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削爵
革除官爵。《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皆免官削爵为士伍。”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严嵩 见圣怒不测,一时不及救护,到底亏他於中调停,止於削爵为民。”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虞山妖乱志〉撰人》:“ 抚寧侯 朱国弼 者,故靖难功臣苗裔也…… 崇禎 十一年正月削爵。”
《漢語大詞典》:四命
周 代分官爵为九等,称九命。四命为王之大夫、公之孤。参见“ 九命 ”。
《國語辭典》:九命  拼音:jiǔ mìng
1.周代官秩的等级。由九命以至一命,如上公九命为伯、侯伯七命、子男五命;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公之孤四命,其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其士一命等。命谓加爵服,而其宫室车旗礼仪等,皆依其命数而各有不同。
2.北周官秩的等级。宇文泰为魏作九命之典,以第一品为九命,第九品为一命,每命又分为二级。见《周书。卷二。文帝纪下》。
3.比喻生命强韧,好像有很多条命,可死而复生。如:「九命怪猫」。
《國語辭典》:让位(讓位)  拼音:ràng wèi
1.把自己的职位让给别人。《淮南子。精神》:「公子札不以有国为尊,故让位。」《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朗荐光禄大夫杨彪,且称疾,让位于彪。」
2.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他人。如:「他看见老人上车,赶紧起身让位。」
《漢語大詞典》:进号(進號)
进升官爵之名号。后汉书·献帝纪:“﹝ 建安 ﹞二十一年夏四月甲午, 曹操 自进号 魏王 。”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又奏课连最,进号冠军将军。”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 李暠 在 敦煌 、 酒泉 一带为众所推戴,坐定千里,进号 凉公 。”
《漢語大詞典》:官首
(1).同僚中为首的官长。《书·酒诰》“百僚庶尹” 唐 孔颖达 疏:“言百官众正,为总之文,但百官众正除六卿,亦有大夫及士,士亦有官首而为政者惟亚。传云次大夫者,谓虽为大夫不为官首者,亚次官首。”
(2).官爵名。 汉武帝 时设置武功爵,以赏军功。自“造士”至“军卫”凡十一级,“官首”为第五级。史记·平準书:“诸买武功爵官首者试补吏,先除。” 司马贞 索隐:“官首,武功爵第五也,位稍高,故得试为吏,先除用也。”
《國語辭典》:带鱼(帶魚)  拼音:dài yú
白带鱼的别名。参见「白带鱼」条。
《國語辭典》:鱼袋(魚袋)  拼音:yú dài
唐制,五品以上官员发给鱼符,上刻官吏姓名,以为凭信,因为装在袋内,故称为「鱼袋」。宋沿唐制,并用金银装饰鱼形,然不再有符契的作用。
《漢語大詞典》:贵阶(貴階)
唐 代官爵五品以上为贵阶。阶,官爵的品级。 唐 崔嘏 《授李骈等加阶制》:“庆泽可以示恩荣,贵阶可以显劳绩。” 唐 白居易 《兵部郎中知制诰冯宿侍御史裴注等并可朝散大夫同制》:“凡品秩之制有九,自五而上,谓之贵阶……此之所以为贵者,荫及子,命及妻,岂唯腰白金,服赤茀,从大夫之后而已!”
《漢語大詞典》:覆荫(覆蔭,覆廕)
庇护。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二·释道安:“家世为儒,早失覆荫。” 明 李贽 《答刘方伯书》:“於是卜宅而求诸阳,卜地而求诸阴,务图吉地以覆荫后人,是又数十世之食饮也。”
覆廕:指封建时代官僚子孙因先代官爵勋绩受封。 唐 刘禹锡 《答东阳于令涵碧图》诗引:“ 于生 自以有特操而生於公侯家,由覆廕入仕,常忽忽叹息。”
《漢語大詞典》:赏官(賞官)
汉 代实行买爵制,进纳一定数量的钱,朝廷则赐以相应的官爵。史记·平準书:“有司言:‘天子曰:“……日者,大将军攻 匈奴 ,斩首虏万九千级,留蹛无所食。议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錮免减罪。”请置赏官,命曰武功爵。’”汉书·循吏传·黄霸:“ 霸 少学律令,喜为吏, 武帝 末以待詔入钱赏官,补侍郎謁者,坐同产有罪劾免。” 颜师古 注:“因入钱而见赏以官也。”
《漢語大詞典》:六命
周 代分官爵为九等,称九命。六命为王之卿。《周礼·春官·典命》:“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
《國語辭典》:勋荫(勛蔭)  拼音:xūn yìn
子孙藉祖先功业而得的官爵。《文选。任昉。为褚咨议蓁让代兄袭封表》:「臣门籍勋荫,光锡土宇。」
《漢語大詞典》:例授
循例授官。 清 制封典,朝廷按照定例授予官爵:授给本身者为例授;因推恩而授给本人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之存者为例封,其殁者为例赠。参阅《清会典·吏部·验封清吏司》
《漢語大詞典》:出爵
获得官爵。韩非子·饬令:“民有餘食,使以粟出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汉书·梅福传:“ 孝武皇帝 好忠諫,説至言,出爵不待廉茂,庆赐不须显功,是以天下布衣各厉志竭精以赴闕廷,自衒鬻者不可胜数。”
《漢語大詞典》:削黜
亦作“ 削絀 ”。 削减封地,贬降官爵。 汉 韦孟 《讽谏》诗:“嫚彼显祖,轻此削黜。” 三国 魏 曹植 《改封陈王谢恩章》:“臣既弊陋,守国无效,自分削黜,以彰众诫。”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允征:“故王制:天子巡守,其削絀诸侯,必先於不敬不孝。”
《漢語大詞典》:祖荫(祖蔭)
(1).祖先荫封。后世子孙以先代官爵而受封。二刻拍案惊奇卷七:“ 仲臣 长子 元广 ,也是 祝 家女婿,他有祖荫在身,未及调官,今且守孝在 汉州 。” 明 高濂 《玉簪记·破虏》:“腰下雪喷剑,马前云绕旗,百年承祖荫,敢不报明时。”
(2).指祖先荫庇。 徐懋庸 鸡肋三:“天下本是父亲打出来的天下,至于儿,本来是没有这个权利的,至多不过是托庇祖荫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