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10,分188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心师
楫师
邪师
率师
论师
上师
师伯
时师
塾师
师宗
场师
南师
戒师
师家
会师
《漢語大詞典》:心师(心師)
(1).佛教语。谓以己之真心为师。 唐 皎然 《酬李侍御萼题看心道场》诗:“我法从谁悟,心师是贯花。” 前蜀 贯休 《了仙谣》:“若师方术弃心师,浪似雪山何处讨。”
(2).谓心之师。《南史·张融传》:“吾文章之体,多为世人所惊,汝可师耳以心,不可使耳为心师。”
(3).谓内心所师承的。 明 李东阳 《大原宋生灏手刻先君字法手稿赠之以诗》:“当其腕指所至时,意匠心师两无跡。”
《國語辭典》:楫师(楫師)  拼音:jí shī
舟子。唐。严维 酬刘员外见寄诗:「欲识怀君意,明朝访楫师。」
分類:船工
《漢語大詞典》:邪师(邪師)
指左道旁门的传教师。《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镇壤(禳)宅舍觅高荣,卜问邪师求喜庆。” 明 宋濂 《故岐宁卫经历熊府君墓铭》:“ 温 有邪师曰大明教,造饰殿堂甚侈,民之无业者咸归之。君以其瞽俗眩世,且名犯国号,奏毁之。”
《国语辞典》:率师(率师)  拼音:shuài shī
带领军队。如:「总司令率师北伐。」
《漢語大詞典》:论师(論師)
指精通论(阿毗达磨)藏或论释佛教经义的僧人。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秣底补罗国:“惟论师雅量清高,抑扬大义,方欲挫异部,立本宗业也,如何降年不永!”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四节:“自 玄奘 西游,徧礼 戒智 诸论师,受法而归。”《新华文摘》1982年第6期:“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
《国语辞典》:上师(上师)  拼音:shàng shī
藏语喇嘛的意译。但在汉语习惯上仅狭义的称自己依止的师父及传承上的祖师。
《國語辭典》:师伯(師伯)  拼音:shī bó
称谓。称老师的兄长或师兄。
分類:师父
《漢語大詞典》:时师(時師)
当代的儒者。 汉 刘歆 《移太常博士》:“今其书见在,时师传读而已。” 唐 杨炯 《〈王勃集〉序》:“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
分類:当代儒者
《國語辭典》:塾师(塾師)  拼音:shú shī
旧日私塾中的教师。《程乙本红楼梦》第九回:「凡族中为官者,皆有帮助银两,以为学中膏火之费,举年高有德之人为塾师。」
《分类字锦》:师宗(师宗)
后汉书荀淑传少有高行博学而不好章句当世名贤李固李膺等皆师宗之
分类:
《國語辭典》:场师(場師)  拼音:cháng shī
整治场圃的人。《孟子。告子上》:「今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明。高攀龙〈六生社草序〉:「如农夫之言稼,场师之言植,宜其言之旨,而脍炙天下也。」
分類:园艺匠师
《骈字类编》:南师(南师)
左传见西北下朔晋书石季龙载记敕河南四州具南师之备并 秦雍严西讨之资 宋书孛虏传焘虽不尅悬瓠而虏掠甚多南师屡无功为焘所䡖侮 齐书竟陵王子良传如闻南师未能挫戮百姓齐民积年涂炭疽食侵淫边虞方重
《漢語大詞典》:戒师(戒師)
(1).授戒之师。《心地观经·报恩品下》:“若欲受持上品戒,应请戒师佛菩萨。”
(2).为僧尼的通称。 元 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二折:“做娘的请客三番,敢剪做戒师,我甘分无辞。”
分類:僧尼
《国语辞典》:师家(师家)  拼音:shī jiā
师傅。《水浒传》第二回:「我枉自经了许多师家,原来不值半分。师父,没奈何,只得请教。」
分类:师傅
《國語辭典》:会师(會師)  拼音:huì shī
1.几个独立行动的部队,在某一地点会合。《左传。文公十六年》:「楚子乘驲,会师于临品。」《隋唐演义》第四六回:「越王侗传旨差虎贲郎将刘仁恭、光禄少卿房崱,募兵二万五千,差人知会河南讨捕大使裴仁基,前后夹攻,会师仓城。」
2.各地人员聚集。如:「这是一年一度的围棋盛会,各派好手均会师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