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岩骨(巖骨)
亦作“岩骨”。 指山石,岩石。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端溪紫蟾蜍砚》:“其盖有 东坡 小楷书铭云:‘蟾蜍爬沙到月窟,隐避光明入岩骨。’” 明 夏完淳 《自浦城入越》诗:“顶足互相承,巖骨痛吾力。” 郭沫若 《路畔的蔷薇·山茶花》:“黑色的铁壶更和苔衣深厚的岩骨一样了。”
分類:山石岩石
《漢語大詞典》:湖嵌
假山石。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瀟碧远输委,湖嵌费携擎。” 方崧卿 注:“瀟碧,竹也;湖嵌,石也。”
分類:假山山石
《漢語大詞典》:霞梯
(1).犹云梯。(1)喻升天成仙之路。 唐 李益 《登天坛夜见海日》诗:“霞梯 赤城 遥可分,霓旌絳节倚彤云。” 唐 司空图 《梦中》诗:“几多亲爱在人间,上彻霞梯会却还。”(2)喻高山石路。 元 吴莱 《忆寄方子清时子清久留吴中》诗:“龙居瞡雪瀑,虎路躡霞梯。”
(2).喻显达的仕途。 唐 李远 《赠弘文杜校书》诗:“高倚霞梯万丈餘,共看移步入宸宫。”
《漢語大詞典》:碅磳
山石高耸危峻貌。《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嶔岑碕礒兮,碅磳磈硊。” 朱熹 集注:“嶔岑、碕礒、碅磳、磈硊,并石貌。” 唐 元结 《峿台铭》序:“前有磴道高八九十尺,下当洄潭,其势碅磳。” 宋 沈辽 《三游山记》:“下山,西皆碅磳怪石。”
分類:山石高耸
《漢語大詞典》:岑石
(1).高锐的山石。楚辞·刘向〈九叹·逢纷〉:“揄扬涤盪,漂流陨往,触岑石兮。” 王逸 注:“岑,鋭也。”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 秦始皇 ﹞正月甲戌到大 越 。留舍 都亭 ,取 钱塘 浙江 岑石,石长丈四尺,南北面广六尺,西面广尺六寸。”
(2).引申为山隅。《梁书·王僧孺传》:“而犹限一吏於岑石,隔千里於泉亭,不得奉板中涓,预衣裳之会。”
《漢語大詞典》:石芒
(1).亦作“ 石鋩 ”。山石的尖端。 宋 曾巩 《道山亭记》:“其途或逆坂如缘絙,或垂崖如一髮,或侧径钩出於不测之谿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重崖缀石,飞突屼嵲,倒攀虽险,而石鋩嵯峨,指可援而足可耸也。”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舟车之险,悬崖断堑,石芒林立,侧足仅可投步。”
(2).一种可入药的草本植物。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石芒﹝集解﹞引 陈藏器 曰:“石芒生高山,如芒而节短, 江 西呼为折草,六七月生穗如荻。”
《國語辭典》:大斧劈  拼音:dà fǔ pī
国画画山的皴法。点染山石,如斧劈形者,称为「大斧劈」。宋李唐、马远、夏圭等多用之。也称为「大斧劈皴」。
《漢語大詞典》:磈硊
形容山石的形状。《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嶔岑碕礒兮,碅磳磈硊。” 朱熹 集注:“嶔岑、碕礒、碅磳、磈硊,并石貌。”
分類:山石
《漢語大詞典》:龙骸(龍骸)
龙的遗骨。喻嶙峋的山石、树枝等。 唐 皇甫湜 《石佛谷》诗:“鸟跡巧均分,龙骸极癯瘠。”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古杉三十韵》:“鬭死龙骸杂,争奔鹿角差。”
《國語辭典》:小斧劈  拼音:xiǎo fǔ pī
国画皴法之一,钩勒山石纹理,崭刻如斧劈一般,其较细碎者称为「小斧劈」。宋朝刘松年、明朝唐寅等人,皆擅长此种画法。
《国语辞典》:披麻皴  拼音:pī má cūn
我国一种山水画皴法。其法为画山石纹理,像披开的麻皮形状。
《漢語大詞典》:頵砡
山石堆积貌。文选·马融〈长笛赋〉:“夫其面旁则重巘增石,简积頵砡。” 李周翰 注:“頵砡,石齐头貌也。”
《漢語大詞典》:嶈嶈
(1).象声词。水流冲激山石声。文选·班固〈西都赋〉:“扬波涛於 碣石 ,激神岳之嶈嶈。” 吕延济 注:“嶈嶈,水激山之声。”
(2).高貌。正字通·山部:“嶈,高貌。 崔琰 《述初赋》:‘倚高閭以周眄,观 秦 门之嶈嶈。’古借将,音义同。”
《漢語大詞典》:蜡石(蠟石)
火山石的一种。可供赏玩。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石语·蜡石:“ 岭 南产蜡石, 从化 、 清远 、 永安 、 恩平 诸溪涧多有之……予尝得大小数枚为几席之玩。”
《漢語大詞典》:嶱嵑
山石高峻貌。
分類:山石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