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宝山八宝山
如入宝山空手回
宝山空回
分类词汇
西关破山剑
陈伯吹
三茅钟
佛类词典
十宝山宝山
如入宝山空手回
其它辞典
刘厚南(字 子固 号 宝山 )释德住(字 宝山 张 )
宝鋆(字 佩蘅、锐卿 文靖 号 群玉、山樵 )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刘厚南,字子固,号宝山,慈溪(今浙江慈溪东南)人。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进士,调瑞安尉,知钱塘县(清康熙《钱塘县志》卷九)。理宗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国子博士,累迁著作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出知台州。有《宝山杂著》,已佚。清光绪《慈溪县志》卷一九有传。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九
释德住,字宝山,姓张氏,剑川人也。童行超然,不为俗染。明嘉靖癸亥,入鸡足山受度。初居圣峰,究心宗学,忽一笠飘然行脚中州,至伏牛山,主僧北人,格于语音,闭门不纳。山因立一足,亭亭门外,寂然一定,经七昼夜,立处不偏不倚,不移尺寸,寺僧尝布灰验其左右,众始叹异。后额其处曰“云南铁足罗汉”云。及还滇,隐幻住庵。值圣峰灾,与妙峰分道叩募,复恢旧基,重搆新宇。年至耄耋始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07—1891 【介绍】: 清满洲镶白旗人,索绰络氏,字佩蘅。道光十八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咸丰时至总管内务府大臣、署理户部三库事务。同治初入军机,并充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光绪初,至武英殿大学士。执政多年,通达政体。光绪十年,与恭亲王等同罢军机。卒谥文靖。有《佩蘅诗草》。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二
宝鋆,字佩蘅,满洲旗人。道光戊戌进士,授礼部主事,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赠太保,谥文靖。有《奉使三音诺彦纪程草》、《塞上吟》、《典试浙江纪程草》、《还辕纪游草》。维基
宝鋆(1807年—1891年),字锐卿,号佩蘅,晚号群玉、山樵,索绰络氏,满洲镶白旗人。晚清大臣,武英殿大学士,进士出身。宝鋆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咸丰时曾任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总管内务府大臣。同治时,任军机大臣,并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体仁阁大学士。与恭亲王、文祥等自同治初年掌管枢务,是洋务运动时中央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光绪年间,为武英殿大学士,死后,谥“文靖”。著有《佩蘅诗钞》12卷、《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早年参与编纂《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又任《清文宗显皇帝实录》总裁官之一,以及《清穆宗毅皇帝实录》监修总裁官。同治四年(1865)乙丑科会试主考官。
《漢語大詞典》:西关(西關)
(1).关隘名。在今 安徽省 含山县 西南 七宝山 上,隔 濡须水 与 东关 对峙。 三国 时为 吴 魏 间军事要冲。
(2).关隘名。在今 河南省 信阳市 西南。本名 平靖关 ,与 黄岘 、 武阳 合称“义阳三关”。 平靖 在西,故习称“西关”。《魏书·世宗宣武帝纪》:“进攻 黄峴 、 西关 , 衍 将 马仙琕 弃 西关 , 李元履 弃 黄峴 遁走。”
(3).关隘名。指 函谷关 。《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身执略兮入 西关 ,歷险阻兮之 羌蛮 。” 唐 李白 《古风》之三六:“东海汎碧水, 西关 乘紫云。”
(4).关隘名。指 居庸关 。在今 北京市 昌平县 境。
(2).关隘名。在今 河南省 信阳市 西南。本名 平靖关 ,与 黄岘 、 武阳 合称“义阳三关”。 平靖 在西,故习称“西关”。《魏书·世宗宣武帝纪》:“进攻 黄峴 、 西关 , 衍 将 马仙琕 弃 西关 , 李元履 弃 黄峴 遁走。”
(3).关隘名。指 函谷关 。《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身执略兮入 西关 ,歷险阻兮之 羌蛮 。” 唐 李白 《古风》之三六:“东海汎碧水, 西关 乘紫云。”
(4).关隘名。指 居庸关 。在今 北京市 昌平县 境。
十宝山
【佛学大辞典】
(地名)(参见:十善王)
(地名)(参见:十善王)
十善王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十善戒力)
(杂语)(参见:十善戒力)
宝山
【佛学大辞典】
(杂名)珍宝累积之山也。心地观经六曰:「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无信手者,虽遇三宝,无所得故。」智度论一曰:「信为手,如人有手。入宝山中,自在能取。若无手,不能有所有。」
(杂名)珍宝累积之山也。心地观经六曰:「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无信手者,虽遇三宝,无所得故。」智度论一曰:「信为手,如人有手。入宝山中,自在能取。若无手,不能有所有。」
如入宝山空手回
【俗语佛源】
比喻在良好的机遇、条件下却一无所获。语本《心地观经·离世间品》:「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无信手者,虽遇三宝,无所得故。」此中「宝山」,比喻佛法宝藏;「信手」比喻对佛法的信仰之力。有手,才能入山探宝而回,同样,有信力,才能得到佛法的真谛。佛法的实践以「信」为前提,分信、解、行、證四个阶段。好比入山取宝,必须用手。元·杨显之《酷寒亭》楔子:「正是当权若不行方便,如入宝山空手回。」郭沫若《苏联纪行·前记》「我真有点『如入宝山空手回』的样子。」也简作「宝山空回」、「宝山空手回」。《艺风堂友朋书札·恽祖翼二》:「凡开嘉兴泖河,筑绍兴石塘,积谷筹赈、有益于民之事,亦次第办竣,尚非宝山空回矣。」宋·张方平《送僧南游雪窦》诗云:「便从古道扬眉去,莫到宝山空手回。」(禹振声)
比喻在良好的机遇、条件下却一无所获。语本《心地观经·离世间品》:「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无信手者,虽遇三宝,无所得故。」此中「宝山」,比喻佛法宝藏;「信手」比喻对佛法的信仰之力。有手,才能入山探宝而回,同样,有信力,才能得到佛法的真谛。佛法的实践以「信」为前提,分信、解、行、證四个阶段。好比入山取宝,必须用手。元·杨显之《酷寒亭》楔子:「正是当权若不行方便,如入宝山空手回。」郭沫若《苏联纪行·前记》「我真有点『如入宝山空手回』的样子。」也简作「宝山空回」、「宝山空手回」。《艺风堂友朋书札·恽祖翼二》:「凡开嘉兴泖河,筑绍兴石塘,积谷筹赈、有益于民之事,亦次第办竣,尚非宝山空回矣。」宋·张方平《送僧南游雪窦》诗云:「便从古道扬眉去,莫到宝山空手回。」(禹振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