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五更 拼音:wǔ gēng
1.称长老为「五更」。古天子养老有三老五更,以父兄之礼事之。见《礼记。文王世子》。《续汉书志。第四。礼仪志上》:「养三老、五更之仪,先吉日,司徒上太傅若讲师故三公人名,用其德行年耆高者一人为老,次一人为更也。」
2.旧时以漏刻计时,从傍晚到次日清晨,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相当于自午后七时起算,每一时段,为两小时,至清晨五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證》:「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答曰:『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更、历也,经也,故曰五更尔。』」也作「五夜」。
3.特指第五更,即天将亮时。《儒林外史》第一回:「次日五更,王冕起来收拾行李,吃了早饭,恰好秦老也到。」《红楼梦》第五八回:「一日,正是朝中大祭,贾母等五更便去了。」
2.旧时以漏刻计时,从傍晚到次日清晨,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相当于自午后七时起算,每一时段,为两小时,至清晨五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證》:「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答曰:『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更、历也,经也,故曰五更尔。』」也作「五夜」。
3.特指第五更,即天将亮时。《儒林外史》第一回:「次日五更,王冕起来收拾行李,吃了早饭,恰好秦老也到。」《红楼梦》第五八回:「一日,正是朝中大祭,贾母等五更便去了。」
《漢語大詞典》:三老五更
古代设三老五更之位,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礼记·文王世子》:“适东序,释奠於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羣老之席位焉。” 郑玄 注:“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天子以父兄养之,示天下之孝悌也。名以三五者,取象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礼记·乐记》:“食三老五更於大学。” 郑玄 注:“三老五更,互言之耳,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 孔颖达 疏:“三德谓正直、刚、柔。五事谓貌、言、视、听、思也。”《汉书·礼乐志》:“养三老五更於辟廱。”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后汉书·明帝纪》:“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禄养终厥身。” 李贤 注引《汉官仪》:“三老五更,皆取有首妻男女全具者。”《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其以 祥 ( 王祥 )为三老, 小同 ( 郑小同 )为五更。”《北史·魏纪三》:“以 尉元 为三老, 游明根 为五更。又养国老、庶老、将行大射之礼。”
《漢語大詞典》:五夜
(1).即五更。《文选·陆倕〈新刻漏铭〉》:“六日不辨,五夜不分。” 李善 注引 卫宏 《汉旧仪》:“昼夜漏起,省中用火,中黄门持五夜。五夜者,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也。” 唐 王建 《和元郎中从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玩月》之五:“仰头五夜风中立,从未圆时直到圆。”《花月痕》第四一回:“五夜迢迢睡不成,灯昏被冷若为情。”
(2).指戊夜,即第五更。 唐 崔琮 《长至日上公献寿》诗:“五夜鐘初动,千门日正融。” 清 姚鼐 《景阳钟歌》:“万钧猛虡悬云陛,五夜蒲牢惊翠幬。”
(2).指戊夜,即第五更。 唐 崔琮 《长至日上公献寿》诗:“五夜鐘初动,千门日正融。” 清 姚鼐 《景阳钟歌》:“万钧猛虡悬云陛,五夜蒲牢惊翠幬。”
分類:寅时
《漢語大詞典》:五鼓
(1).五种鼓。《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 杨士勋 疏:“五鼓者, 糜信 徐邈 并云:东方青鼓,南方赤鼓,西方白鼓,北方黑鼓,中央黄鼓。”
(2).五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 汉 魏 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亦指第五更。《晋书·良吏传·邓攸》:“ 攸 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 攸 船,不得进, 攸 乃小停,夜中发去。 吴 人歌之曰:‘紞如打五鼓,鷄鸣天欲曙。 邓侯 拖不留, 谢令 推不去。’”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序:“其夕五鼓未尽,凉风凄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孙文定》:“为童子时,常五鼓入塾。” 郭沫若 《前茅·哀时古调》诗之五:“五鼓、三更, 关公 走 麦城 。”
(2).五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 汉 魏 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亦指第五更。《晋书·良吏传·邓攸》:“ 攸 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 攸 船,不得进, 攸 乃小停,夜中发去。 吴 人歌之曰:‘紞如打五鼓,鷄鸣天欲曙。 邓侯 拖不留, 谢令 推不去。’”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序:“其夕五鼓未尽,凉风凄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孙文定》:“为童子时,常五鼓入塾。” 郭沫若 《前茅·哀时古调》诗之五:“五鼓、三更, 关公 走 麦城 。”
分類:寅时
《漢語大詞典》:三点(三點)
(1).旧时以更计时,一夜五更,每更分三点。 唐 杜甫 《至日遣兴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诗之一:“去岁兹辰捧御牀,五更三点入鵷行。” 唐 李商隐 《夜半》诗:“三更三点万家眠,露欲为霜月堕烟。”《元史·兵志四》:“其夜禁之法,一更三点,鐘声絶,禁人行;五更三点,鐘声动,听人行。”
(2).指古 印度 婆罗谜字体表示i-(kara)的字母。原写作不纵不横的三个点,后在吐火罗语中作三个“c”字形,故称“三点”。佛教借此三点不纵不横的三角关系,以喻教义。一般指《涅槃经》所说的“三德”:法身德、般若德和解脱德。天台宗亦因以指空、假、中。《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会三点於真原,净六尘於人境。” 前蜀 贯休 《闻大愿和尚顺世》诗之三:“若游三点外,争把七贤平。” 清 龚自珍 《释二门三点同异》:“二门三点,有二种释。先释二门,止、观是。乃释三点,空、假、中是。”
(2).指古 印度 婆罗谜字体表示i-(kara)的字母。原写作不纵不横的三个点,后在吐火罗语中作三个“c”字形,故称“三点”。佛教借此三点不纵不横的三角关系,以喻教义。一般指《涅槃经》所说的“三德”:法身德、般若德和解脱德。天台宗亦因以指空、假、中。《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会三点於真原,净六尘於人境。” 前蜀 贯休 《闻大愿和尚顺世》诗之三:“若游三点外,争把七贤平。” 清 龚自珍 《释二门三点同异》:“二门三点,有二种释。先释二门,止、观是。乃释三点,空、假、中是。”
《漢語大詞典》:六更
宋 宫中更漏较民间为短,宫中五更,民间才四更。宫中五更过后,梆鼓交作,始开宫门,俗称之六更。 宋 周遵道 《豹隐纪谈》卷一:“ 杨诚斋 诗云:‘天上归来有六更。’盖内楼五更絶,柝鼓变作,谓之虾蟆更,禁门方开,百官随入,所谓六更者也。外方则谓之攒点云。” 宋 杨万里 《谢余处恭送七夕酒果蜜食化生儿》诗:“醉眠管得银河鹊,天上归来打六更。”原注:“予庚戌考试,殿庐夜漏杀五更之后復打一更,问之鸡人,云:宫漏有六更。” 宋 汪元量 《醉歌》:“乱点连声杀六更(一作:花底传筹杀六更),荧荧庭燎待天明。”按,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六更》云:“其实宫鼓以外间四更促为五更,故五鼓终竟时,蚤於外间耳,鼓节未尝溢六也。” 清 俞樾 《茶香室四钞》有“ 宋 制并无六更”条,可参阅。
《漢語大詞典》:五漏
(1).谓第五更,天将明时。 唐 杜甫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唐 黄滔 《贻张蠙同年》诗:“驱车先五漏,把菊后重阳。”
(2).借指一整夜。《西游记》第六一回:“火煎五漏丹难熟,火燎三关道不清。”参见“ 五更 ”。
(2).借指一整夜。《西游记》第六一回:“火煎五漏丹难熟,火燎三关道不清。”参见“ 五更 ”。
《國語辭典》:五更 拼音:wǔ gēng
1.称长老为「五更」。古天子养老有三老五更,以父兄之礼事之。见《礼记。文王世子》。《续汉书志。第四。礼仪志上》:「养三老、五更之仪,先吉日,司徒上太傅若讲师故三公人名,用其德行年耆高者一人为老,次一人为更也。」
2.旧时以漏刻计时,从傍晚到次日清晨,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相当于自午后七时起算,每一时段,为两小时,至清晨五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證》:「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答曰:『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更、历也,经也,故曰五更尔。』」也作「五夜」。
3.特指第五更,即天将亮时。《儒林外史》第一回:「次日五更,王冕起来收拾行李,吃了早饭,恰好秦老也到。」《红楼梦》第五八回:「一日,正是朝中大祭,贾母等五更便去了。」
2.旧时以漏刻计时,从傍晚到次日清晨,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相当于自午后七时起算,每一时段,为两小时,至清晨五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證》:「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答曰:『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更、历也,经也,故曰五更尔。』」也作「五夜」。
3.特指第五更,即天将亮时。《儒林外史》第一回:「次日五更,王冕起来收拾行李,吃了早饭,恰好秦老也到。」《红楼梦》第五八回:「一日,正是朝中大祭,贾母等五更便去了。」
《漢語大詞典》:攒点(攢點)
宋 制,宫中更漏比民间短,宫中五更过后,民间才是四更尽;宫中五更完毕,梆鼓交作,始开宫门,称为“攒点”。俗称虾蟆更、六更。 明 清 沿用, 清 代又谓之发擂。 宋 无名氏 《豹隐纪谈》:“ 杨诚斋 诗云:‘天上归来有六更。’盖内楼五更絶,柝鼓变作,谓之虾蟆更。禁门方开,百官随入。所谓六更者也,外方则谓之攒点云。”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宫殿规制纪略》:“五更攒点后至晓报九刻水者,刻漏房官及答应长随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六更》:“ 宋 大内五更已絶,则梆鼓遍作,号曰虾蟆更,亦号六更。其时禁门开而百官集,如外方之攒点,今之发擂是也。”
《漢語大詞典》:戊夜
指五更的时候。《梁书·武帝纪下》:“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輟手,燃烛侧光,常至戊夜。”《新唐书·奸臣传下·崔胤》:“与饮,命宫人为舞剑曲,戊夜乃出。”《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元年》“自甲夜至五鼓” 元 胡三省 注:“夜有五更:一更为甲夜,二更为乙夜,三更为丙夜,四更为丁夜,五更为戊夜。”参见“ 五夜 ”。
《漢語大詞典》:五夜
(1).即五更。《文选·陆倕〈新刻漏铭〉》:“六日不辨,五夜不分。” 李善 注引 卫宏 《汉旧仪》:“昼夜漏起,省中用火,中黄门持五夜。五夜者,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也。” 唐 王建 《和元郎中从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玩月》之五:“仰头五夜风中立,从未圆时直到圆。”《花月痕》第四一回:“五夜迢迢睡不成,灯昏被冷若为情。”
(2).指戊夜,即第五更。 唐 崔琮 《长至日上公献寿》诗:“五夜鐘初动,千门日正融。” 清 姚鼐 《景阳钟歌》:“万钧猛虡悬云陛,五夜蒲牢惊翠幬。”
(2).指戊夜,即第五更。 唐 崔琮 《长至日上公献寿》诗:“五夜鐘初动,千门日正融。” 清 姚鼐 《景阳钟歌》:“万钧猛虡悬云陛,五夜蒲牢惊翠幬。”
分類: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