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71,分45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上纳
手力
府卫
省限
征榷
早衙
佃人
六联
官符
官粟
官骑
库子
告官
察事
十三行
《漢語大詞典》:上纳(上納)
谓向官府交纳赋税。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缮备》:“﹝外﹞商人么?则怕早晚要动支兵粮,儹紧上纳。”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比较》:“钱粮输纳,必有定限。完欠比较,必有定期。限有定而百姓閒时办银,逢限上纳,无顾此失彼之虞。”
《漢語大詞典》:手力
(1).亲手劳作。三国志·魏志·常林传“於是咸共嘉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林 少单贫。虽贫,自非手力,不取之於人。”
(2).人手,劳力。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栀子:“一顷收花,日须百人摘,以一家手力,十不充一。”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作麴、浸麴、炊、酿,一切悉用河水;无手力之家,乃用甘井水耳。”
(3).古代官府中担任杂役的差役小吏。宋书·孔琳之传:“尚书令省事 倪宗 又牵威仪手力,击臣下人。”唐六典·尚书户部·度支郎中“内外百官家口应合递送者,皆给人力车牛” 唐 李林甫 等注:“一品手力三十人,车七乘,马十匹,驴十五头。”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胥吏:“ 宋 时差役有衙前散从、承符、弓手、手力……承符、手力、散从以供驱使,今皁隶、快手、承差之类。”
(4).指手力资。 唐 陆贽 《贞元改元大赦制》:“内外官禄俸钱、手力、杂给等,委中书门下度支,即参详定额闻奏。”旧唐书·回纥传:“时帑藏空虚,朝官无禄俸,随月给手力,谓之资课钱。”参见“ 手力资 ”。
《漢語大詞典》:手力资(手力資)
唐 代一种非正式俸禄的补贴。 唐 代配给官员劳役,服役者如不当班,可缴代役金,或由度支部 门 拨钱发给。 唐 李肇 翰林志:“度支月给手力资四人,人钱三千五百。”
《漢語大詞典》:府卫(府衛)
(1).指 北周 、 隋 、 唐 的府兵制。府兵轮流宿卫京师,故亦称府兵为府卫。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训兵》:“自府卫废,而执兵者皆市人,故有 天寳 之败。” 宋 叶适 《奏议·纪纲一》:“ 唐 用 周 隋 府卫之法,拣择天下之民,聚为强兵。”
(2).贵族或官府的卫士。 金 吴激 《鸡林书事》诗:“骑兵腰玉具,府卫挟金丸。”
《漢語大詞典》:省限
官府的限期。 宋 叶适 《彭子复墓志铭》:“ 子復 又自减郡之凡费,然后戢预借,宽省限,商税止取正钱……吏之一切聚敛,略皆不用。”
分類:官府限期
《漢語大詞典》:征榷
谓国家征收商品税与官府专卖。 宋 曾巩 《管榷》:“自此山海之入,征榷之算,古禁之尚疏者皆密焉。”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财计二:“凡盐酒征榷,一切以钱为税。”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十》:“ 越南 之 红河 ……自归 法 人管理后,征榷较重。”参阅文献通考·征榷
《國語辭典》:早衙  拼音:zǎo yá
旧时官府早晚二次坐衙门办事,早上的一次称「早衙」。唐。白居易〈舒员外游香山寺走笔题长句以赠之〉诗:「白头老尹府中坐,早衙才退暮衙催。」
《漢語大詞典》:佃人
指租种官府或地主田地的农民。宋史·食货志上一:“再期五年,如期满无理认者,见佃人依旧承佃。”《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租粮百石佃人供,鐘鼓三时唄声举。” 清 刘大櫆 《颍州府通判吕君墓表》:“ 广德 租税:佃人输官,田主不问,故多逋负。”
《漢語大詞典》:六联(六聯)
古代谓六方面的政务须官府各部门联合行事。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一:“﹝ 元丰 壬戌五月初三日詔:﹞朕閔古弗还,因时改造,是正百职,建復六联,先后重轻,粗获条次。” 宋 叶适 《除吏部侍郎谢表》:“今也超六联之清高,司右列之銓序,効职既重,责成必深。”
《漢語大詞典》:官符
(1).旧时阴阳家所谓凶神之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今阴阳家禁忌,可谓极密……一日之中,则有白虎、黑杀、刀砧、天火、重丧、天贼、地贼、血支、血忌、归忌、黑道、土瘟、天狗、大败、蚩尤、官符、死炁、飞廉、受死、火星、河魁、鉤绞、焦坎、游祸、灭门、的呼等凶神。”《花城》1981年第6期:“今年运气太坏,怕运里带有官符,经这一回事,明年快就出运,亦不一定。”
(2).官府下行的文书。 清 程恩泽 《索炬叹》诗:“官符夜下鳩丁男,明日行縢舁贵官。” 清 唐孙华 《发粟行》:“官符火急催租忙,鞭笞流血尽成疮。”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徒役虽横,犹必假借官符而后得志。”
《漢語大詞典》:官粟
官府的谷物。《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 唐 孔颖达 疏:“所以紓出官粟之蓄积久滞者,待秋收,然后取民新穀以纳官也。” 宋 苏轼 《和叔盎画马次韵》:“駑駘饱官粟,未受一洗空。”宋史·韩亿传:“ 益州 岁出官粟六万石,振糶贫民。”
分類:官府谷物
《漢語大詞典》:官骑(官騎)
(1).王室的骑兵。史记·秦始皇本纪:“ 长信侯 毐 作乱而觉,矫王御璽及太后璽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 戎 翟 君公、舍人,将欲攻 蘄年宫 为乱。”后汉书·中山简王焉传:“詔 焉 与俱就国,从以虎賁官骑。” 李贤 注引汉官仪:“騶骑,王家名官骑。”
(2).泛指官府的骑兵。晋书·王祥传:“赐安车駟马,第一区,钱百万,绢五百匹,牀帐簟褥,以舍人六人为 睢阳公 舍人,置官骑二十人。” 唐 王维 《酬慕容上》诗:“挟轂双官骑,应门五尺僮。”
《漢語大詞典》:库子(庫子)
(1).掌管官库者。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把官库视同己物,更狠如 盗跖 之徒。官攒、库子均摊着要,弓手、门军那一箇无。”《水浒传》第二七回:“把贜物并行凶刀杖封了,发与库子,收领上库。”
(2). 明 代官府科派的经常性差役(常役)名目之一。属均徭类。亦指服此役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趁办官钱:“ 浙省 广济库,岁差 杭 城諲实户若干名,充役库子。”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记赋役》:“吾 松 之重役有五:一曰库子……库子有各库不同,而惟县堂为最。盖一县杂费,与迎送上官,种种不经,俱责成於库子。”参阅 周伯棣 《中国财政史》第三编第八章第二节。
(3).僧职名。又称库司行者。寺院中司会计之事的行者。《百丈清规·东序知事》:“其上下库子,须择有心力、能书算、守己廉谨者为之。”
《国语辞典》:告官  拼音:gào guān
向官府告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既遭盗劫,理合告官。」
分类:官府告状
《漢語大詞典》:察事
古代专指为官府侦探民间情况。旧唐书·李岘传:“初, 李辅国 判行军司马,潜令官军於人间听察是非,谓之察事。”太平广记卷一九○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王建:“﹝ 天竺 三藏僧﹞为 蜀 察事者识之,縶於 成都府 。”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五章二:“ 吴印 、 华克勤 等人都是和尚,因为察事有功,都还俗作了大官。”
《國語辭典》:十三行  拼音:shí sān háng
1.著名的小楷法帖。晋王献之书洛神赋残存的一段,自「嬉」字起至「飞」字止,共十三行,故称为「十三行」。据元赵孟頫《松雪斋集》所载,墨迹有两本:一为晋时用麻笺所书,乃宋高宗先收得九行,贾似道再得四行,最后为赵孟頫所得。一为唐人用硬黄纸所书,后有柳公权跋两行,世称为「柳跋十三行」。
2.鸦片战争前,广州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行数并不固定。其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商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及管理外商船员等义务,却也享有对外贸易的特权。西元一八四二年订定南京条约后,十三行专营对外贸易的特权终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