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伏辕(伏轅)
(1).伏在车辕上。指拉车。 唐 窦庠 《酬谢韦卿二十五兄俯赠辄敢书情》诗:“ 荆山 璞在终应识, 楚国 人知不是狂。莫恨伏辕身未老,会将筋力事 王良 。” 姚雪垠 《言志篇》:“老马伏辕征路远,晓窗愁杀白头翁。”
(2).指拉车的马。比喻常人。 宋 梅尧臣 《效阮步兵一日复一日》诗之一:“吾祖入 吴 市,应龙非伏辕。”
《漢語大詞典》:凡耳
常人的耳朵。指普通人。 南朝 梁 丘迟 《题琴朴奉柳吴兴》诗:“凡耳非所别,君子特见知。”
《漢語大詞典》:恒人(恆人)
常人,一般的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太史敫 女奇 法章 状貌,以为非恆人。”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烈士之所以异於恆人,以其伏节以死谊也。” 清 吴敏树 《与梅伯言先生书》:“夫既为乡里之恆人矣,其生平行事,不足为乡之子弟所仰法,徒以气力雄长閭伍之间耳。”
分類:常人
《國語辭典》:人妖  拼音:rén yāo
1.反常的事物或现象。《韩诗外传》卷二:「枯耕伤稼,枯耘伤岁,政险失民;田秽稼恶,籴贵民饥,道有死人;寇贼并起,上下乖离,邻人相暴,对门相盗,礼义不修;牛马相生,六畜作妖;臣下杀上,父子相疑,是谓人妖,是生于乱。」《隋书。卷二。高祖纪下》:「天灾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钳口,道路以目。」
2.本指女扮男、男扮女、行为不守常法的人。《南史。卷四五。列传。崔慧景》:「东阳女子娄逞变服诈为丈夫,粗知围棋,解文义,遍游公卿,仕至扬州议曹从事。……(明帝)叹曰:『如此之伎,还为老妪,岂不惜哉!』此人妖也。」《醒世恒言。卷ㄧ○。刘小官雌雄兄弟》:「具疏奏闻,刑部以为人妖败俗,律所不载,拟成凌迟重辟,决不待时。」今特指原非女性,但透过手术、药物等方式变性,使自己具备女性特徵的人。含贬义。
《國語辭典》:伟岸(偉岸)  拼音:wěi àn
壮大奇伟的样子。《新唐书。卷七八。宗室传。襄邑王神符传》:「从晦姿质伟岸,所至以风力闻。」
《漢語大詞典》:重死
谓宝爱自身,不肯轻易而死。《老子》:“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王弼 注:“使民不用,惟身是宝,不贪货赂,故各安其居,重死而不远徙也。”荀子·荣辱:“重死持义而不橈,是士君子勇也。” 杨倞 注:“虽重爱其死,而执节持义,不橈曲以求生也。”
(1).谓恶人身死而名裂,是较常人更多一死。吕氏春秋·慎行:“ 黄帝 之贵而死, 尧 舜 之贤而死, 孟賁 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 庆封 者,可谓重死矣。” 许维遹 集释引 毕沅 曰:“死而又死,谓之重死。”
(2).谓犯罪者及其妻、子皆处死刑。 汉 刘向 说苑·尊贤:“ 晋文侯 行地登隧,大夫皆扶之, 随会 不扶, 文侯 曰:‘ 会 ,夫为人臣而忍其君者,其罪奚如?’对曰:‘其罪重死。’ 文侯 曰:‘何谓重死?’对曰:‘身死,妻子为戮焉。’”
《國語辭典》:便衣  拼音:biàn yī
1.平时在家所穿的衣服。相对于官服、制服而言。《老残游记》第二回:「到了十一点,只见门口轿子渐渐拥挤,许多官员都著了便衣,带著家人,陆续进来。」《文明小史》第二二回:「万帅到签押房换了便衣坐定,一声儿不言语。」也作「便服」。
2.身穿便服执行公务的军人或警察。
《國語辭典》:星主  拼音:xīng zhǔ
小说中常以忠正之臣为重要的星宿转世,称为「星主」。《七侠五义》第一四回:「你是何人?擅敢假充星主前来鬼混!」
《漢語大詞典》:凡听(凡聽)
常人的耳目。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杨发:“工诗,亦当时声韵之伟者……俱瀏亮清新,颇惊凡听。”
分類:常人耳目
《國語辭典》:予小子  拼音:yú xiǎo zǐ
1.古代天子自称的谦词。《诗经。周颂。闵予小子》:「维予小子,夙夜敬止。」
2.天子居丧时自称之词。《礼记。曲礼下》:「天子未除丧,曰予小子。」
《漢語大詞典》:凡迹
常人的行迹。 明 陈子龙 《杂诗》之二:“劲翮有遐举,直木无繁枝。迈往絶凡迹,端正尝违时。”
分類:常人行迹
《漢語大詞典》:迈人(邁人)
过人,超过常人。 清 无名氏 《帝城花样·春珊传》:“色艺既迈人,而语言又妙天下。”
《國語辭典》:起驾(起駕)  拼音:qǐ jià
起动銮车。《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说罢,起驾回宫。」
《漢語大詞典》:庸情
犹俗虑,常人的心志。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将通人之远旨,非庸情之所见。” 明 吴承恩 《淮郡文献志后序》:“嗟乎,自有宇宙即有此邦,几世几人,凡庸眼所熟,庸情所营者,烟霞尽矣。”
分類:常人心志
《漢語大詞典》:中勇
(1).指常人的勇气。荀子·性恶:“有上勇者,有中勇者,有下勇者……礼恭而意俭,大齐信焉而轻货财;贤者敢推而尚之,不肖者敢援而废之,是中勇也。”
(2).忠勇。隶释·魏横海将军吕君碑:“君以中勇,显名州司。” 洪适 释:“碑以中勇为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