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闻笛(聞笛)
魏 晋 之间, 向秀 与 嵇康 、 吕安 友善, 康 安 为 司马昭 所杀, 秀 经 嵇康 山阳 旧居,闻邻人笛声,感怀亡友,作《思旧赋》。后因以“闻笛”为悼念故人之词。 唐 卢照邻 《〈南阳公集〉序》:“輟斤之慟,何独 庄周 ;闻笛而悲,寧惟 向秀 。” 宋 戴复古 《舟行往吊故人》诗:“倚篷思往事,闻笛为凄然。”
《漢語大詞典》:伯伦(伯倫)
晋 刘伶 的字。 伶 与 阮籍 嵇康 等六人友好,称竹林七贤。尝作《酒德颂》,自称“惟酒是务,焉知其餘”。后世以 伶 为蔑视礼法、纵酒避世的典型。 唐 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 僚 之於丸, 秋 之於弈, 伯伦 之於酒,乐之终身不厌,奚暇外慕?” 唐 孟郊 《百忧》诗:“ 伯伦 心不醉,四皓迹难留。” 宋 朱弁 风月堂诗话卷上:“ 东坡 云:‘诗文岂在多,一颂了 伯伦 ’。是 伯伦 他文字不见於世矣。”
《漢語大詞典》:五君
指 魏 晋 时名士 阮籍 、 嵇康 、 刘伶 、 阮咸 、 向秀 。 南朝 宋 颜延之 因贬官 永嘉 太守,怨愤而作《五君咏》以自况。五君皆“竹林七贤”人物。“七贤”中惟 山涛 王戎 二人显达,故 延之 弃而咏。 宋 熊与和 《木平饲龙亭次韵方巨山》:“由来清调须吾辈,幸不 山 王 愧五君。”
《国语辞典》:妙曲  拼音:miào qǔ
美妙的曲子。《后汉书。卷四九。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仲长统》:「弹〈南风〉之雅操,发清商之妙曲。」三国魏。嵇康〈琴赋〉:「尔乃理正声,奏妙曲,扬白雪,发清角。」
《国语辞典》:不滞(不滞)  拼音:bù zhì
不阻碍拘泥。三国魏。嵇康〈琴赋〉:「疾而不速,留而不滞。」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若夫出处有道,名体不滞,风轨德音,为世作范,不可废也。」
《國語辭典》:广陵散(廣陵散)  拼音:guǎng líng sǎn
1.乐曲名。汉、魏时期相和楚调的但曲之一。既用于合奏,也用于独奏。其中的「慢商调」为此曲所独有。
2.三国魏嵇康善弹广陵散曲,秘不授人,后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谗被害,临刑索琴弹曰:「『广陵散』于今绝矣!」见《晋书。卷四九。嵇康传》。后比喻人事凋零或事无后继,已成绝响。《北齐书。卷三三。徐之才传》:「长子林,字少卿,太尉司马。次子同卿,太子庶子。之才以其无学术,每叹云:『终恐同广陵散矣!』」也作「广陵客」。
《漢語大詞典》:绝交书(絶交書)
断绝交谊的书信。 三国 魏 嵇康 有《与山巨源绝交书》。 唐 顾况 《闲居怀旧》诗:“骚客空传《成相赋》, 晋 人已负《絶交书》。” 宋 杨万里 《纪闻悼旧》诗:“中间缘国论,偶似絶交书。”
《国语辞典》:嵇中散  拼音:jī zhōng sǎn
三国时嵇康,曾官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参见「嵇康」条。
《漢語大詞典》:七不堪
三国 魏 嵇康 不满当时执政的 司马师 司马昭 等。 司马 集团的 山涛 推荐他做选曹郎,他表示拒绝,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列陈自己不能出仕的原因,“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后来诗文中把“七不堪”作为疏懒或才能不称的典故。 唐 孟浩然 《京还赠张维》诗:“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 宋 范成大 《公退书怀》诗:“四无告者仅一饱,七不堪中仍百忙。” 明 唐顺之 《复官后报京师友人》诗:“疎狂自分三宜黜,嬾病其如七不堪。” 清 赵翼 《遣兴》诗:“四宜休敢称高士,七不堪难起病夫。”
《国语辞典》:嵇绍(嵇绍)  拼音:jī shào
人名。(西元253~304)字延祖,晋人,嵇康的儿子。曾从武帝出战,为保卫武帝,血溅御衣而死。武帝为感念其护君殉国的英勇精神,乃保留血衣而不洗。
《国语辞典》:晚起  拼音:wǎn qǐ
迟起。如:「他因为晚起,以致上班迟到了。」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
《国语辞典》:悽切  拼音:qī qiè
凄凉悲切。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悽切。」《隋书。卷六七。虞世基传》:「尝为五言诗以见意,情理悽切,世以为工。」也作「凄切」。
《漢語大詞典》:嵇吕
三国 魏 嵇康 与 吕安 的并称。二人相交甚为友善。事见晋书·嵇康传。后因以借指挚友。 清 钱谦益 《闽中徐存永陈开仲乱后过访各有诗见赠次韵奉答》:“论文 嵇 吕 更谁知,兵燹间关问索居。”
《漢語大詞典》:竹林贤(竹林賢)
晋 孙绰 撰《僧史》,以七人配德 三国 魏 嵇康 、 阮籍 等竹林七贤,号竹林七僧,后以“竹林贤”泛指幽居寺庙的僧人。 唐 皎然 《遥和尘外上人与陆澧夜集山寺问涅槃义》:“共是竹林贤,心从贝叶传。” 明 何景明 《怀叶时华》诗:“客皆莲社友,人是竹林贤。” 陈去病 《酬钝根醴陵山中》诗:“小别几同龙汉刦,幽居奚啻竹林贤。”
《国语辞典》:薄祜  拼音:bó hù
福气微少。《晋书。卷五一。列传。王接》:「接薄祜,少孤而无兄弟,母老疾笃,故无心为吏。」三国魏。嵇康〈幽愤诗〉:「嗟余薄祜,少遭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