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家口  拼音:jiā kǒu
家中的人口。《南史。卷四五。张敬儿传》:「虑不复外出,乃迎家口悉下至都。」
《國語辭典》:丁壮(丁壯)  拼音:dīng zhuàng
到达兵役年龄的少壮男子。《汉书。卷六四上。严励传》:「丁壮从军,老弱转饷,居者无食,行者无粮。」也作「壮丁」。
《漢語大詞典》:口累
(1).家眷;家口。宋书·毛脩之传:“ 譙纵 由此送 脩之 父、伯及中表丧,口累并得俱还。”北史·吐谷浑传:“后 度易侯 伐 宕昌 ,詔让之,赐锦綵一百二十匹,喻令悛改;所掠 宕昌 口累,部送时还。” 宋 岳飞 《辞例赐银绢第三札子》:“窃缘臣聚集口累,不至重大,逐月请俸,赡养有餘。”
(2).指生计,生活负担。 宋 叶适 《上孝宗皇帝札子》:“今食钱自日一百以上,家小口累仰给於官,国力不供,而常有饥寒之色,是以兵为民也。” 宋 叶适 《除太府卿淮东总领谢表》:“口累日重者近忧而已,兵民俱困则远患若何?”
《國語辭典》:脚色(腳色)  拼音:jiǎo sè
1.戏剧中的演员所扮演的人物。《官场现形记》第四回:「咱班子里一个老生,一个花脸,一个小生,一个衫子,都是括括叫,超等第一名的脚色。」也作「角色」。
2.科举时代,初入仕的人必开具乡贯三代名衔、家口、年岁,称为「脚色」。亦即履历或出身。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二:「是时葛原初得江东西提点银铜坑冶,欲荐铸,而移文取其脚色,铸不与。」元。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张千,取他递的脚色来我看。」
3.年岁面貌。《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便教人来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写了他地理、脚色与来人。」
4.比喻才能适于担任某种职务的人。如:「要找说客,他是一等的脚色。」
5.根底、底细。《警世通言。卷二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只见外面一个人入来,到房门口探头探脑。公子大喝道:『什么人敢来瞧俺脚色?』」
《國語辭典》:人丁  拼音:rén dīng
1.能服役的成年男子。《新唐书。卷五二。食货志二》:「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
2.人口。《清史稿。卷一二○。食货志一》:「康熙五十一年,有『新增人丁永不加赋』之谕。」《红楼梦》第二回:「雨村笑道:『原来是他家。若论起来,寒族人丁却不少。』」
3.家仆。《红楼梦》第五九回:「赖大添派人丁上夜,将两处厅院都关了。」
《漢語大詞典》:食口
(1).不劳动而吃闲饭的人。后亦指家口。《商君书·垦令》:“禄厚而税多,食口众者,败农者也。”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秩卑俸薄食口众,岂有酒食开容颜。” 清 刘大櫆 《乡饮大宾方君墓志铭》:“ 方氏 世业医,虽名著邑里,而食口浩繁。”
(2).指牲畜的胃口、食欲。 王西彦 《福元佬和他戴白帽子的牛》:“种田人少不得猪,大女婿家捉来那只乌花小猪倒也肯长,食口很好。”
《國語辭典》:养家(養家)  拼音:yǎng jiā
维持家庭的生计。《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老儿和儿子,每日只是锄田钯地,出去养家过活。」
《漢語大詞典》:赡田(贍田)
赡养家口的田地。 明 郑仲夔 《耳新·正气》:“至庶妹母奉事吾有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明史·潞王翊鏐传:“ 翊鏐 居藩,多请赡田、食盐,无不应者。”
《漢語大詞典》:养家儿(養家兒)
赖以赡养家口的儿子。 元 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我为你个养家儿哭的眼睛花,哎!则从你去家来,我可便放心不下。”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二折:“这的是为儿女报官囚,闪的箇老业人不存不济,则俺这养家儿千死千休。”
《國語辭典》:养家人(養家人)  拼音:yǎng jiā rén
1.持家守分的人。《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吴教授是个养家人,不成说道我见锦儿恁地来?自己也认做眼花了。」
2.丈夫。《金瓶梅》第六回:「那妇人带上孝,坐了一乘轿子,一路上口内假哭养家人。」
《漢語大詞典》:官口
没入官府充当奴隶的罪犯家口或俘虏。魏书·李平传:“ 平 先为尚书令 高肇 、侍御史 王显 所恨,后 显 代 平 为中尉, 平 加散骑常侍, 显 劾 平 在 冀州 隐截官口, 肇 又扶成其状,奏除 平 名。”《周书·明帝纪》:“ 元 氏子女自坐 赵贵 等事以来,所有没入为官口者,悉宜放免。”周书·武帝纪上:“﹝ 建德 元年﹞冬十月庚午,詔 江陵 所获俘虏充官口者,悉免为民。”资治通鉴·陈临海王光大二年:“甲申,詔:‘所在百工细作,悉罢之。 鄴下 、 晋阳 、 中山 宫人,官口之老病者,悉简放。’” 胡三省 注:“官口,罪人家口没官为奴婢者。”续资治通鉴·元明宗天历二年:“辛未,中书省言:‘近籍没 奇彻 家,其子年十六,请令与其母同居;仍请自今臣僚有罪籍没者,其妻、其子,他人不得陈乞没为官口。’”
《国语辞典》:婆娘子  拼音:pó niáng zi
旧时农业社会,贫户家口人丁太少,生子五、六岁时,即娶十几岁媳妇过门,以助家务田事。而不知人事的小丈夫,因所娶的妻子大自己好几岁,犹如妻子的孩子,故称为「婆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