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金尘
【佛学大辞典】
(杂语)黄金之麈片,能自由通行于体中者,为微之七倍,极微之四十九倍。
法受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诫男勿染女,女勿染男。以法性受尘染故也。
法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尘之一。一切之法,为意识之所缘者谓之法尘。在十二处中,谓之法处,在十八界中谓之法界,于根境相对之语,则曰法境。楞严经一曰:「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闭,犹为分别影事。」行宗记二下曰:「法尘一界,兼通色心。」
【佛学常见辞汇】
六尘之一,法尘是意根所缘的境界,意根对前五根所缘的境界,分别好丑,而起善恶诸法,是名法尘。吾人日常动作,虽已过去,而前尘影事,忆念不忘,即是法尘的作用。
【三藏法数】
谓意根对前五尘分别好丑,而起善恶诸法,是名法尘。
析微尘
【佛学大辞典】
(杂语)分析微尘至实空也。首楞严经曰:「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相。」
和光同尘
【佛学大辞典】
(术语)老子曰:「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门。佛者假之。以显佛菩萨和威德光,近诸恶人,又示现种种身之义。如观音之普门示现,即和光同尘也。止观六之二曰:「和光同尘,结缘之始。八相成道,以论其终。」同辅行曰:「和光下释现身也。同四住尘,处处结缘。作净土之因,为利物之始。众生机熟,八相成道。见身闻法,终至实益。」又与恶人同处,不染其恶,谓之和光不同其尘。涅槃经六曰:「是人为欲调伏如是诸比丘故。与其和光,不同其尘。」
刹尘
【佛学大辞典】
(譬喻)尘者微尘。刹尘者,无数国土之义也。唐华严经世主妙严品曰:「清净慈门刹尘数,共生如来一妙相。」秘藏宝钥下曰:「刹尘勃驮吾心佛。」
味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尘之一。食味之法污真性,故云尘。
【佛学常见辞汇】
六尘之一。
【三藏法数】
谓舌所尝种种饮食肴膳美味等,是名味尘。
【三藏法数】
谓种种饮食肴膳美味等,是名味尘。
前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妄心前现之六尘境也。楞严经一曰:「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
【佛学常见辞汇】
过去的事情。
客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形容烦恼者。烦恼非心性固有之物,为迷理而起者,故名之为客。为污心性者,故名之为尘。维摩经问疾品曰:「菩萨断除客尘烦恼。」注「什曰:心本清净,无有尘垢。尘垢事会而生,于心为客尘也。肇曰:心遇外缘,烦恼横起,故名客尘。」宝窟下末曰:「无始无明,自心分别所作,无有真实,故名为客,坌污称尘。」日本太子之维摩经疏四曰:「一切不善,理非恒有,终必有遣除之义,故为客。」最胜王经一曰:「烦恼随惑,皆是客尘。法性是主,无来无去。」楞严经一曰:「时憍陈那,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圆觉经曰:「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
香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尘者染污之义。色声香味等为污人之情识而覆真性者,故斥之曰尘。香者六尘之一。三藏法数二十八曰:「尘即染污义,谓能染污情识,而使真性不能显露。(中略)旃檀沈水,饮食之香,及男女身分所有香等,是名香尘。」
【三藏法数】
谓鼻所嗅栴檀沉水饮食,及男女身分所有香等,是名香尘。
【三藏法数】
谓旃檀沉水饮食之香,及男女身分所有香等,是名香尘。
俗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凡俗之尘垢。斥一切世间之人事而言,往生要集上本曰:「头戴霜发,心染俗尘,一生虽尽,希望不尽。」续高僧传(道杰传)曰:「宿植德本,情厌俗尘。」
【佛学常见辞汇】
指一切世间的人事而言。
浮尘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一切有为之诸法,浮尘不实,尘翳真性,故曰浮尘。楞严经二曰:「阿难,汝未明一切浮尘幻化相。」同长水疏曰:「虚假不实,污染真性。故曰浮尘。」
浮尘根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即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也。言浮尘根者,眼如蒲萄朵,耳如新卷叶,鼻如双垂爪,舌如初偃月,身如腰鼓颡,意如幽室见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在五根中有浮尘根和净色根之别,五根之外形,眼睛可以看到的,叫做浮尘根,因为它是虚浮之法。
【三藏法数】
浮尘根者,根即眼耳鼻舌身意也。以其虚假不实,故名浮。无见闻觉知之用,故名尘。经云:眼如蒲萄朵,耳如新卷叶,鼻如双垂爪,舌如初偃月,身如腰鼓颡,意如幽室见。是也。
根尘
【佛学大辞典】
(术语)根为眼等之六根。眼等所对之色等六境曰尘。止观一下曰:「根尘相对,一念心起。」
【佛学常见辞汇】
六根与六尘。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
情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根与六尘也。旧译六根云六情。智度论二十三曰:「情尘识和合,所作事业成。」又心情之尘垢也。慈恩寺传九曰:「定凝慧水,非情尘所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