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从义郎(從義郎)
宋 代武举进士第二名所授的官衔。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士人赴殿试唱名:“武举进士前三名,照文科为状元、榜眼、探花,恩例各赐紫囊金带靴笏,状元授秉义郎,榜眼授从义郎,探花授保义郎,俱殿步司正副将之职。”
《漢語大詞典》:联衔(聯銜)
联合署名。衔,原指官衔。镜花缘第六五回:“如果联衔请旨,太后正恐考的人少,那有不准之理。”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大沽前后之役:“维时, 惠亲王绵愉 、宗室尚书 端华 、大学士 彭藴章 等联衔保奏已革大学士 耆英 。” 茅盾 《动摇》:“各团体联衔发表宣言。”
《漢語大詞典》:故衔(故銜)
原来的官衔。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尚书赠官:“故事,赠官加故衔一级。”
分類:原来官衔
《國語辭典》:衔名(銜名)  拼音:xián míng
官衔及姓名的合称。
《漢語大詞典》:衔灯(銜燈)
署有官衔或某种标记的灯笼。 郑观应 《盛世危言·民团》:“徒以号褂衔灯,恐赫乡愚而已。”
《國語辭典》:旌铭(旌銘)  拼音:jīng míng
旧时出殡时,在灵柩前写明死者官衔的旗子。《后汉书。卷三九。赵咨传》:「复重以墙翣之饰,表以旌铭之仪。」也作「铭旌」、「明旌」。
《漢語大詞典》:衔称(銜稱)
官衔职称。 杨沫 《乡思的朝和暮》:“他的名片上……还加上一个‘京师大学堂大学士’以及大学校长等衔称。”
分類:官衔职称
《漢語大詞典》:鸿题(鴻題)
(1).对大手笔题字的敬称。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阮王二宫保撰联:“ 庆蕉园 宫保镇 粤 , 王省厓 尚书赠联云:‘恩衍 韦 平 ,祖父子孙三宰相;家传忠孝,弟兄叔伯四将军。’鉅製鸿题,足以称其家乘。”
(2).古代达官巨富死后,需在一个形如小碑的木质牌位上写明官衔名字,某人之“神主”。其“主”字先写成“王”,空出一个点的位置。待出殡之日聘请有声望的人任点主官,用朱笔将点补上,称为“题主”。“鸿题”即为点主官的别称。
《漢語大詞典》:道衔(道銜)
道一级的官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九回:“何况这位 李公 ,现在已经捐了道衔,在家乡里也算是一位大乡绅。”
分類:道一官衔
《國語辭典》:台衔(臺銜)  拼音:tái xián
对他人名衔的敬称。
《漢語大詞典》:带衔(帶銜)
兼带官衔。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府县·一府二推官:“惟 直隶 之 永平府 带衔 蓟 辽 诸镇理刑。”
分類:官衔
《漢語大詞典》:衔片(銜片)
署有官衔的名片。《官场现形记》第九回:“管家拿了衔片,自去交代不题。”
分類:官衔名片
《漢語大詞典》:捐纳(捐納)
捐资纳粟换取官职、官衔。此制起于 秦 汉 ,称纳粟。 清 中叶后大盛,称为捐纳。朝廷视为正项收入,明订价格行之,加剧吏治腐败,成为一大弊政。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纯皇初政:“罢开垦,停捐纳,重农桑,汰僧尼之詔累下,万民欢悦,颂声如雷。”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然开例三载,所入仅二百万有餘,捐纳知县五百餘人。始则缺多易得,后见非数年不能选授,亦復观望徘徊。”清史稿·选举志七:“ 雍正 二年……帝曰:‘垦田事例,於地方有裨益。向因各捐例人多,难於銓选,降旨停止。年来捐纳应用之人,将次用完,越数年,必致无捐纳之人,而专用科目矣。应酌添捐纳事欵。除道、府、同知不许捐纳,其通判、知州、知县及州同、县丞等,酌议準捐。’”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下》:“捐纳则废,年资则废,科举则废,将论官者必於大学。”
《漢語大詞典》:追官勒停
指追回官衔,勒令停职。《宋史·理宗纪一》:“ 李全 之叛, 淮东 提刑司检法 吴澄 等出 泰州 城謁贼,各追官勒停。”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 熙寧 三年敕:‘今后官员失入死罪,一人追官勒停,二人除名,三人除名编管。’”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降了三个圣旨:第一 开封府 问官追官勒停。”
《漢語大詞典》:巡阅使(巡閱使)
(1).官名。北洋军阀政府对拥有两省以上的军阀给予巡阅使官衔。 石三友 《金陵野史·朱状元巷与英威街》:“原来北洋军阀 苏 浙 皖 巡阅使、 江苏 督军 李纯 ,被当时北洋政府封为英威将军。”
(2).泛指位高权重之官。 巴人 《莽秀才造反记》尾声:“他已经封做了神, 玉皇大帝 封他的,他是五路巡阅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