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咿哑(咿啞)  拼音:yī yǎ
拟声词:(1)形容小儿学语或低语声。宋。苏轼〈赵郎中往莒县逾月而归复以一壶遗之仍用前韵〉诗:「大儿踉蹡越门限,小儿咿哑语绣帐。」(2)形容含糊不清的低吟声。《隋唐演义》第八九回:「那时杨妃从睡梦中惊悸而寤,口里犹作咿哑之声。」(3)形容物体滚动或摇动的声音。唐。韩偓 南浦诗:「应是石城艇子来,两桨咿哑过花坞。」
《國語辭典》:襁负(襁負)  拼音:qiǎng fù
以布幅束幼儿于背上。《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
《漢語大詞典》:胡雏(胡雛)
(1). 胡 人小儿; 胡 人僮仆。 唐 岑参 《卫节度赤骠马歌》:“紫髯 胡 雏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鬉高。” 唐 苏郁 《咏和亲》:“君王莫信和亲策,生得 胡 雏虏更多。” 明 汤显祖 《紫钗记·回求仆马》:“不用吹簫《僮约》,结柳 奴星 ,有剪髮 胡 雏。好教你垂鞭接马玉童扶,衣箱别有平头护。”亦指年轻的外国人。 陈三立 《王木斋见过话海上旧游》诗:“轻雷初在楼臺外,閒数胡雏缓缓归。”
(2).对 胡 人的蔑称。亦特用为对 后赵 石勒 、 唐 安禄山 的蔑称。晋书·石勒载记上:“年十四,随邑人行贩 洛阳 ,倚啸 上东门 。 王衍 见而异之,顾谓左右曰:‘向者 胡 雏,吾观其声视有奇志,恐将为天下之患。’驰遣收之,会 勒 已去。”新唐书·张九龄传:“ 安禄山 初以 范阳 偏校入奏,气骄蹇, 九龄 谓 裴光庭 曰:‘乱 幽州 者,此 胡 雏也。’” 唐 杜甫 《中夜》诗:“ 胡 雏负恩泽,嗟尔太平人。” 仇兆鳌 注:“负恩泽,追恨 禄山 ,盖自 天寳 初而祸绵不息,致不能为太平之人也。”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六:“ 张巡 之守 睢阳 , 玄宗 已幸 蜀 , 胡 雏方炽,孤城势蹙。” 明 刘基 《煌煌京洛行》诗:“妖星入太极, 胡 雏登御床。”
《國語辭典》:呕哑(嘔啞)  拼音:ōu yā
拟声词:(1)形容小儿学语声。唐。白居易〈念金銮子〉诗二首之一:「况念夭札时,呕哑初学语。」(2)形容管乐声。唐。杜牧〈阿房宫赋〉:「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3)形容鸟鸣声。宋。欧阳修〈赠无为军李道士〉诗二首之二:「李师一弹凤皇声,空山百鸟停呕哑。」(4)形容车轮滚动声。唐。曹邺 四怨诗之四:「手推呕哑车,朝朝暮暮耕。」(5)形容船橹声。唐。胡宿〈赵宗道归辇下〉诗:「江浦呕哑风送橹,河桥勃翠柳垂堤。」宋。陆游 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词:「歌缥缈,橹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也作「呕轧」。
《漢語大詞典》:呀呀
象声词。形容笑声、哭声、鸟鸣声、小儿学语声等。 唐 韩愈 《读东方朔杂事》诗:“ 王母 闻以笑,卫官助呀呀。” 元 刘秉忠 《蟾宫曲》:“金风颯颯,寒雁呀呀,促织叨叨。”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孩子一岁了,呀呀学着话。”
《漢語大詞典》:拥树(擁樹)
(1).抱树;环树。太平御览卷三五○引韩非子:“ 楚 人有白猨,王自射之,则搏矢而熙。使 养由基 射之,始调弓矫矢,未发,而猨拥树号矣。” 唐 杜甫 《返照》诗:“返照入 江 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 唐 杜牧 《云》诗:“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
(2).抱小儿。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汉王 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 婴 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南方人谓抱小儿为‘雍树’。” 唐 司马贞 索隐:“ 苏林 与 晋灼 皆言南方及京师谓抱儿为‘拥树’。”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马烦轡殆,不释拥树。” 李善 注引 晋灼 曰:“今京师谓抱小儿为拥树。”
(3).指哺育幼儿。 宋 王禹偁 《三黜赋》:“始贬 商於 ,亲老且疾。儿未免乳,呱呱拥树。”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自古遭兵扰,偏嗟拥树妨。”
(4).护卫扶植。 孙中山 《大总统告海陆军士文》:“拥树民国,立於 泰山 磐石之安,则不独克尽军人之天职。”
《漢語大詞典》:亡赖(亡賴)
(1).不务正业。汉书·高帝纪下:“始大人常以臣亡赖,不能治产业,不如 仲 力。”金史·孔彦舟传:“ 孔彦舟 字 巨济 , 相州 林虑 人。亡赖,不事生产,避罪之 汴 ,占籍军中。”
(2).指不务正业的人。新唐书·李纲传:“后太子寖狎亡赖,猜间朝廷。 纲 频諫不听,遂乞骸骨。”
(3).谓小儿顽皮狡猾。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词:“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國語辭典》:犊子(犢子)  拼音:dú zi
1.小牛。也称为「犊儿」。
2.称小儿。
《国语辞典》:花帽  拼音:huā mào
绣有花纹或饰品的帽子。宋。杨万里〈观迎神小儿社〉诗:「花帽铢来重,绡裳水样秋。」
《國語辭典》:牙牙  拼音:yá yá
拟声词。形容幼儿学说话的声音。金。元好问 德华小女五岁能诵予诗数首以此诗为赠诗:「牙牙娇语总堪誇,学念新诗似小茶。」
《漢語大詞典》:小息
(1).暂时休息。《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息。” 宋 王安石 《半山春晚即事》诗:“牀敷每小息,杖屨或幽寻。” 徐开垒 《竞赛》:“正当我们工作得疲倦了,准备伏案小息之时,我们又突然为这个不速之客所打扰了。”
(2).小儿子。晋书·孙旂传:“初, 旂 以 弼 等受署伪朝,遣小息 回 责让 弼 等以过差之事,必为家祸。” 南朝 梁武帝 《长安有狭斜行》:“大息组絪緼,中息佩陆离。小息尚青綺,总角游 南皮 。” 宋 欧阳修 《与梅圣俞书》:“见 谢亶 ,言新生小息不安,甚挠怀。”
《漢語大詞典》:制字(製字)
题表字。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翼日, 象贤 因邀致十数人, 南容 引生与之饮。谓曰:‘谚云:“三公后,出死狗。”小儿诚愚,劳诸君製字,损 南容 之身尚可,岂可波及侍中也。’”
分類:表字小儿
《漢語大詞典》:通子
晋 陶潜 小儿的乳名。 晋 陶潜 《责子》诗:“ 通子 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后以“通子”为咏子之典。 唐 韩翃 《寄赠虢州张参军》诗:“好栗分 通子 ,名香赠 莫愁 。” 唐 白居易 《馀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各有 文姬 才稚齿,俱无 通子 继餘尘。”自注:“ 陶潜 小儿名 通子 。”
《漢語大詞典》:少男
(1).指周易八卦中的艮卦。艮为阳卦,第三爻为阳爻,故称“少男”。易·说卦:“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 孔颖达 疏:“ 王 氏云:‘索,求也……坤初求得乾气为震,故曰长男;坤二求得乾气为坎,故曰中男;坤三求得乾气为艮,故曰少男。’”
(2).小儿子。 唐 杨炯 《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长男 仁叡 ,中男 仁楷 ,少男 仁护 、 仁昉 等,或体穷三变, 潘 陆 不足以升堂;或力敌万夫, 关 张 不足以扶轂。”
(3).年轻未婚男子。 何其芳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诗:“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的歌呵,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4).见“ 少男风 ”。
《漢語大詞典》:少男风(少男風)
东北风。又称艮风。艮位东北,为少男,故称。语出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共为欢乐” 裴松之 注引《管辂别传》:“ 輅 言:‘……又少男风起,众鸟和翔,其应至矣。’须臾,果有艮风鸣鸟。” 明 刘基 《次韵和王文明绝句漫兴》之七:“天边云气来须女,湖上轻雷起少男。”参见“ 少女风 ”。
《國語辭典》:雏儿(雛兒)  拼音:chú ér
1.幼鸟、雏鸟。《元朝秘史》卷二:「原撇下帖木真母子每,如今莫不似飞禽的雏儿般毛羽长了,走兽的羔儿般大了!」
2.比喻年纪轻,阅历少,未经世面的人。元。石君宝《曲江池》第一折:「妹子也,他还是个子弟,是个雏儿?」《绿野仙踪》第四○回:「个个俱是些憨雏儿,止有尤奎略老作些,也不像个久走过江湖的人。」
3.刚做妓女的年幼女子。《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那来宾楼有个雏儿,叫做聘娘。」《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若是在行,论这些雏儿多不及一个汤兴哥,最是帮衬软款,有情亲热,也是行时过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