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19,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矜察
纠察
照察
详察
台察
下察
明察
幸察
察访
观察使
察推
察官
廉察
体察
密察
《漢語大詞典》:矜察
怜悯体察。晋书·庾亮传:“臣欲自投草泽,思諐之心也,而明詔谓之独善其身,圣旨不垂矜察,所以重其罪也。” 唐 刘禹锡 《代请朝觐表》:“伏维圣明,俯赐矜察。”明史·张位传:“羣言交攻,孤忠可悯。臣心无纤毫愧,惟上矜察。”
分類:怜悯体察
《國語辭典》:纠察(糾察)  拼音:jiū chá
1.纠举检察。《后汉书。卷六五。皇甫张段列传。皇甫规》:「又在位素餐,尚书怠职,有司依违,莫肯纠察。」《新唐书。卷一九二。忠义列传中。贾循》:「因令纠察所在,迁检校右散骑常侍,封武威郡王。」
2.维持公共秩序。如:「他担任这次示威游行活动的纠察工作。」
3.维持公共秩序的人。如:「每天上下学,他与同学轮值当纠察。」
《漢語大詞典》:照察
(1).明察;照见。 汉 王充 论衡·吉验:“盖天命当兴,圣王当出,前后气验,照察明著。”晋书·郭璞传:“月者属坎,羣阴之府,所以照察幽情,以佐太阳精者也。”
(2).常用于书信。 清 包世臣 《与杨季子书》:“奬借逾分,又有未甚喻意之处,故復进以相开,惟足下照察。”
《國語辭典》:详察(詳察)  拼音:xiáng chá
详细考察。《韩非子。存韩》:「臣恐陛下淫非之辩,而听其盗心,因不详察事情。」《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时乎时,不再来。愿足下详察之。」
《骈字类编》:台察(台察)
元史阿哈玛特传阿哈玛特奏自今御史台非白省毋擅召仓库吏亦毋究索钱榖数及集议中书不至者罪之其沮抑台察如此
《骈字类编》:下察
汉书东方朔传见上观下毫商子离娄上别飞鸟下察秋
分类:下察
《國語辭典》:明察  拼音:míng chá
观察明细,不受蒙蔽。《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文选。干宝。晋纪总论》:「求明察以官之,笃慈爱以固之。」
《漢語大詞典》:幸察
敬辞。犹言明察。《史记·三王世家》:“臣窃不胜犬马心,昧死愿陛下詔有司,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唯陛下幸察。” 唐 皇甫湜 《答李生第一书》:“粗书其愚,为足下答,幸察。” 宋 朱熹 《答刘平甫书》:“若徒暴露于外,而无见听之实,但使众怨见归,为僕作祸耳。千万,幸察。”
《國語辭典》:察访(察訪)  拼音:chá fǎng
考察探访。《宋史。卷二二。徽宗本纪四》:「以淮甸旱,饥民失业,遣监察御史察访。」《老残游记》第四回:「因想沿途打听那玉贤的政绩,故缓缓起行,以便察访。」
《國語辭典》:观察使(觀察使)  拼音:guān chá shǐ
职官名。唐代设置,为各道的最高长官,负责察访州县官吏功过及民间疾苦。唐中叶后,多以节度使兼领其职。后改为采访处置使,又改为观察处置使。宋代观察使为虚衔,无定员。
《漢語大詞典》:察推
官名。观察推官的省称。 宋 苏轼 有《自径山回得吕察推诗用其韵招之宿湖上》。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七:“ 苏 相 子容 为南京察推时, 杜祁 公尚无恙,极器爱之。”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士人赴殿试唱名:“其状元官授承事郎,职除上郡签判,榜眼授承奉郎,探花授承务郎,职注中郡或下郡签判。或无见闕,则节推察推之职。”
《漢語大詞典》:察官
监察御史的别称。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察官不得论事,自 常希古 始。 常 盖 元祐 间 东坡 所荐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窃惟今日阉寺骄恣特甚,宰执不闻正救,臺諫不敢谁何。一新入孤立之察官,乃鋭意出身攻之,此岂易得哉!”
《漢語大詞典》:廉察
(1).考察,视察。廉,通“ 覝 ”。后汉书·第五种传:“ 永寿 中,以司徒掾清詔使 冀州 ,廉察灾害。” 唐 赵璘 因话录·角:“ 姚 僕射 南仲 廉察 陕 郊。”宋史·选举志六:“二年,遣使廉察诸道长吏,得八人涖事公正、惠爱及民,皆降璽书奬諭。”明史·陈遇传:“奉命至 浙江 ,廉察民隐。”
(2). 唐 以来对观察使或职权与之相当的官员的简称。廉,通“ 覝 ”。 唐 康骈 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卿来从 江 表,见彼中甿庶来否?廉察,郡守字人求瘼之道如何?”
(3).廉洁明察。宋史·选举志四:“请詔监司、郡守,条上剧邑,遴选清平廉察之人为之。”
《國語辭典》:体察(體察)  拼音:tǐ chá
1.体会、省思。《朱子语类。卷一一。读书法下》:「学者当以圣贤之言反求诸身,一一体察。」
2.考察。元。曾瑞《留鞋记》第三折:「奉老爷的言语。著我扮做个货郎,挑著这绣鞋儿,体察这一桩事。」
《漢語大詞典》:密察
(1).缜密明晰。礼记·中庸:“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朱熹 集注:“密,详细也;察,明辩也。” 郭沫若 《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你说他们很随便吧,但他们的文理很密察。”
(2).细致明察。 宋 叶适 《蔡知阁墓志铭》:“盖公以忠孝发其刚毅,慈良成其密察,故凡所立必得其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