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19,分55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德宪
播宪
轨宪
岚宪
枢宪
宪衔
宪治
条宪
宪行
宪律
宪防
贰宪
道宪
礼宪
申宪
《漢語大詞典》:德宪(德憲)
谓美善之法。逸周书·皇门:“尔假予德宪,资告予元。” 孔晁 注:“借我德法,用告我大德之所行也。”
分類:美善
《漢語大詞典》:播宪(播憲)
颁布法令。 晋 陆机 《辩亡论上》:“从政咨於故实,播宪稽乎遗风。” 宋 刘筠 《贺册皇太子表》:“前曜开祥,东闈播宪。”
《漢語大詞典》:轨宪(軌憲)
法度。晋书·孙盛传:“时 盛 年老还家,性方严有轨宪,虽子孙班白,而庭训愈峻。”魏书·太祖道武帝纪:“宜光崇圣烈,示轨宪於万世。”新唐书·汉王元昌传:“数触轨宪, 太宗 手詔诲督。”
分類:法度
《骈字类编》:岚宪(岚宪)
唐书地理志河东道代云朔蔚武新岚宪为大梁分 张齐贤諌北征疏河东初平人心未固岚宪忻代未有军寨
《漢語大詞典》:枢宪(樞憲)
国家法令。梁书·徐勉传:“自掌枢宪,多所纠举,时论以为称职。”
《漢語大詞典》:宪衔(憲銜)
唐 宋 以来官制中在正职外所加的御史之类虚衔。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唐宪衔使头使下》:“ 唐 世节度、观察等使辟置官属,许理年转入臺官,至侍御史止。其御史中丞须有军功乃得转入。已上皆名宪衔。”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 唐 建中 赦,许带宪衔。遇赦加恩,踵为故事。”宋史·职官志四:“﹝御史大夫﹞ 宋 初不除正员,止为加官。检校官带宪衔,有至检校御史大夫者。”
《漢語大詞典》:宪治(憲治)
指 宋 代的提点刑狱。为地方最高司法机构。 宋 姜夔 《念奴娇》词序:“余客 武陵 , 湖北 宪治在焉。”
《漢語大詞典》:条宪(條憲)
条例法令。 宋 苏轼 《上蔡省主论放欠书》:“官吏上下,举知其非辜,而哀其不幸,迫于条宪,势不得释。”
分類:条例法令
《漢語大詞典》:宪行(憲行)
旧称上司委派之事。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卑职为朝廷守大法,为老大人奉宪行,诚不意鼠辈陆梁一至于此!”
《漢語大詞典》:宪律(憲律)
法律,律令。管子·法法:“宪律、制度必法道。”《后汉书·杜林传》:“古者肉刑严重,则人畏法令;今宪律轻薄,故姦轨不胜。” 宋 范仲淹 《答窃议》:“中宪不知内朝有此詔命,闻羣口横议,遂伏閤请加责二人,以正宪律。”
分類:法律律令
《漢語大詞典》:宪防(憲防)
法令、禁律。《后汉书·质帝纪》:“州郡轻慢宪防,竞逞残暴,造设科条,陷入无罪。”
分類:法令禁律
《漢語大詞典》:贰宪(貳憲)
古代中央设御史台,为国家监察机构,也称宪台。长官为御史大夫,也称风宪官。其副职则称贰宪。 元 许衡 《贺赵松涧除行台治书启》:“恭审北闕传宣,南臺贰宪,横榻异数,沐雨露於九天;簪笔总权,凛风霜於十道,小人破胆,君子弹冠。”
《漢語大詞典》:道宪(道憲)
对道台的尊称。《玉佛缘》第二回:“道宪这样一个聪明人,怎么会相信那相面的?” 清 柯悟迟 《漏网喁鱼集·咸丰三年》:“ 建广 匪勾引士匪马步三军,直入 上海 ,知县 袁祖德 大駡碎尸,道宪 英 人救。”
分類:道台尊称
《國語辭典》:礼宪(禮憲)  拼音:lǐ xiàn
礼仪和典制法令。《荀子。劝学》:「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后汉书。卷三五。曹褒传》:「朝廷礼宪,宜时刊立。」
分類:礼仪法令
《漢語大詞典》:申宪(申憲)
(1).绳之以法;依法处理。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汉武帝 乳母尝於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 东方朔 。”
(2).申述法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申宪述兵,则有律令法制。”
(3).犹呈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缴凭》:“理合具由申宪,转缴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