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73,分6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定策
天定
禅定
定居
立定
定力
定位
底定
定分
决定
人定
删定
定所
定夺
定慧
《國語辭典》:定策  拼音:dìng cè
1.古代立天子,书其事于简册,以告宗庙,故称大臣谋立天子为「定策」。《汉书。卷八。宣帝纪》:「故丞相安平侯敞等居位守职,与大将军光、车骑将军安世建议定策,以安宗庙,功赏未加而薨。」
2.策划、筹谋。《文选。干宝。晋记总论》:「莫不定策惟帟,委事父兄。」
3.既定的政策。《文选。陆机。辩亡论下》:「敦率遗典,勤民谨政,循定策,守常险,则可以长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
《國語辭典》:天定  拼音:tiān dìng
天意的安排。《史记。卷六六。伍子胥列传》:「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万事都有天定,这如何是人力防得来的?」
《國語辭典》:禅定(禪定)  拼音:chán dìng
佛教用语。禅那与定的合称。禅那是指修行者高度的集中精神,努力对某对象或主题去思维。定是指心住在一对象的境界之内。禅那是过程,定是结果。禅定依修习的层次可分为「四禅」和「八定」。但在中国,禅定的定义常是混合不区别。《大乘义章》卷一三:「禅定之心,正取所缘,名曰『思惟』,思心增进,说为『修习』。」
《國語辭典》:定居  拼音:dìng jū
在固定的地方居住下来。《诗经。小雅。采薇》:「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唐。罗隐 早发诗:「北去南来无定居,此生生计竟何如。」
《國語辭典》:立定  拼音:lì dìng
1.停下不动。《儒林外史》第四九回:「轿子冲著大门立定,只见大门里粉屏上贴著红纸朱标的『内阁中书』的封条。」
2.立意决定。《红楼梦》第七七回:「王夫人问之再三,他三人已是立定主意,遂与两个姑子叩了头,又拜辞了王夫人。」
《國語辭典》:定力  拼音:dìng lì
禅定的能力。引申为不为外物动摇的意志力。《文明小史》第四四回:「办事情也没有定力,像这样虎头蛇尾,将来决计不能成功大事业的。」
《國語辭典》:定位  拼音:dìng wèi
1.确定事物名位。《韩非子。扬权》:「审名以定位,明分以辩类。」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2.特定的规矩或范围。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清。曾国藩〈江宁府学记〉:「先王之制礼也,人人纳于轨范之中,自其弱齿,已立制防,洒扫沃盥有常仪,羹食肴胾有定位,緌缨绅佩有恒度。」
3.用仪器测量以确定位置。如:「前轮定位」。
4.经测量后所确定的位置。引申为对人物所下的论断或评价。如:「历史上的定位」。
《國語辭典》:底定  拼音:dǐ dìng
平定。南朝梁。任昉〈宣德皇后敦劝梁王令〉:「白羽一麾,黄鸟底定。」《南史。卷四。齐高帝本纪》:「信宿之间,宣阳底定,此又公之功也。」
分類:平定安定
《國語辭典》:定分  拼音:dìng fèn
人生命分有定,富贵不能强求。《三国演义》第二三回:「君臣各有定分。嵩今事将军,虽赴汤蹈火,一唯所命。」也作「分定」。
《國語辭典》:决定(決定)  拼音:jué dìng
1.对事情做判断与主张。《史记。卷三。殷本纪》:「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汉书。卷七四。魏相丙吉传。丙吉》:「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
2.一定。《朱子语类。卷一三一。中兴至今日人物上》:「若欲与汤进之同做,决定做不成,后来果如此。」宋。陆游〈一百五日行〉诗:「眼中青山身后冢,此事决定君何疑。」
3.坚决的意志。如:「他有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决定离开,看来是留不住了。」
4.对事情做出结论。如:「重要的提案,在今天的会议上必须有个决定。」
《國語辭典》:人定  拼音:rén dìng
1.人都就寝安息的时候。《后汉书。卷一五。来歙传》:「歙自书表曰:『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三。栾阳续录五》:「自此人定恒来,鸡鸣辄去。」
2.人力所定。参见「人定胜天」条。
《漢語大詞典》:删定
经过修改而确定。《汉书·刑法志》:“若开后嗣,不若删定律令。律令一定,愚民知所避,姦吏无所弄矣。”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十二月,詔有司删定大辟,减死罪。” 宋 苏轼 《与孙志康书》:“集其前后文集,异日示及,当与 志康 商议,少加删定,乃传世也。” 清 何琇 樵香小记·野有死麕:“ 王柏 乃以为淫奔之诗而黜之,乌知删定之旨哉。”
分類:修改确定
《國語辭典》:定所  拼音:dìng suǒ
固定的居所。《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兄可将去与慧空长老赎取原屋居住,省受主家之累,且免令堂之忧,并兄栖身亦有定所。」《儒林外史》第八回:「穷途流落,那有定所?」
《國語辭典》:定夺(定奪)  拼音:dìng duó
决定事情的去取可否。清。洪升《长生殿》第二五出:「众军不必鼓噪,暂且安营。待我奏过圣上,自有定夺。」
《漢語大詞典》:定慧
定学与慧学的并称。定,禅定;慧,智慧。《法华经·序品》:“佛子定慧具足。” 唐 刘长卿 《送薛据宰涉县》诗:“既将慕幽絶,兼欲看定慧。”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古人念念在定慧,临终安得而乱?今人念念在散乱,临终安得而定?”参见“ 三学 ”。
分類:禅定智慧
《國語辭典》:三学(三學)  拼音:sān xué
佛教用语。梵语śikṣā-traya的意译。指修行者应该修学的三方面教法。即戒学、定学、慧学。三学同时也含括佛法的全部内容。唐。道宣〈大恩寺释玄奘传论〉:「至如三学盛典,惟诠行旨;八藏微言,宗开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