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12,分221页显示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邙山
斗山
山寨
恒山
山带
山邱
罗山
山文
雁山
山君
山合
山叶
山魈
山梁
山香
《漢語大詞典》:邙山
即 北邙山 。一作 北芒 ,也称 芒山 、 郏山 、 北山 。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东北。 汉 魏 以来,为王侯公卿归葬之处。 三国 魏 应璩 《与程文信书》:“南临 洛水 ,北据 邙山 。”
《國語辭典》:斗山  拼音:dǒu shān
北斗和泰山。比喻负有盛望或学术高深卓绝的人,为世人所景仰。参见「泰山北斗」条。
《國語辭典》:山寨  拼音:shān zhài
1.山林中筑设防守工事的山庄。《元史。卷一○。世祖本纪七》:「发蒙古、汉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漳州,得山寨百五十、户百万一。」
2.绿林好汉在山中的营寨。《水浒传》第二回:「如今近日上面添了一夥强人,扎下个山寨在上面,聚集著五七百个小喽啰。」《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只因山寨中多事不便,日前曾分付孩儿们,凡遇苏州客商,不可轻杀。」
《國語辭典》:恒山(恆山)  拼音:héng shān
山名。五岳中的北岳,位于山西省与河北省境内。主峰在河北省曲阳县西北,海拔约二二一九公尺,在五岳中高度居第三。也称为「北岳」、「大茂山」。
《漢語大詞典》:山带(山帶)
指环绕峰岩的带状白云。 唐 韩翃 《送客归江州》诗:“风吹山带遥知雨,露溼荷裳已报秋。” 宋 陈舜俞 庐山记卷一:“ 张野 庐山记:‘天将雨,则有白云冠峰,或亘巖中,俗谓之山带,不出三日,必雨。’”
《漢語大詞典》:山邱
见“ 山丘 ”。
《國語辭典》:山丘  拼音:shān qiū
1.山地。汉。张衡〈归田赋〉:「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三国魏。何晏景福殿赋〉:「丰侔淮海,富赈山丘。」
2.坟墓。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骈字类编》:罗山(罗山)
十道山川考罗山在申州罗山县西南九里有石城山甚高峻在钟山县西南二十一里冥阨盖谓此山吕氏春秋九塞之一有地理通释淮南道古扬州之境今十有四州其名山 八公灊大别霍山罗山涂山
《漢語大詞典》:山文
同“ 山纹 ”。
(1).山的纹理。 唐 张九龄 《林亭咏》:“苔益山文古,池添竹气清。”
(2).指状如山形的花纹。《后汉书·马融传》“山罍常满” 唐 李贤 注:“山罍,画为山文。”
《漢語大詞典》:雁山
亦作“鴈山”。
(1).即 雁门山 。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 辽水 无极, 雁山 参云。”一本作“鴈山”。 唐 陈子昂 《送魏大从军》诗:“ 雁山 横 代 北, 狐塞 接 云中 。” 唐 杨凭 《边塞行》:“细丛 榆塞 迥,高点 雁山 晴。”参见“ 雁门 ”。
(2).即 雁荡山 。 宋 陆游 《菖蒲》诗:“ 雁山 菖蒲 崑山 石, 陈叟 持来慰幽寂。” 钱仲联 校注引《嘉泰会稽志》:“今 会稽 有一种,叶有脊如剑,谓之 雁荡 菖蒲。”参见“ 雁荡山 ”。
分類:雁荡山
《漢語大詞典》:雁门(雁門)
(1).郡名。 战国 赵 地。 秦 置郡。今 山西 北部皆其地。
(2).见“ 雁门山 ”。
(3).见“ 雁门关 ”。
《國語辭典》:雁荡山(雁蕩山)  拼音:yàn dàng shān
山名。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辖乐清市县北,盘曲数百里,风景甚佳,绝顶有湖,因雁春归过宿其中而得名。
《國語辭典》:山君  拼音:shān jūn
1.山神。《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泰一、皋山山君、地长用牛。」唐。张守节。正义:「三并神明。」明。张羽〈送吕道士〉诗:「山君驱虎去,童子报丹成。」
2.老虎。古时以虎为山兽之长,故称为「山君」。《骈雅。释兽》:「山君,虎也。」宋。王安石 次韵酬宋玘六首之三:「游衍水边追野马,啸歌林下应山君。」
《骈字类编》:山合
徐照能仁寺诗殿高灯焰短山合磬声圆鸣范梈卢师东谷诗天遥一鹤上山合百虫
《骈字类编》:山叶(山叶)
唐 杜甫 贻华阳柳少府 相去四五里,径微山叶繁。
《國語辭典》:山魈  拼音:shān xiāo
1.动物名。哺乳纲灵长目。体长三尺馀,被长毛,尾短而向上,性猛力强,产于非洲西岸,以野鼠、小鸟等为食。
2.传说中山间的鬼怪。
《國語辭典》:山梁  拼音:shān liáng
1.山间的桥梁。《文选。范晔。乐游应诏诗》:「山梁协孔性,华屋非尧心。」
2.雉。《文选。枚乘。七发》:「山梁之餐,豢豹之胎。」
3.山脊。北周。庾信〈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横镌石壁,闇凿山梁。」
《漢語大詞典》:山香
(1).山间花木等散发的香气。 唐 许浑 《贻终南山隐者》诗:“潭冷薜萝晚,山香松桂秋。” 元 范梈 《寄武夷杜徵君》诗:“旆影岩前见,山香石上闻。” 明 袁宏道 《宿村中》诗:“稻熟家家酿,山香处处诗。”
(2).古代曲名。即《舞山香》。 唐 南卓 《羯鼓录》:“﹝ 汝阳王 璡 ﹞常戴砑绢帽打曲,上自摘红槿花一朶,置於帽上笪处。二物皆极滑,久之方安。遂奏《舞山香》一曲,而花不堕落。上大喜,笑赐 璡 金器一厨,因夸曰真 花奴 。” 元 朱德润 《落花》诗:“却忆当时砑光帽,《山香》一曲泪沾巾。” 清 汪琬 《南池即子美题诗处》诗:“ 董奴 才了《山香》曲, 玉奴 又拨檀槽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