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黄鹄(黃鵠) 拼音:huáng hú
1.神话传说中的大鸟,能一举千里。《楚辞。屈原。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2.先秦时鲁寡妇陶婴年轻时即守寡,以纺绩为业,扶养幼儿。鲁国人想娶她,遂作〈黄鹄歌〉以明贞洁之志。见汉。刘向《列女传。鲁寡陶婴》。后比喻节妇。
2.先秦时鲁寡妇陶婴年轻时即守寡,以纺绩为业,扶养幼儿。鲁国人想娶她,遂作〈黄鹄歌〉以明贞洁之志。见汉。刘向《列女传。鲁寡陶婴》。后比喻节妇。
《國語辭典》:玉山 拼音:yù shān
1.连年下雪的山。《晋书。卷三五。裴秀传》:「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又称『见裴叔则如近玉山,映照人也』。」唐。韦庄〈对雪献薛常侍〉诗:「皓鹤缡褷不辨,玉山重叠冻相连。」
2.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住的山。《山海经。西次三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3.山名。台湾最高峰,高三九五二公尺,位于台湾中部的嘉义、南投、高雄三县交界处,在北回归线以北、嘉义市正东。冬季经常积雪,所以称为「玉山」,日治时代称为「新高山」。
4.县名。在江西省东北,濒信江西岸。因境内有怀玉山而得名。浙赣铁路经此。
2.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住的山。《山海经。西次三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3.山名。台湾最高峰,高三九五二公尺,位于台湾中部的嘉义、南投、高雄三县交界处,在北回归线以北、嘉义市正东。冬季经常积雪,所以称为「玉山」,日治时代称为「新高山」。
4.县名。在江西省东北,濒信江西岸。因境内有怀玉山而得名。浙赣铁路经此。
《漢語大詞典》:吴山
(1).山名。在今 陕西 陇县 西南。参见“ 吴岳 ”。
(2).山名。又名 胥山 。俗称 城隍山 。在今 浙江 杭州 西湖 东南。 南宋 初, 金 主 亮 南侵,扬言欲立马于此。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金 海陵 ( 海陵王 ,即 金 主 完颜亮 )閲 柳 ( 柳永 )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遂起 吴山 立马之思。”
(3). 吴 地的山。 三国 吴 故地的山。《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鹊起登 吴 山,凤翔陵 楚 甸。” 李善 注:“ 孙 氏初基 武昌 ,后都 建鄴 。” 清 陈维嵩 《卜算子·阻闸瓜步》词:“风急 楚 天秋,日落 吴 山暮。”
(4). 吴 地的山。 春秋 吴 故地的山。 唐 贾岛 《送朱可久归越中》诗:“ 吴 山侵 越 众, 隋 柳入 唐 疏。” 明 徐渭 《三茅观观潮》诗:“ 吴 山石头坐秋风,带着高冠拂云雾。”
(5). 吴 地的山。常泛指 江 南的山。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词:“ 吴 山 楚 泽行徧,只欠到 瀟 湘 。”
见“ 吴坂 ”。
(2).山名。又名 胥山 。俗称 城隍山 。在今 浙江 杭州 西湖 东南。 南宋 初, 金 主 亮 南侵,扬言欲立马于此。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金 海陵 ( 海陵王 ,即 金 主 完颜亮 )閲 柳 ( 柳永 )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遂起 吴山 立马之思。”
(3). 吴 地的山。 三国 吴 故地的山。《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鹊起登 吴 山,凤翔陵 楚 甸。” 李善 注:“ 孙 氏初基 武昌 ,后都 建鄴 。” 清 陈维嵩 《卜算子·阻闸瓜步》词:“风急 楚 天秋,日落 吴 山暮。”
(4). 吴 地的山。 春秋 吴 故地的山。 唐 贾岛 《送朱可久归越中》诗:“ 吴 山侵 越 众, 隋 柳入 唐 疏。” 明 徐渭 《三茅观观潮》诗:“ 吴 山石头坐秋风,带着高冠拂云雾。”
(5). 吴 地的山。常泛指 江 南的山。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词:“ 吴 山 楚 泽行徧,只欠到 瀟 湘 。”
见“ 吴坂 ”。
《漢語大詞典》:吴岳(吴嶽)
亦作“吴岳”。 古代山名。在今 陕西省 。《史记·封禅书》:“自 华 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 华山 , 薄山 …… 岳山 , 岐山 , 吴岳 , 鸿冢 , 瀆山 。”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在 汧 也。”《文选·张衡〈西京赋〉》:“ 河 渭 为之波盪, 吴岳 为之陁堵。” 李善 注引 郭璞 云:“ 吴岳 别名。” 唐 李商隐 《九成宫》诗:“ 吴岳 晓光连翠巘, 甘泉 晚景上丹梯。”
《漢語大詞典》:吴坂
亦作“吴山”。 古地名。即 虞坂 ,在 春秋 虞国 (今 山西 平陆县 )境内,又称 颠軨坂 ,道狭而险。传说 商傅说 隐于此。《续汉书·郡国志》:“ 大阳县 有 吴山 ,上有 虞城 。”《文选·刘琨〈答卢谌诗一首并书〉》:“昔騄驥倚輈於 吴坂 ,长鸣於 良 乐 ( 王良 、 伯乐 ),知与不知也。” 李善 注引《古今地名》:“ 寘零坂 在 吴城 之北,今谓之 吴坂 。”寘,零,一作“颠軨”。 唐 章孝标 《省试骐骥长鸣》诗:“力穷 吴坂 峻,嘶苦朔风生。”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 吴坂 嘶騏驥, 岐山 集凤皇。”
分類:地名
《國語辭典》:香山 拼音:xiāng shān
山名:(1)在河南省洛阳县南龙门山之东,因产香葛而得名。唐白居易居此,自号香山居士。(2)在河南省宝丰县东南。中峦圆净如珠,故旧名大珠山。(3)在江苏省吴县西南。(4)在北平市万寿山西侧。因古有香山寺而得名,上多古迹。(5)广东省中山县的香炉山,简称为「香山」。
《國語辭典》:赤壁 拼音:chì bì
山名。有四,皆在今湖北省境内:(1)位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三国时孙权、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军队于此。(2)位黄冈县城外的赤鼻矶。为苏轼赤壁赋所咏之地。(3)位武昌县东南。也称为「赤矶」。(4)位汉阳县沌口的临嶂山,与乌林峰相对。
《漢語大詞典》:青溪(青谿)
亦作“ 青谿 ”。
(1).碧绿的溪水。 唐 杜甫 《万丈潭》诗:“青溪含冥寞,神物有显晦。” 唐 卢鸿一 《嵩山十志·樾馆》诗:“紫巖隈兮青谿侧,云松烟蔦兮千古色。”
(2).古县名。今 浙江省 淳安县 。 北宋 方腊 起义于此。起义失败后,县名改为 淳安 。 宋 徐梦莘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八:“ 孙覿 《韩世忠墓誌铭》曰:‘ 宣和 初,妖人 方腊 起 青溪 ,不旬朝,众万数,破 衢 、 婺 、 杭 、 睦 、 歙 五州, 江 淮 大震。’”
(3).古水名。指 三国 吴 在 建业城 东南所凿 东渠 。发源于今 江苏省 南京市 锺山 西南,流经 南京 市区入 秦淮河 ,曲折达十余里,亦名 九曲青溪 。年久湮废,今仅存入 秦淮河 的一段。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亦犹 蒋侯 三妺, 青谿 之轨跡可寻; 虞帝 二妃, 湘水 之波澜未歇。” 宋 周必大 《记金陵登览》:“城中 青溪 ,入 秦淮 颇堙废。” 清 王士禛 《秦淮杂诗》之六:“ 青溪 水木最清华, 王 谢 乌衣 六代夸。”
(4).古水名。在今 湖北省 境内。以源出 青山 ,故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沮水》:“ 沮水 南逕 临沮县 西, 青谿水 注之。水出县西 青山 ,山之东有 滥泉 ,即 青谿 之源也……以源出 青山 ,故以 青谿 为名。” 唐 骆宾王 《秋日于益州李长史宅宴序》:“五岳栖真,窅眇 青溪 之上;六爻贞遁,寂寞沧海之滨。”
(5).山名。在今 湖北省 当阳市 。
(1).碧绿的溪水。 唐 杜甫 《万丈潭》诗:“青溪含冥寞,神物有显晦。” 唐 卢鸿一 《嵩山十志·樾馆》诗:“紫巖隈兮青谿侧,云松烟蔦兮千古色。”
(2).古县名。今 浙江省 淳安县 。 北宋 方腊 起义于此。起义失败后,县名改为 淳安 。 宋 徐梦莘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八:“ 孙覿 《韩世忠墓誌铭》曰:‘ 宣和 初,妖人 方腊 起 青溪 ,不旬朝,众万数,破 衢 、 婺 、 杭 、 睦 、 歙 五州, 江 淮 大震。’”
(3).古水名。指 三国 吴 在 建业城 东南所凿 东渠 。发源于今 江苏省 南京市 锺山 西南,流经 南京 市区入 秦淮河 ,曲折达十余里,亦名 九曲青溪 。年久湮废,今仅存入 秦淮河 的一段。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亦犹 蒋侯 三妺, 青谿 之轨跡可寻; 虞帝 二妃, 湘水 之波澜未歇。” 宋 周必大 《记金陵登览》:“城中 青溪 ,入 秦淮 颇堙废。” 清 王士禛 《秦淮杂诗》之六:“ 青溪 水木最清华, 王 谢 乌衣 六代夸。”
(4).古水名。在今 湖北省 境内。以源出 青山 ,故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沮水》:“ 沮水 南逕 临沮县 西, 青谿水 注之。水出县西 青山 ,山之东有 滥泉 ,即 青谿 之源也……以源出 青山 ,故以 青谿 为名。” 唐 骆宾王 《秋日于益州李长史宅宴序》:“五岳栖真,窅眇 青溪 之上;六爻贞遁,寂寞沧海之滨。”
(5).山名。在今 湖北省 当阳市 。
《漢語大詞典》:四明
山名。在 浙江省 宁波市 西南。自 天台山 发脉,绵亘于 奉化 、 慈溪 、 馀姚 、 上虞 、 嵊县 等县境。道书以为第九洞天,又名 丹山赤水洞天 。凡二百八十二峰。相传群峰之中,上有方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故称 四明山 。《三才图会·四明山图考》:“ 四明山 者, 天台 之委也。高兴华顶,齐跨数邑。自 奉化 雪竇 入,则直谓之 四明 。行山中大约五六十里,山山盘亘,竹树葱菁,众壑之水,乱流争趋。入益深,猿鸟之声俱絶,悄然嘻呬通顥气,觉与世界如絶,不似 天台 之近人也。道书称第九洞天。峯凡二百八十二,中有 芙蓉峯 ,刻 汉 隶‘四明山心’四字。其山四穴如天窻,隔山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 四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