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居业(居業)  拼音:jū yè
积聚的家业、产业。《后汉书。卷五一。桥玄传》:「及卒,家无居业,丧无所殡。」
《國語辭典》:赘婿(贅婿)  拼音:zhuì xù
男子就婚于女家,从女家的姓,所生子女亦从母姓,称为「赘婿」。《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也称为「补代」、「布袋」。
《漢語大詞典》:占数(占數)
上报家中人数,入籍定居。汉书·叙传上:“ 昌陵 后罢,大臣名家皆占数于 长安 。” 颜师古 注:“占,度也。自隐度家之口数而著名籍也。” 唐 刘禹锡 《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公名 楚 ,字 壳士 , 燉煌 人,今占数於 长安 右部。”
《國語辭典》:游牧  拼音:yóu mù
无一定住所,将牛、马、羊等一边移动,一边饲养的粗放式畜牧,称为「游牧」。有逐水草而居、山牧季移等二种形态。也作「游牧」。
《漢語大詞典》:浮寄
(1).无依托。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生若浮寄,惟德可论。”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之二:“浮寄孤悬,形势销弱。”
(2).不定居。新唐书·杜佑传:“今黎苗凋瘵,天下户百三十万,陛下詔使者按比,纔得三百万,比 天宝 三分之一,就中浮寄又五之二。” 唐 唐顺之 《常熟县二烈祠记》:“其夫以羈旅浮寄江壖。”
《漢語大詞典》:居国(居國)
(1).统治国家。《孔子家语·六本》:“居国有道矣,而嗣为本。” 汉 王充 论衡·答佞:“然而居国有土之君,曷为常有邪佞之臣与常有欺惑之患?”
(2).指所统治之国。史记·吴王濞列传:“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
(3).指定居之部族或国家。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凡人羣进化之公例,必由行国进而为居国,由渔猎进而为畜牧,由畜牧进而为耕桑。”
《國語辭典》:落户(落戶)  拼音:luò hù
在异乡定居。如:「他落户在此已有好些年了。」
《國語辭典》:埋根  拼音:mái gēn
埋根于土。比喻坚固不动。《后汉书。卷六○上。马融传》:「尽力率厉,埋根行首,以先吏士。」唐。章怀太子。注:「埋根言不退。」
《漢語大詞典》:正户
(1).有正式户籍而定居的人民。逸周书·允文:“人知不弃,爱守正户。” 孔晁 注:“人守正户,言不逃亡。”韩非子·亡徵:“公家虚而大臣实,正户贫而寄寓富。” 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正户,谓有正籍而不移徙之民也。”
(2).指 清 代按八旗人丁册开立的户籍。清史稿·食货志一:“八旗别载册籍之人,原係开户家奴冒入正户。”
《漢語大詞典》:生蛮(生蠻)
古时对南方未入州城定居的少数民族的蔑称。 唐 白居易 《与元衡诏》:“生蛮部落 苴舂 等,久阻声教,远此归投。” 元 张翥 《忆闽中》诗:“人多熟酒烧藤叶,市有生蛮卖象牙。”
《漢語大詞典》:地着(地著)
谓定居于一地。汉书·食货志上:“理民之道,地著为本。” 颜师古 注:“地著,谓安土也。” 唐 独孤及 《谢加司封郎中赐紫金鱼袋表》:“见在户口,纔有地著,其中鰥寡疲弱,不能自存者十犹六七,徵遣征赋,未尝及期。”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三:“百姓 赵加起 ,实派天潢;久安地著,虽为疎属,实重宗盟。” 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若不以地著为重者,则惟当问其祖宗为何等,而安用是纷纷者为?”参见“ 土著 ”、“ 土断 ”。
分類:定居
《漢語大詞典》:私占
指流民自报户口人数落籍定居。晋书·高阳王睦传:“ 睦 遣使募徙国内八县,受逋逃、私占及变易姓名、诈冒復除者七百餘户。”
《國語辭典》:筑巢(築巢)  拼音:zhú cháo
修建窝巢。如:「燕子往往利用枯草、泥土和唾液来筑巢。」
《國語辭典》:土族  拼音:tǔ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与吐谷浑有族源关系。主要分布于大陆地区青海东部河湟流域。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信仰西藏佛教及多神崇拜;一般行火、土葬。其民族曲调「花儿」及「安昭」舞具有特色。以农业、牧业为生。家庭行一夫一妻制,有早婚的习俗。
《漢語大詞典》:主籍
(1).主掌册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徵梦·甲戌状元:“﹝ 杏源 ﹞云顷梦为 都城隍 摄去,大怒见詰,汝何人,敢以淫媟事上瀆。亟呼主籍者检其禄,则註定甲戌科状元,官至吏部左侍郎,年七十九岁。”
(2).早已定居的住户。 陶成章 《浙案纪略·濮振声传》:“该地居民遂分为三种状态,其第一种曰主籍,係军兴前之旧居,俗称曰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