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不名
不直呼其名,表示优礼或尊重之意。后汉书·梁冀传:“ 冀 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謁赞不名。”隋书·恭帝纪:“﹝ 义寧 ﹞二年春正月丁未,詔 唐王 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载此事, 胡三省 注云:“凡朝会赞拜,则曰某官某;不名,亦殊礼也。”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公( 魏文清 )清风俭德,至今乡里犹称道勿衰,呼为 魏老尚书 而不名。”
《國語辭典》:自尊  拼音:zì zūn
1.自加尊号。《史记。卷四○。楚世家》:「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武王,与随人盟而去。」
2.尊重自己,不委屈求全,也不容许别人歧视和侮辱。如:「自尊不足,容易自卑。」《韩非子。诡使》:「重厚自尊,谓之长者。」《大宋宣和遗事。亨集》:「陛下既不以万乘之尊自尊,则在下小臣,得以无忌惮也。」
3.妄自尊大。《红楼梦》第五六回:「你们二姑娘更好,更不自尊自大,所以我们才走的亲密。」
《國語辭典》:轻身(輕身)  拼音:qīng shēn
1.降低身分。《孟子。梁惠王下》:「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且喜他不装模样,见说做醮,便肯轻身出观,来到我家。」
2.单身不多携带物件。《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那朱温既得招讨副使,潜地遣霍存轻身入长安城里,招诱那尚让。」《儒林外史》第八回:「虽这一点物件,也恐被人识认,惹起是非。如今也将来交与世兄,我轻身更好逃窜了。」
3.使身体轻盈。《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乃学辟谷,道引轻身。」
《漢語大詞典》:爱重(愛重)
(1).喜爱和看重。韩非子·内储说上:“ 卫嗣君 重 如耳 ,爱 世姬 ,而恐其皆因爱重以壅己也。”百喻经·妇诈称死喻:“昔有愚人,其妇端正,情甚爱重。”太平广记卷四八九引 唐 无名氏《冥音录》:“此皆宫闈中新翻曲,帝尤所爱重。”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却説 玄宗 天子心下实是爱重 李白 ,只为宫中不甚相得,所以疎了些儿。” 田汉 《关汉卿》第二场:“人家爱重你,就为的你有这个好处,你知道吗?”
(2).爱惜尊重。 宋 陈亮 《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状》:“ 亮 自惟少年时不自爱重,晚方悔悟,乡閭故不齿也。”
《國語辭典》:贵重(貴重)  拼音:guì zhòng
珍贵重要。《韩非子。孤愤》:「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矣。」《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元来彼国以银为钱,上有文采,有等龙凤文的,最贵重;其次人物。」
《國語辭典》:推重  拼音:tuī zhòng
推崇尊重。《宋书。卷九一。孝义传。贾恩传》:「少有志行,为乡曲所推重。」《红楼梦》第六三回:「原来他推重姐姐,竟知姐姐不是我们一流的俗人。」
《國語辭典》:崇尚  拼音:chóng shàng
重视、讲究。《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崇尚勇力,不顾义理。」《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
《漢語大詞典》:独尊(獨尊)
独受尊重;独居首位。史记·三王世家:“ 康叔 亲属有十而独尊者,褒有德也。” 唐 崔融 《为成使君贺白狼表》:“陛下独尊三界,高视四天。” 明 王世贞 《菊花》诗:“千林落木谁堪殿,九日浮萸迥独尊。” 杨朔 《泰山极顶》:“我觉得挂在眼前的不是五岳独尊的 泰山 ,却像一幅规模惊人的青緑山水画,从下面倒展开来。”
《漢語大詞典》:礼重(禮重)
礼敬尊重。北齐书·儒林传·冯伟:“王下厅事迎之,止其拜伏,分阶而上,留之宾馆,甚见礼重。”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礼重师傅,引见輒先拜。”五灯会元·南泉愿禅师法嗣·赵州从谂禅师:“师曰:‘自小持斋身已老,见人无力下禪牀。’王尤加礼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娘:“独有公爱妾 李氏 ……恒礼重 四娘 ,往往相顾恤。”
分類:礼敬尊重
《國語辭典》:崇信  拼音:chóng xìn
1.尊崇信仰。《明史。卷三二○。外国传一。朝鲜传》:「东海波臣,惟知崇信释氏,他未遑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原来徽州人心性俭啬,却肯好胜喜名,又崇信佛事。」
2.崇尚信义。晋。张协 露拍刀铭:「露拍在服,威灵远振,遵养时晦,曜德崇信。」
3.宠信。《书经。泰誓下》:「崇信奸回,放黜师保。」
《國語辭典》:重言  拼音:zhòng yán
1.为人所重视的言论。《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
2.重视言语。《文选。干宝。晋纪总论》:「正位居体,重言慎法。」
3.重视承诺,信守诺言。如:「你若重言,就不要轻易承诺。」
《國語辭典》:敬服  拼音:jìng fú
恭敬佩服。《儒林外史》第四○回:「老先生便是当今的班定远,晚生不胜敬服!」《红楼梦》第六○回:「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服。」
《漢語大詞典》:尊宠(尊寵)
(1).尊重宠幸。墨子·号令:“有能得若捕告者,以其所守邑小大封之。守还,授其印,尊宠官之。”史记·蒙恬列传:“ 始皇 甚尊宠 蒙氏 ,信任贤之。” 明 唐顺之 《都督沈紫江生墓碑记》:“且夫古者尊宠立功之臣,则或为之象 祁连山 、象 铁山 於其墓,以旌其烈於不朽。”
(2).旧指妻妾或其外室。 清 李渔 《慎鸾交·赠妓》:“他从今日起,是 侯家 的尊宠,不是你家的令爱了,回去吧。”《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回:“现在看尊嫂如此举动,尊宠只好留在 汉口 ,同了去是不便的。”
《漢語大詞典》:尊信
尊重信奉;尊重相信。 唐 元结 《左黄州表》:“后一岁, 黄 人又歌曰:‘吾乡有鬼巫,惑人人不知,天子正尊信, 左公 能杀之。’”《三国演义》第一回:“帝尊信 张让 ,呼为‘阿父’。”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玩具·秦玺始末:“今儒生辈皆尊信其言。”
《國語辭典》:高贵(高貴)  拼音:gāo guì
1.阶级或地位高。《红楼梦》第三七回:「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
2.外表高雅尊贵。如:「衣著高贵」、「举止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