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六尘说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以色声等六尘而说法,众生以眼等六根而悟解也。然六尘通他之佛土而言之,若就此土而论,则仅色声法之三尘而已,如眼见经卷而悟解者,色尘说法也,耳闻金口之声教而悟解者,声尘说法也。意思惟法而悟解者,法尘说法也,其中此土之众生,尤以耳根锐利,偏用声尘而说法。无量寿经上说道场树曰:「目睹其色,耳闻其音,鼻知其香,舌尝其味,身触其光,心以法缘。一切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智度论三十四曰:「有佛为众生说法令得道者。有佛放无量光明,众生遇之而得道者。有佛神通变化指示其心而得道者。有佛但现色身而得道者。有佛遍身毛孔出众妙香,众生闻之而得道者。有佛以食与众生令得道者。有佛、众生但念而得道者。」法华玄义八曰:「他方六根识利,六尘得为经。此土三根识钝,鼻不及驴狗鹿等。云何于香味触等能得通达?」文句记曰:「此土耳根利故,偏用声尘。」
内尘
【佛学大辞典】
(术语)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分为内外。五识所缘之名声等五者为外尘。意识所缘之法为内尘。意识缘于内故谓之内。
【佛学常见辞汇】
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分为内外二种,眼耳鼻舌身等五识所缘之色声香味触为外尘,意识所缘之法为内尘。
水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得在水中自在通行之微尘也。小于兔毛尘七分者。
心尘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烦恼也。烦恼污心性故名尘。【又】(术语)心上之尘垢,即烦恼也。释门归敬仪中曰:「若彼心尘,使性知谁不无。」
牛毛尘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七倍于羊毛尘者。住于牛毛尖之微尘也。见俱舍论十二。梵Gorajas。
四尘
【佛学大辞典】
(名数)色香味触也。凡色法以地水火风之四大种为能造,依之而造五根五境之色。即能造之四大与所造之十色皆为实色也。于此实色中以色香味触之四法,造山河草木等外器之法,是谓之四尘所造,无单一色尘乃至触之物体也(声有无不定故不言之)。小乘有部宗立之为微聚之实法,大乘之唯识则立之为和合之假色。又众生内身之根处,其扶尘根亦四尘所成者也。其胜义根虽为触境所摄之四大所成,然无色香味之和合,故惟为能造之四大与眼根,乃至能造之四大与身根而巳。但小乘有部宗之五根据九事俱生或十事俱生之义,谓胜义之五根,亦为四尘所成也。见百法问答钞一。
【佛学常见辞汇】
色、香、味、触。
【三藏法数】
四尘者,色、香、味、触也。此之四尘,乃后得智所现之色相,即他受用土之体也。此是如来他受用身所依之土,以由利他行满,随诸菩萨所宜变化,而现种种上妙色相诸尘境界,故以四尘为体也。(后得智者,即根本智后所得之智也。他受用者,因他机感见而受用也。)
出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出离烦恼之尘垢也。四十二章经曰:「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外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尘者六尘。六根所对之事物。凡夫以为此六尘在于心外,故曰外尘。六祖坛经曰:「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释门归敬仪曰:「大圣示教,境是自心。下愚迷执,尘为识外。」
羊毛尘
【佛学大辞典】
(杂语)梵语Aviraja,止于羊毛尖之小尘也。俱舍论十二曰:「积七兔毛尘为一羊毛尘量。」
妄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妄为虚妄,尘为尘坌,一切世间之事物,体性虚妄,且污圣道,如尘坌,故名妄尘。楞严经七曰:「生灭二种妄尘。」
色尘
【佛学大辞典】
(杂名)六尘之一。青黄赤白等显色及男女形色等之染污情识者,谓之色尘。圆觉经曰:「耳根清净,故色尘清净。」
【佛学常见辞汇】
六尘之一。(参见:六尘)
【三藏法数】
谓眼所见青黄赤白及男女形貌等色,是名色尘。
【三藏法数】
谓青黄赤白之色,及男女形貌色等,是名色尘。
地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地作微尘也。以譬数量之多。释门正统四曰:「说释尊长寿,虽山斤海滴地尘空界亦不可比。」
兔毛尘
【佛学大辞典】
(杂语)小于羊毛尘七分者,可止住兔毛尖之微尘也。俱舍论十二曰:「积七兔毛尘,为一羊毛尘量。」
扶尘根
【佛学大辞典】
(杂语)扶又作浮。五根之外形眼可见者。是为扶助正根之五尘,故谓之扶尘根。又此尘根为浮虚之法,故谓之浮。此扶尘根为所依,别有净色之眼耳根等,此谓之正根或胜义根。有发识取境之实用也。
空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外道观空,则必存空相,而堕于空见,此空见尘,属于六尘中之法尘,故曰空尘。即示外道之空观为法尘而非正观也。止观五下曰:「观心推画,发一分细定,生一分空解。此是空见法尘,与心相应,何关无生?」次文曰:「即是向者,所发空尘,谓为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