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3,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辟居
衡馆
衡闾
六宅使
仁境
神墟
夷陬
西僰
住址
住民
椒阃
假居
百子帐
地址
丹窍
《漢語大詞典》:辟居
犹僻处。谓在荒远的地方居住。汉书·匈奴传下:“辟居北垂寒露之野,逐草随畜,射猎为生。”
《漢語大詞典》:衡馆(衡館)
衡门的屋舍。言其简陋。借指士庶或隐者居住之处。 南朝 宋 谢庄 《豫章公主墓志铭》:“肃恭在国,掖庭钦其风;恪勤衡馆,庶族仰其德。”文选·王俭〈褚渊碑文〉:“跡屈朱轩,志隆衡馆。” 李善 注:“衡馆,衡门之馆也。”
《漢語大詞典》:衡闾(衡閭)
犹衡巷。指平民居住的地区。《宋书·孝武帝纪》:“自今百辟庶尹,下民贱隶,有怀诚抱志,拥鬱衡閭,失理负谤,未闻朝听者,皆听躬自申奏,小大以闻。”
《漢語大詞典》:六宅使
唐 宋 时皇帝诸子年长后分院居住,并置十宅、六宅使负责管理诸宅院事务。后只称六宅使。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横行武列·六宅:“《宋朝会要》曰: 唐 置十宅、六宅使,以诸王所属为名,或总云十六宅,后止云六宅。 宋朝 因之。”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 高绍基 屡奏杂虏犯边,冀得承袭,帝遣六宅使 张仁谦 诣 延州 巡检, 绍基 不能匿,始发父丧。” 胡三省 注:“职官分纪曰: 唐 置十宅、六宅使,以诸王所属为名,或总云十六宅,后止曰六宅。”
《漢語大詞典》:仁境
人居住的地方。仁,通“ 人 ”。 宋 王安石 《邀望之过我庐》诗:“我池在仁境,不与獱獭居。”一本作“ 人境 ”。
分類:居住
《漢語大詞典》:神墟
谓神仙居住之处。 前蜀 杜光庭 《宣再往青城安复真灵醮词》:“盖闻天设神墟,地开仙府,真灵是宅,幽显攸尊。”
《漢語大詞典》:夷陬
古代对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之称。晋书·吕光等载记论:“蕞尔夷陬,承风雾卷,宏图壮节,亦足称焉。”
《漢語大詞典》:西僰
古族名。 春秋 前后居住在以 僰道 为中心的今 川 南及 滇 东一带。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 南夷 之君, 西僰 之长,常效贡职,不敢墯怠。”
《國語辭典》:住址  拼音:zhù zhǐ
地址。《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太守一发叹赏他能事,便唤申春研问著这些人住址,逐名注明了。」《文明小史》第一八回:「郭之问又拉著姚文通的手,问明住址。」
《国语辞典》:住民  拼音:zhù mín
居住在一定区域内的人。如:「这个社区的住民相互合作,共同维护居住环境的品质。」
《漢語大詞典》:椒阃(椒閫)
(1).后妃所居住的宫室。梁书·皇后传序:“ 太宗 、 世祖 出自储藩,而妃并先殂,又不建椒閫。”南史·后妃传序:“及 简文 、 元帝 出自储藩,或迫在拘縶,或逼於寇乱,且妃并先殂,更不建椒閫。”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未几, 丁谓 奏章称扬后德,当正椒閫,未半岁,及参大政。”
(2).代指后妃。 宋 陶谷 清异录·高密侯:“ 江 南 周则 少贱,以造雨伞为业,其后戚连椒閫。”
《漢語大詞典》:假居
(1).租屋而居;暂借居住。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凌廷堪》:“又北走 海州 於败簏中攟拾残稿,假居僧寺,辑録以归。”
(2).指寄居。 清 朱象贤 《闻见隅录·烈妇段氏》:“﹝ 段氏 ﹞嫁夫名 马小 ,贫无以自活,假居岳家。”
《國語辭典》:百子帐(百子帳)  拼音:bǎi zǐ zhàng
本为北方游牧民族用来供宴乐或居住的帐子,后来古人在举行婚礼时也使用。《南齐书。卷五七。魏虏列传》:「以绳相交络,纽木枝枨,覆以青缯,形制平圆,下容百人坐,谓之为『伞』,一云『百子帐』也。于此下宴息。」唐。陆畅〈云安公主下降奉诏作催妆〉诗:「催铺百子帐,待障七香车。」
《國語辭典》:地址  拼音:dì zhǐ
居住或通信的地点。如:「请留下你的姓名、地址,以方便联系。」
《漢語大詞典》:丹窍(丹竅)
神仙居住的岩穴。 南朝 梁 沈约 《游金华山》诗:“远策追夙心,灵山协久要。天倪临紫闕,地道通丹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