,扫他这一场。」也称为「瓦楞帽」。
分類:道士帽子
《漢語大詞典》:宝冕(寶冕)
宝冠。用宝石装饰的帽子。 茅盾 《雾》:“我来此的第一夜就看见那最高的一座山的顶巅象钻石装成的宝冕似的灯火。”
《漢語大詞典》:顶托(頂托)
(1).指帽子顶部供手拿的部位。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先把左手的帽子递过去,请老爷自己搦着顶托儿戴上。”
(2).海水涨潮或河、湖水位增高,挡住流入的河水,使不易下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沂涛乡的全面规划》:“雨季里河水上涨,潮水顶托,排水不畅,所以内涝仍然很严重。”
《漢語大詞典》:搭罗(搭羅)
小孩子戴的一种帽子。 清 翟灏 通俗编·服饰:“武林旧事载诸小经纪,有髮垛儿、搭罗儿、香袋儿、符袋儿,襻膊儿。按:搭罗,乃新凉时孩子所戴小帽,以帛维缕,如髮圈然。”
《漢語大詞典》:搭耳帽
古时的一种帽子。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搭耳帽》:“搭耳帽,本胡服。以韦为之,以羔毛络缝。 赵武灵王 更以綾绢皁色为之,始并立其名爪牙帽子,盖军戎之服也。”
分類:帽子
《國語辭典》:怒发冲冠(怒髮衝冠)  拼音:nù fǎ chōng guān
盛怒的样子。《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也作「发上冲冠」、「发踊冲冠」、「冲冠发怒」。
《漢語大詞典》:暖兜
形似头盔的防风保暖的帽子。红楼梦第五十回:“ 贾母 围了大斗篷,带着灰鼠暖兜。”
《漢語大詞典》:绅士风度
具有绅士特征的,指文明高雅的身份
帽子和凉鞋…都带着绅士气
《漢語大詞典》:术氏冠(術氏冠)
亦作“ 术士冠 ”。 即鹬冠,古代掌天文者所戴的帽子。 汉 蔡邕 独断:“术士冠,前圆, 吴 制,邐迤四重, 赵 武灵王 好服之。今者不用,其説未闻。”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鹬:“鷸,水鸟……古人以其知天时,乃为冠,象此鸟之形,使掌天文者冠之。故逸记曰:‘知天文者冠鷸。’此其证也。鷸字音聿,亦有术音,故《衣服图》及 蔡邕 独断谓为‘术氏冠’,亦因鷸音转为术字耳,非道术之谓也。” 章炳麟 《原儒》:“鷸冠者,亦曰术氏冠,又曰圜冠。”一说非鹬冠。格致镜原卷十三引《秕言》:“《礼图》以鷸冠为术士冠,此又以述与术音相近而误。《汉·志》自有术士冠, 赵武灵王 好服之, 汉 不施用,非鷸冠也。”
分類:天文帽子
《國語辭典》:睡帽  拼音:shuì mào
睡觉时戴的帽子,可保持头部温暖。
分類:睡觉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