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妖童
亦作“ 妖僮 ”。
(1).美少年。多指男色。 汉 仲长统 《昌言·理乱》:“妖童美妾,填乎綺室。”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边材:“每出游猎,骏骑连翩。妖童执丝簧,少妇控弓弩。” 清 孙鼎臣 《凌丰叔哀辞》:“所至妖僮曼姬,丝竹杂进。”
(2).邪恶的小子。对兴兵作乱者或侵略者的蔑称。 唐 刘禹锡 《平蔡州》诗之三:“妖童擢髮不足数,血污城西一抔土。” 清 朱琦 《狼兵收宁波失利书愤》诗:“妖童喷雾作狡獪,截江拦杀火又起。”
《國語辭典》:郎子  拼音:láng zǐ
古代对青年才俊的称呼。《北史。卷五三。暴显传》:「此郎子好相表,大必为良将,贵极人臣。」唐。薛调《无双传》:「震有女曰无双,小仙客数岁,皆幼稚,戏弄相狎。震之妻常戏呼仙客为王郎子。」也作「郎君」。
《國語辭典》:绿帻(綠幘)  拼音:lǜ zé
1.古时仆役的服饰。《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董君绿帻傅韝。」唐。颜师古。注:「绿帻,贱人之服也。」唐。李白〈古风〉五九首之八:「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2.宠臣所戴的帽子,或指权贵子弟所穿戴的衣冠服饰。《文选。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一首》:「游丝映空转,高杨拂地垂,绿帻文照耀,紫燕光陆离。」
《漢語大詞典》:稚年
亦作“穉年”。 少年;童年;幼年。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或稚年所乐,壮而弃之,始之所薄,终而重之。” 唐 刘长卿 《别李氏女子》诗:“念尔嫁犹近,稚年那别亲。” 清 陈梦雷 《绝交书》:“不孝学识庸陋,穉年得谬通籍性,復刚褊寡合,不能与俗俯仰。”
《漢語大詞典》:气食牛(氣食牛)
比喻少年气盛。语出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贵客皆回头。”
分類:少年气盛
《漢語大詞典》:游冶郎
(1).野游少年。 清 何洯 《竞渡歌》:“《伊》《凉》曲杂十番鼓,引出翩翩游冶郎。”
(2).风流少年。 清 李渔 《玉搔头·误投》:“多时不见游冶郎,怪满面秋霜。”
《漢語大詞典》:繁华子(繁華子)
容饰华丽的少年。《文选·阮籍〈咏怀〉之十二》:“昔日繁华子, 安陵 与 龙阳 。” 吕延济 注:“繁华,喻人美盛,如春华之繁。” 南朝 梁 沈约 《三月三日率尔成章》诗:“ 洛阳 繁华子, 长安 轻薄儿。” 唐 孟浩然 《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诗:“珠弹繁华子,金羈游侠人。”
分類:华丽少年
《國語辭典》:饭后钟(飯後鐘)  拼音:fàn hòu zhōng
唐代王播贵显后,回忆微贱时寄食僧寺,为诸僧所厌弃,闻钟而往,常已过吃饭时的故事。见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七。起自寒苦》。
《漢語大詞典》:三毛
(1).三绺髭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巧艺:“ 顾长康 画 裴叔则 ,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 顾 曰:‘ 裴楷 儁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宋 苏轼 《赠李道士》诗:“腰间大羽何足道,颊上三毛自有神。” 清 汪懋麟 《题修来画像》诗:“颊上三毛少飞动,此际有待鬚 虎头 。”
(2).指发、眉、须。 宋 苏轼 《十八大阿罗汉赞·第七迦理迦尊者》:“佛子三毛,髮眉与鬚。既去其二,则有餘因。”
(3).现代画家 张乐平 在《三毛流浪记》中塑造的一个少年儿童形象,以诚实、善良、机智著称。因其头发只画三根,故称“三毛”。
《國語辭典》:大队(大隊)  拼音:dà duì
1.军队、警察的编制名称。如:「交通大队」。
2.许多人的组合。如:「大队人马」。
《漢語大詞典》:少旧(少舊)
少时有旧。亦指少年旧友。宋书·向靖传:“﹝ 向靖 ﹞世居 京口 ,与 高祖 少旧。”北史·杨津传:“司徒 冯诞 与 津 少结交友,而 津 见其贵宠,每恒退避……人或谓之曰:‘司徒,君之少旧,何自外也?’”
《漢語大詞典》:抚尘(撫塵)
儿童游戏之一。聚沙之类。借指少年交好。初学记卷十八引 汉 东方朔 《与公孙弘书》:“大丈夫相知,何必以抚尘而游,垂髮齐年,偃伏以日数哉!”《艺文类聚》卷六引 三国 魏 应璩 《与曹公笺》:“昔 汉光武 与 戴子高 有抚尘之好。” 明 杨慎 《俗言·抚尘》:“抚尘,谓童子之戏,若佛书所谓聚沙也。”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士庶》:“小儿五岁曰鳩车之戏,七岁曰竹马之游,又抚尘而游。”
《漢語大詞典》:宛驹(宛駒)
犹言千里驹。比喻英俊有为的少年。 清 孙枝蔚 《凌蔚侯长郎八岁读书日满百行所咏》:“ 宛 驹驰万里,竹马笑羣婴。”参见“ 宛马 ”。
《漢語大詞典》:宛马(宛馬)
古代西域 大宛 所产的名马。后亦泛指北地所产好马。汉书·张骞传:“得 乌孙 马好,名曰‘天马’。及得 宛 汗血马,益壮,更名 乌孙 马曰‘西极马’, 宛 马曰‘天马’云。”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八:“牵牛去几许, 宛 马至今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赚将》:“ 宛 马嘶风缓轡来, 黄河 冰上北门开。”
《國語辭典》:总发(總髮)  拼音:zǒng fǎ
童年。《文选。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诗:「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
《國語辭典》:束发(束髮)  拼音:shù fǎ
1.将头发束起来。
2.成童的年龄。《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汉书。卷一○○。叙传下》:「儿生亹亹,束发修学,偕列名臣,从政辅治。」
3.绑头发的饰品。《聊斋志异。卷一一。晚霞》:「鱼须金束发,上嵌夜光珠。」
《國語辭典》:吞牛  拼音:tūn niú
比喻意气极盛。宋。王十朋〈潘岐哥〉诗:「胸中之气已吞牛,开眼睛光如虎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