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空黄
宋 代的一种任命状。先在官衔下填姓名,以后再填其履历,故名。宋史·张叔夜传:“擢中书舍人、给事中。时吏惰不虔,凡命令之出於门下者,预列衔,使书名而徐填其事,谓之‘空黄’。 叔夜 极陈革其弊。”
《漢語大詞典》:荣侍(榮侍)
犹具庆。指父母俱存。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荣侍下:“ 宋 宋祁 景文集《送保定张员外》诗,自注云:‘君荣侍二亲而行。’意荣侍亦 宋 人常语,犹具庆也。”旧时填写履历,父母俱存者,书“具庆下”或“荣侍下”。 宋 楼钥 《跋金花帖子绫本小录》:“祖、父俱存者,今曰‘重庆’,而第四人 张景 书‘荣侍下’。”参见“ 具庆 ”。
《國語辭典》:具庆(具慶)  拼音:jù qìng
1.共同庆祝。《诗经。小雅。楚茨》:「尔殽既将,莫怨具庆。」唐。白居易 答百寮谢许追游集宴表:「今四表无事,三农有年,思与群情,同其具庆。」
2.父母俱存。《二程遗书》卷六:「人无父母,生日当倍悲痛,更安忍置酒张乐以为乐?若具庆者可矣。」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三。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宝历年中,杨嗣复相公具庆下,继放两榜。」
《漢語大詞典》:行述
(1).谓生平概略、履历。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石志:“素族无名策,故以纪行述耳,遂相祖习。”
(2).即行状。 清 刘大櫆 《渔溪巴君墓志铭》:“我死,慎勿丐名流作传及妄为行述,以貽有识之非笑。”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他的子孙,往往的求那班名公老先生们,把他平日的好处,怎长怎短的,给他写那么一大篇子,也有説行述的,行略的,行状的,我也不知他準叫作什么。” 巴金 《家》三七:“﹝ 觉慧 ﹞把附印在后面的三叔起稿、四叔手写的祖父的‘行述’,翻了两下。”参见“ 行状 ”。
《國語辭典》:行状(行狀)  拼音:xíng zhuàng
叙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章。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体貌本原,取其事实,先贤表谥,并有行状,状之大者也。」唐。李翱 百官行状奏:「由是事失其本,文害于理,而行状不足以取信。」也作「行述」。
《國語辭典》:行状(行狀)  拼音:xìng zhuàng
记述死者生平行为的文字。也称为「行述」。
《國語辭典》:亲供(親供)  拼音:qīn gōng
1.旧称官吏亲自书写的履历表。《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过几日,病好了,到京去填写亲供回来,亲友东家,都送些贺礼。」
2.法律上指被告亲口承认的供辞。
《漢語大詞典》:注选(註選)
应试获选,注授官职。 明 汤显祖 《邯郸记·生寤》:“小哥注选尚宝中书了。”
犹注拟。 唐 朝选举制度,凡应试获选者,尚书省先注其名姓履历于册,再经考询而后选授官职。 明 汤显祖 《紫钗记·选士》:“听分付,説与礼部,凡天下中式士子,都要参謁太尉府,方许註选。”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下
《漢語大詞典》:同年录
科举时代记载同年登科者姓名、年龄、籍贯、履历的册子。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题录》:“刻字的候列位老爷刊同年録。” 清 叶名澧 桥西杂记·履历减年岁:“ 宝佑 四年同年録,第一甲第九人 王应凤 。”
《國語辭典》:角色  拼音:jué sè
1.戏剧中演员所扮演的剧中人物。有主角、配角之分。也作「脚色」。
2.一个人在团体中,依其地位所担负的责任或所表现的行为。
《漢語大詞典》:资籍(資籍)
资格履历。南史·张绪传:“ 长沙王 晃 属选用 吴郡 闻人邕 为州议曹, 绪 以资籍不当,执不许。”
凭借;依靠。籍,通“ 藉 ”。 明 李开先 《豫作乡宾西野袁翁墓志铭》:“邑人多有倚兄弟官势成家者, 西野翁 峭挺,不少资籍,独以贾且兼农,展约为丰,广村田,置城第,众推为乡饮正宾,而尊高与乡大夫等。”
《國語辭典》:远乡牌(遠鄉牌)  拼音:yuǎn xiāng pái
异乡客的墓牌。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我死后墓顶头谁定远乡牌,灵位边谁咒生天界。」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二折:「哎哟!儿也,你可只落的定一面远乡牌。」
《國語辭典》:简历(簡歷)  拼音:jiǎn lì
简明扼要的个人履历。
《漢語大詞典》:资履(資履)
资格履历。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六年:“ 諴 欣然奉命。上欲重其资履,六月,壬申,先以 諴 为刑部侍郎,癸酉,乃除 邠寧 节度使。” 胡三省 注:“资,以序进。履,所歷之官也。”
分類:资格履历
《漢語大詞典》:私历(私歷)
个人的履历。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一日邻房吏,偶以私歷一道,置在案间。”
分類:个人履历
《國語辭典》:注色  拼音:zhù sè
色,角色,即履历。注色指填写履历表。《北史。卷三○。卢柔传》:「吏部预选者甚多,恺不即授官,皆注色而遣。」
《漢語大詞典》:资簿(資簿)
记载官员资格、履历的簿册。借指资格和履历。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海忠介抚江南:“ 海 大喜,以为此第一强项吏也,立疏特荐, 新郑 即召入为比部郎,其治状与资簿不问也。”清史稿·职官志一:“选人并登资簿,依流平进,踵故牒序迁之。”
《國語辭典》:投供  拼音:tóu gōng
清制,候补官每月到吏部投呈履历,以待任用,称为「投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