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重畏
深畏,十分害怕。史记·苏秦列传:“且夫 韩 魏 之所以重畏 秦 者,为与 秦 接境壤界也。”
分類:害怕
《国语辞典》:毛了  拼音:máo le
1.恐惧、害怕得不知所措。《儒林外史》第五一回:「祁太爷毛了,只得退了堂,将犯人寄监,亲自坐轿上公馆辕门面禀了抚军。」《红楼梦》第九九回:「谁不知李十太爷是能事,把我一诈就吓毛了!」
2.受刺激而发火生气。如:「少说几句,小心把他惹毛了。」《官场现形记》第一五回:「若把老爷弄毛了,他一动气,要顶真办起来,你们吃得住吗?」
《漢語大詞典》:战竦(戰竦)
亦作“ 战悚 ”。 形容因害怕而发抖。韩非子·初见秦:“乃復悉士卒以攻 邯郸 ,不能拔也,弃甲负弩,战竦而却。”晋书·羊祜传:“常以智力不可顿进,恩宠不可久谬,夙夜战悚,以荣为惧。”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张遵言》:“遥见 四郎 ,戢毒慄立,惕伏战悚而拜。”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恐怖战悚之状,不可忍视。”
分類:害怕发抖
《漢語大詞典》:惨悸(慘悸)
悲伤害怕。《三国志·蜀志·郤正传》:“合不以得,违不以失;得不克詘,失不惨悸。”新唐书·藩镇传·刘怦:“晚年益惨悸,请剔髮,衣浮屠服,欲祓除之。”
《漢語大詞典》:唬吓(唬嚇)
吓唬,使害怕。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你﹞自药死亲爷待要唬吓谁?”《水浒传》第五七回:“那个是 梁山泊 杀败的撮鸟,敢来俺这里唬吓人!” 茅盾 《残冬》:“看了一会儿,他就摆出老虎威风来,唬吓那孩子道:‘想做皇帝么?你犯的杀头罪,杀头,懂得么?’”
分類:吓唬害怕
《國語辭典》:发呆(發呆)  拼音:fā dāi
心里想著事情而出神的样子。如:「他不知在想什么,话也不说,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也作「发呆」。
《國語辭典》:发呆(發獃)  拼音:fā dāi
心里在想事情而出神,显现痴呆的样子。《儒林外史》第五二回:「吃了自己的清水白米饭,管别人的閒事,这不是发了呆?」《文明小史》第四○回:「你莫非遇见了什么邪魔?不然为什么一个人在这里发呆?」也作「发呆」。
《漢語大詞典》:怪慑(怪慴)
惊异害怕。魏书·任城王顺传:“及见,直往登牀,捧手抗礼,王公先达,莫不怪慴,而 顺 辞吐傲然,若无所覩。”
分類:惊异害怕
《漢語大詞典》:倦惮(倦憚)
感到疲劳害怕。 元 郑德辉《三战吕布》第一折:“哥也敢战兀那三千合我也不倦惮。”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对一天星斗跨雕鞍,不由我倦惮。”
分類:疲劳害怕
《漢語大詞典》:余栗(餘栗)
事后还有的害怕。栗,通“ 慄 ”。 梁启超 《中国历史上革命之研究》:“此吾所以於衣被全 欧 ,震撼 中国 之革命主义,而言之犹有餘栗也。”
《國語辭典》:惴惴不安  拼音:zhuì zhuì bù ān
因恐惧耽忧而心神不定。《隋唐演义》第七二回:「中宗在均州闻之,心中惴惴不安,仰天而祝。」
《漢語大詞典》:惴惮(惴憚)
恐惧,害怕。 明 宋濂 《太初子碣》:“ 太初子 行方严有度,柔仁者咸慕与亲,刚愎者惴惮不敢过其门。”
分類:恐惧害怕
《國語辭典》:张口结舌(張口結舌)  拼音:zhāng kǒu jié shé
结舌,舌头打结。张口结舌形容恐惧慌张,或理屈说不出话的样子。《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公子被他问的张口结舌,面红过耳,坐在那里,只管发怔。」
《漢語大詞典》:战钦钦(戰欽欽)
战兢兢。形容由于害怕、寒冷等原因而颤抖。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三折:“[ 洞宾 云]冻杀我也。[正末唱]战钦钦四体频摇。”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三折:“諕得我战钦钦遍体寒毛乍。”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折:“明晃晃一把钢刀揢,不由我战钦钦一片心肠怕。”
《國語辭典》:战战兢兢(戰戰兢兢)  拼音:zhàn zhàn jīng jīng
因畏惧而颤抖。形容戒惧谨慎的样子。《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蓦听的人言马嘶,威风也那猛势,諕的我战战兢兢,慌慌张张。」
《國語辭典》:望而生畏  拼音:wàng ér shēng wèi
语本《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比喻见了就令人害怕。《痛史。叙》:「卷帙浩繁,望而生畏。」
分類: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