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不尝(不嘗)
未曾。宋书·自序:“自非弔省亲旧,不尝出门。”南史·吴喜传:“议者以 喜 刀笔吏,不尝为将,不可遣。”
分類:未曾
《漢語大詞典》:试尝(試嘗)
(1).尝试。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臣观 吴王 政骄矣,请试尝之贷粟,以卜其事。” 宋 王安石 《答王深甫书》之三:“顾私心尚有欲言,未知可否,试尝言之。” 清 马曰璐 《晚菘》诗:“此中有真味,掩卷试尝看。”
(2).考试、考查。宋史·选举志四:“ 崇寧 以后,又復 元丰 制,而荫补者须隶国学一年无过罚,乃试銓,若在学试尝再入等,即免试。”
(3).谓先尝一下食品,以了解其味道。《水浒传》第四五回:“和尚道:‘乾爷多时不来,试尝这酒。’” 清 朱之瑜 《与佐藤舍人书》:“前諭糖梅将现在者进上,思之毕竟不稳当,今另製一瓶送上。已与 弘济 面同试尝,眼同封。”
《漢語大詞典》:尝受(嘗受)
亲身领受。 魏巍 《我的老师》:“可是那时候的社会,包括那些培养师资的人们在内,连八块钱一个月的教书的活路,都不肯施舍给我。我只有‘逼上 梁山 ’,以后也就没有机会去尝受这种职业的甘苦了。”
分類:亲身领受
《國語辭典》:饱尝(飽嚐)  拼音:bǎo cháng
尝遍、长期经受。如:「饱尝珍馐」、「饱尝辛酸」。
分類:饱受
《漢語大詞典》:奉尝(奉嘗)
犹祭祀。汉书·循吏传·朱邑:“ 邑 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 桐乡 吏,其民爱我,必葬我 桐乡 ,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 桐乡 民。’” 颜师古 注:“尝,谓蒸尝之祭。” 宋 范成大 《东坡祠堂》诗:“ 化原坊 里尚黌堂,闻道 苏仙 有奉尝。” 清 薛福成 《浙东遗爱祠碑》:“如 陈公 、 李公 者,亦宜奉尝勿輟,固邦人士所愿也。”
分類:祭祀
《骈字类编》:一尝(一尝)
唐 卢纶 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舅 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
《漢語大詞典》:秋尝(秋嘗)
古代天子与诸侯于秋季举行的宗庙之祭。周礼·春官·司尊彝:“秋尝冬烝,祼用斝彝黄彝。”按,礼记·王制:“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
《漢語大詞典》:更尝(更嘗)
亲身经历,实际体验。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赵屼归觐钱塘遂赴永嘉》:“宦游无远近,民事要更尝。” 宋 陆游 《感旧》诗:“万事固难轻忖度,百年犹有未更尝。”自注:“《齐民要术》曰:智如 禹 汤 ,不如更尝。” 宋 叶适 《进故事》:“后之君臣,或有所更尝,有所容受,不必尽合,遂称治世,然其去古人则已远矣。”
《漢語大詞典》:尝酒(嘗酒)
(1). 宋 时社日前一天的宴集。 宋 韩琦 《观稼回北园席上》诗:“尝酒管弦先社集,捺弮禾黍极云齐。”自注:“北人社前一日,亲宾相会,谓之尝酒。”
(2).指旧时宴会,张筵前先备小酌。 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尝酒》:“今京师喜筵宴会,每於未张筵前,餖飣小集,亦曰尝酒。”
《漢語大詞典》:禘尝(禘嘗)
禘礼与尝礼的并称。 周 礼,夏祭曰禘,秋祭曰尝。古代常用以指天子诸侯岁时祭祖的大典。《礼记·中庸》:“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诸掌乎!”《孔子家语·论礼》:“禘尝之礼所以仁昭穆也。” 汉 匡衡 《告谢毁庙》:“是禘尝之序,靡有过五,受命之君,躬接於天。” 清 钱大昕 《禘尝说》:“宗庙之礼,莫重乎禘尝。禘尝皆时祭也。”
分類:夏祭秋祭
《国语辞典》:尝草(尝草)  拼音:cháng cǎo
尝食百草,以决定可否作为药用。汉。牟融《牟子》:「神农尝草,殆死者数十。」
《韵府拾遗 阳韵》:须尝(须尝)
卢仝诗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漢語大詞典》:原尝(原嘗)
战国 时期 赵国 平原君 和 齐国 孟尝君 合称。 汉 班固 《西都赋》:“节慕 原 尝 ,名亚 春 陵 。”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四:“又古称‘ 原 尝 ’,谓 赵 平原君 、 齐 孟尝君 ,皆举第二字言之。”
《韵府拾遗 阳韵》:开尝(开尝)
杜甫诗洗盏开尝对马军
《國語辭典》:孟尝君(孟嘗君)  拼音:mèng cháng jūn
战国时齐之公族,姓田氏,名文;相齐,封于薛,孟尝君为其称号;好养贤士,食客数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