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山西将
 
山东出相
 
山西将种
 
山东气

相关人物
上官桀
 
傅介子
 
公孙贺
 
廉褒
 
李广
 
李蔡
 
王剪
 
甘延寿
 
白起(武安君)
 
苏建
 
苏武
 
赵充国
 
辛武贤
 
郁郅王围


《汉书》卷六十九〈赵充国辛庆忌列传〉~2998~
赞曰:秦汉已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秦将军白起,郿人;王剪,频阳人。汉兴,郁郅王围、甘延寿,义渠公孙贺、傅介子,成纪李广、李蔡,杜陵苏建、苏武,上邽上官桀、赵充国,襄武廉褒,狄道辛武贤、庆忌,皆以勇武显闻。苏、辛父子著节,此其可称列者也,其馀不可胜数。何则?山西天水、陇西、安定、北地处势迫近羌胡,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皆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
典故

《汉书》卷五十一〈贾邹枚路传·贾山〉~2335~
陛下即位,亲自勉以厚天下,损食膳,不听乐,减外徭卫卒,止岁贡;省厩马以赋县传,去诸苑以赋农夫,出帛十万馀匹以振贫民;礼高年,九十者一子不事,八十者二算不事;赐天下男子爵,大臣皆至公卿;发御府金赐大臣宗族,亡不被泽者;赦罪人,怜其亡发,赐之巾,怜其衣赭书其背,父子兄弟相见也而赐之衣。平狱缓刑,天下莫不说喜。是以元年膏雨降,五谷登,此天之所以相陛下也。刑轻于它时而犯法者寡,衣食多于前年而盗贼少,此天下之所以顺陛下也。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今功业方就,名闻方昭,四方乡风,今从豪俊之臣,方正之士,直与之日日猎射,击兔伐狐,以伤大业,绝天下之望,臣窃悼之。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臣不胜大愿,愿少衰射猎,以夏岁二月,定明堂,造太学,修先王之道。风行俗成,万世之基定,然后唯陛下所幸耳。古者大臣不媟,故君子不常见其齐严之色,肃敬之容。大臣不得与宴游,方正修洁之士不得从射猎,使皆务其方以高其节,则群臣莫敢不正身修行,尽心以称大礼。如此,则陛下之道尊敬,功业施于四海,垂于万世子孙矣。诚不如此,则行日坏而荣日灭矣。夫士修之于家,而坏之于天子之廷,臣窃悯之。陛下与臣宴游,与大臣方正朝廷论议。夫游不失乐,朝不失礼,议不失计,轨事之大者也。
《國語辭典》:山东(山東)  拼音:shān dōng
1.省名。参见「山东省」条。
2.战国时指函谷关、崤山以东。《战国策。赵策二》:「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
3.太行山以东。唐。章砀〈焚书坑〉诗:「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
4.古亦指华山以东。《汉书。卷六九。赵充国等传》赞曰:「秦汉已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國語辭典》:山西  拼音:shān xī
1.省名。参见「山西省」条。
2.古称华山之西。《汉书。卷六九。赵充国等传。赞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漢語大詞典》:山东诏(山東詔)
《汉书·贾山传》:“臣闻 山东 吏布詔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后因以“山东詔”为诏书的美称。 宋 刘克庄 《水龙吟》词:“久已饰巾,尚堪扶杖,听 山 东詔。”
分類:诏书
《国语辞典》:山东大鼓(山东大鼓)  拼音:shān dōng dà gǔ
铁片大鼓的别名。参见「铁片大鼓」条。
《国语辞典》:老山东(老山东)  拼音:lǎo shān dōng
道道地地的山东人。后用来泛指旧式而循规蹈矩的人。如:「他身材魁梧,行事规矩,真是个老山东。」
《国语辞典》:山东省(山东省)  拼音:shān dōng shěng
省名。位于黄河下游最东省分,东界黄海、渤海间,北与西均界河北,南界江苏,西南界河南,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面积为十四万五千三百八十三平方公里,省会济南市。周朝时,鲁建国于此,故简称为「鲁」。
《國語辭典》:山东梆子(山東梆子)  拼音:shān dōng bāng zi
流行于山东一带与河南、河北部分地区的剧种。据说是秦腔或晋剧传入山东后所形成。至今已有三百馀年历史,以梆子腔演唱。伴奏乐器最早使用二弦、三弦,后改用板胡、二胡。戏曲剧目有四百馀出。
《國語辭典》:山东快书(山東快書)  拼音:shān dōng kuài shū
起源于山东省济宁、临清地区的一种曲艺。约有一百馀年历史,流行于山东、华北、东北各地。唱词以七字句为主,间以说白。表演者一面吟诵,一面击铜板伴奏,节奏较快,亦有用竹板击拍。传统曲目有武松传、鲁达除霸、马家店等。
《國語辭典》:山东琴书(山東琴書)  拼音:shān dōng qín shū
起源于山东菏泽地区的一种曲艺。以唱为主,说为辅,唱词以七字句为主,由一至五、六人演唱。常用曲调为凤阳歌、垛子板,伴奏乐器有扬琴、筝、软弓胡琴、三弦等,流行于山东与华北、东北等地。传统曲目有〈拳打镇关西〉、〈梁祝下山〉等。
《漢語大詞典》:山东山相,山西出将(山東山相,山西出將)
古谓 崤山 、 华山 以西地区多出名将, 崤山 、 华山 以东地区多出宰相。汉书·赵充国传赞:“ 秦 汉 以来, 山 东出相, 山 西出将。”后汉书·虞诩传“喭曰:‘ 关 西出将, 关 东出相’” 唐 李贤 注:“《前书》曰:‘ 秦 汉 以来, 山 东出相, 山 西出将。’ 秦 时 郿 白起 , 频阳 王翦 ; 汉 兴, 义渠 公孙贺 、 傅介子 , 成纪 李广 、 李蔡 , 上邽 赵充国 , 狄道 辛武贤 :皆名将也。丞相,则 萧 、 曹 、 魏 、 丙 、 韦 、 平 、 孔 、 翟 之类也。” 元 白珽 湛渊静语卷二:“ 山 东出相, 山 西出将,信有之。”
《國語辭典》:泰山  拼音:tài shān
1.山名。起于山东省胶州湾西南,横亘省境中部,尽于运河东岸。主峰在泰安县北,为五岳中的东岳。也称为「岱山」、「岱宗」、「岱岳」、「顶上」、「太山」、「泰岱」。
2.岳父的别称。语出宋。无名氏《释常谈。卷上。泰山》:「玄宗见镒官位腾跳,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优人黄幡绰奏曰:『此乃泰山之力也。』因此以丈人为泰山。」
《國語辭典》:云云  拼音:yún yún
1.如此如此。《汉书。卷五○。汲黯传》:「上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
2.纷纭的议论。《晋书。卷七八。孔愉传》:「人口云云,无所不至。」《文明小史》第二九回:「至于兵船来到的话,乃是谣言,还祈从中替府宪说明,免致惊疑云云。」
3.众多的样子。《庄子。在宥》:「万物云云,各复其根。」也作「芸芸」。
《國語辭典》:阳关(陽關)  拼音:yáng guān
1.地名。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
2.汉时设置于甘肃省敦煌县西南一百三十里的关隘。因位于玉门关之南,故称为「阳关」,为出塞必经的地方。
《國語辭典》:云门(雲門)  拼音:yún mén
1.黄帝之乐,六乐之一。《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
2.闸门。《文选。左思。蜀都赋》:「指渠口以为云门,洒滮池而为陆泽。」
《漢語大詞典》:云门宗(雲門宗)
中国 佛教禅宗南宗五家之一。 五代 文偃 (公元864-949年)创建于 韶州 云门山 (今 广东省 乳源瑶族自治县 北),故名。在 北宋 与临济宗并盛,至 南宋 时衰落不传。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南宗大师云门宗创始人 文偃 作《北邙行》,不像 遗则 那样自称吾知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