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蹄涔
亦作“蹏涔”。 语本《淮南子·氾论训》:“夫牛蹏之涔,不能生鱣鮪。” 高诱 注:“涔,雨水也,满牛蹏迹中,言其小也。”后以“蹄涔”指容量、体积等微小。 晋 郭璞 《注〈山海经〉叙》:“蹏涔之游,无以知絳虯之腾。” 唐 蒋贻恭 《咏虾蟆》:“欲知自己形骸小,试就蹄涔照影看。” 清 焦袁熹 《经生歌》:“蹄涔之水,不生沦涟;覆簣之山,那有云烟?” 清 曾国藩 《书〈归震川文集〉后》:“浮芥舟於蹏涔之水,不復忆天下有四海涛者也。”
《國語辭典》:觥船  拼音:gōng chuán
载酒之舟。唐。杜牧 题禅院诗:「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漢語大詞典》:小石
量器。对大石而言。 汉 代小石与大石容量之比为○·六比一。《居延汉简》148·15简:“凡出穀小石十五石为大石九石。”《居延汉简》148·41简:“入糜小石十二石为大石七石二斗。”
《國語辭典》:大斗  拼音:dà dǒu
1.较大的酒器。《诗经。大雅。行苇》:「酌以大斗,以祈黄耇。」
2.较大的量器。《史记。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其粟禀予民以大斗,行阴德于民。」
《漢語大詞典》:一芥
一粒芥籽。形容量小。《淮南子·说山训》:“君子之於善也,犹采薪者,见一芥掇之,见青葱则拔之。” 唐 皮日休 《吴中苦雨寄鲁望》诗:“廉不受一芥,其餘安可黷。”辽史·耶律俨传:“ 儼 素廉洁,一芥不取於人。”参见“ 一介 ”。
《國語辭典》:一介  拼音:yī jiè
1.介为芥之假借,指小草。一介比喻微小的东西。《孟子。万章上》:「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引申为一人,一个。有卑微、谦虚之意。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叹鲰生孤身一介,骑瘦马空囊四海,可又早十谒朱门九不开。」《儒林外史》第一回:「却是起动头翁,上覆县主老爷,说王冕乃一介农夫,不敢求见。」
2.耿介。《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以臣颇有一介之节,可责以鹰犬之功,故授臣以督司,咨臣以方略。」
《國語辭典》:器量  拼音:qì liàng
1.器皿的容量。《周礼。天官。酒正》:「唯齐酒不贰,皆有器量。」
2.才识度量。《文选。蔡邕。郭有道碑文》:「其器量弘深,姿度广大,浩浩焉。」《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众心服知远之器量过人。」
《漢語大詞典》:钟石(鐘石)
(1).容量单位。一钟受六斛四斗,一石受十斗。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但以升合之助,不供钟石之费。”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叶法善》:“﹝ 叶法善 ﹞颇耽於酒,钟石可也。” 清 陈确 《呈学请削籍词》:“岁叨钟石之粮,惰慢不恭,贪顽已甚。”
(2).钟磬。韩非子·说疑:“不安子女之乐,不听钟石之声。” 汉 刘向 说苑·政理:“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脩竽瑟钟石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 南朝 齐 谢朓 《随王鼓吹曲·钧天曲》:“笙鏞礼百神,钟石动云汉。”
钟和磬。古代乐器。汉书·礼乐志:“和亲之説难形,则发之於诗歌咏言,鐘石筦弦。”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鐘石毕陈,舞咏之情不一。”旧唐书·音乐志一:“圣王乃调之以律度,文之以歌颂,荡之以鐘石,播之以弦管,然后可以涤精灵,可以祛怨思。”
《漢語大詞典》:一箸
(1).一只筷子。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二:“尝有中国人至其国,其妻怜之使逃归,与其筯十餘隻,教其每走十餘里遗一筯,狗夫追之,见其家物,必衔而归,则不能追矣。”
(2).指一双筷子所夹的食物。形容量少。 唐 黄滔 《钟陵故人》诗:“一筯鱸鱼千古美,后人终少继前踪。”《金瓶梅词话》第一回:“那妇人笑容可掬,满口儿叫:‘叔叔,怎的果肉儿也不拣一筯儿?’”儒林外史第二回:“吃完了茶,和尚又下了一筯牛肉麺吃了,各自散讫。”
(3).犹一串。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二折:“先到的为赢,后到的输,一个羊头,一筯饼,一罈酒。”
《漢語大詞典》:一撮
(1).容量单位,古以六粟为一圭,十圭为一撮,见孙子算经;或以四圭为一撮,见汉书·律历志上“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说。按,今市制一撮等于一市升的千分之一。
(2).用两三个手指所能撮取者。形容微少。《礼记·中庸》:“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 华岳 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万物载焉。”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 安太太 听了,便同 张太太 各拈了一撮香。” 徐光耀 《平原烈火》第二六章:“在桌后,还有个矮胖的小老头儿,鼻下留一撮小黑须。”
(3).一集中。《水浒传》第一一八回:“那 方杰 年纪后生,精神一撮,那枝戟使得精熟,和 秦明 连鬭了三十餘合,不分胜败。”
《国语辞典》:公秉  拼音:gōng bǐng
量词。公秉为容量的俗称单位,一公秉等于一千公升。
《漢語大詞典》:中尊
亦作“ 中樽 ”。亦作“ 中罇 ”。
(1).古代中等容量的酒器。周礼·春官·鬯人“庙用脩” 汉 郑玄 注:“脩读曰卣。卣,中尊,谓献象之属。”
(2).中等的酒。详“ 上尊 ”。
(3).泛指酒。 北周 庾信 《奉报赵王惠酒》:“始闻传上命,定是赐中罇。”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 原子思 之厚秩徧给乡人, 孔文举 之中樽延留坐客。”
(4).位于中央的佛象。 宋 苏轼 《观音赞》:“ 軾 亦家藏 度州 小孟 画 观世音 ,捨为中尊。”
《國語辭典》:上尊  拼音:shàng zūn
1.祭祀时陈列在最前的酒杯。《礼记。郊特牲》:「黄目,郁气之上尊也。」唐。孔颖达。正义:「祭祀时列之最在诸尊之上,故云上也。」
2.尊奉、尊崇。《史记。卷三九。晋世家》:「十二年冬,齐顷公如晋,欲上尊晋景公为之,景公让不敢。」
《漢語大詞典》:圭撮
(1).古代两种很小的容量单位。汉书·律历志上:“度长短者不失豪氂,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四圭曰撮,三指撮之也。’ 孟康 曰:‘六十四黍为圭。’”
(2).比喻微量或微小。 南朝 梁 陆倕 《新漏刻铭》:“壬寅漏成,进御,以考辰正晷、测表候阴,不谬圭撮,无乖黍累。” 唐 柳宗元 《故银青光禄大夫柳公行状》:“夫器宏者,耻效以圭撮之任;足逸者,难局以寻常之地。” 章炳麟 《五无论》:“是则众生既尽,世界必无豪毛圭撮之存。”
《国语辞典》:公合  拼音:gōng gě
量词。表示容量的单位(旧制)。一公合等于十分之一公升。也称为「合」。
《国语辞典》:量大  拼音:liàng dà
本指器物容量大,可容受众多事物。后亦指人气度恢宏,能宽容他人。《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待人须当量大,师德贵于唾面自乾。」《水浒传》第一九回:「可怜王伦做了半世强人,今日死在林冲之手。正应古人言:『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
《國語辭典》:公升  拼音:gōng shēng
量词。表示容量的单位。一公升等于一千毫升。也称为「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