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岩 → 嵓碞岩”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寒石
(1).寒冷的岩石。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七:“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逕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2).即卤碱。入中药,味苦,性寒。主治大热消渴等。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大成若缺:“阳之至也,煎砂烂石,飞鸟絶,水虫疾,万物枯槁,江湖消竭。当此之时,入沉清泉,出衣絺綌,燕高臺,服寒石,犹不能任也。”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五·卤碱
《漢語大詞典》:石蜜
(1).亦作“ 石密 ”。用甘蔗炼成的糖。西京杂记卷四:“ 闽越王 献 高帝 石蜜五斛。” 汉 张衡 《七辨》:“沙餳石蜜,远国储珍。” 唐 刘恂 岭表录异·波斯枣:“ 魏文帝 詔群臣曰:南方龙眼荔枝,寧比西国葡萄石蜜乎!”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五·石蜜:“石蜜即白沙餹也。凝结作饼块如石者,为石蜜。”
(2).野蜂在岩石间所酿的蜜。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一·蜂蜜﹝集解﹞引 陶弘景 曰:“石蜜即崖蜜也,在高山巖石间作之,色青,味小酸,食之心烦。”
(3).樱桃的别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事物异名:“石蜜,樱桃也。”
《漢語大詞典》:米家山
宋 米芾 善以水墨点染写山川岩石。虽似不求工细,但云烟连绵、林木掩映,别具疏秀脱俗之风格。其子 友仁 继承家学,并在山水技法上有所发展。世因称其父子所画山水为“米家山”。 明 汪砢玉 《名画题跋四》《元人题米家山》一首。
《國語辭典》:穹石  拼音:qióng shí
大石头。唐。李白〈望庐山瀑布水〉诗二首之一:「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分類:岩石张揖
《漢語大詞典》:耕岩(耕巖)
(1). 汉 名士 郑子真 (名 朴 )隐居不仕,耕于岩石之下。见 汉 扬雄 《法言·问神》。后因以“耕巖”指隐居。 唐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诗:“耕巖非 谷口 ,结草即河滨。”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钓瀨疏坟籍,耕巖进弈棋。”
(2).指隐居之处。 宋 辛弃疾 《沁园春·答余叔良》词:“相君高节崔嵬,是此处耕巖与钓溪。”
《國語辭典》:卵石  拼音:luǎn shí
岩石风化侵蚀后,在水流搬运的过程中,经碰撞、挤压或摩擦后,棱角渐被磨蚀掉,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石块,是良好的天然建筑材料。如:「鹅卵石」。
《國語辭典》:滑石  拼音:huá shí
矿物名,成分为含水的镁质矽酸盐。呈叶状、粒状或块状。质地软,纯净者呈白、灰、淡绿色,有珍珠光泽。因有润滑感,可制成爽身粉、面粉等润滑剂,也可以做成石笔与印章材料。
《國語辭典》:砾石(礫石)  拼音:lì shí
小石头。地质学上称由暴露在地表的岩石经风化作用而形成的小石子,通常直径介于2-64毫米。常沉积在河床或山麓和山前地带。《韩诗外传》卷三:「夫太山不让砾石,江海不辞小流,所以成其大。」
《漢語大詞典》:标石(標石)
测量标志的一种。多用规定形状和大小的混凝土或岩石立方埋在地面或地下,以标定测量控制点的位置。引申为标志。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导论:“唯蒸汽机的发明与原子能的发现,确是划分时代的标石。”
《國語辭典》:霞石  拼音:xiá shí
含钠和钾的铝矽酸盐矿物。是最常见的似长石矿物,属六方晶系,呈针状、柱状或板状。有玻璃及脂肪光泽,多产于含钠较多而含矽较少的火成岩中。在玻璃及陶瓷制造中,有时会被拿来用作长石的代用品。产于维苏威山、德国、挪威及加拿大等地。
《國語辭典》:紫菜  拼音:zǐ cài
植物名。紫菜科紫菜属,产于浅海的数种紫菜属红藻。藻体紫红色,形扁平薄膜状,边缘呈波浪状。藻体可供食用。也称为「甘紫菜」。
《漢語大詞典》:龛岩
底部凹陷的岩石,样子象佛龛。龛,供佛像或神像的小阁子。例如: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沈括《梦溪笔谈》
《國語辭典》:钻头(鑽頭)  拼音:zuàn tóu
钻孔的刀具。可分为钻顶、钻身及钻柄三部分。其材质必须具有高温时仍能保持其硬度而不易磨耗的特性。应用最广的为有螺旋槽的麻花钻头。
《国语辞典》:地滑  拼音:dì huá
一种小规模的地壳运动。形成的原因包括山崩、开发山坡时不慎挖掉岩层的受力部分而迫使岩块多滑至另一著力点、或因河流转弯处因急流的冲刷而造成岩石下滑等。常见的现象包括岩滑、岩流。
《漢語大詞典》:砟硌
岩石错落不齐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