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名宗
有名望的宗族。《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名宗右族之贫穷不振者,輒与缔姻。”
《國語辭典》:正派  拼音:zhèng pài
称人的品行端正。《老残游记二编》第六回:「这两个姑子皆是正派不过的人,与我都极投契。」
《漢語大詞典》:皇枝
亦作“ 皇支 ”。 指皇帝的庶子或宗族。陈书·始兴王伯茂传:“言念皇支,尚怀悲懣。”北史·樊子盖传:“朕遣 越王 留守 东都 ,示以皇枝盘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太平广记卷二三引 唐 戴孚 《广异记·张李二公》:“ 唐 开元 中,有 张 李 二公,同志相与,於 泰山 学道。久之, 李 以皇枝,思任官,辞而归。” 宋 王禹偁 《慰公主薨表》:“伏惟皇帝陛下,悲深天性,痛极皇枝。”
《國語辭典》:内亲(內親)  拼音:nèi qīn
1.宗族,同姓的亲属。《礼记。文王世子》:「公族朝于内朝,内亲也。」《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只说这晚人客来往不绝,幸得几个内亲照应。」
2.母亲。《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八。搜神记》:「昔有樊寮至孝,内亲早亡,继事后母。」
3.妻子的亲戚统称,如内兄弟、连襟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却说姚家有个极密的内亲,叫做周少溪。」
4.内心亲近。《汉书。卷五九。张汤传》:「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漢語大詞典》:周宗
(1).指 周 之 镐京 。《诗·小雅·雨无正》:“ 周 宗既灭,靡所止戾。” 郑玄 笺:“ 周 宗, 镐京 也。”按 周宗 ,当作 宗周 。 马瑞辰 通释:“ 周 宗与 宗周 有别……‘ 周 宗’当为传写误倒。”
(2). 周 王室的宗族。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晋国 不恤 周 宗之闕,而 夏 肄是屏。” 杜预 注:“ 周 宗,诸 姬 也。”穆天子传卷二:“ 赤乌氏 先出自 周 宗。” 郭璞 注:“与 周 同始祖。”
《漢語大詞典》:诸宗(諸宗)
(1).众宗族。 唐 罗隐 《魏博罗令公附卷有迴》诗:“寒门虽得在诸宗,栖北巢南恨不同。”
(2).佛教语。指佛教各宗派。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三节:“五祖 宗密 称 圭峯禪师 ,绍述 清凉 ,盛弘华严,兼通诸宗,斯道益以光大。”
《分类字锦》:臣宗
晋书周浚传武帝问浚卿宗后生称谁为可荅曰臣叔父子恢称重臣宗从父子馥称清臣宗帝并召用
分类:宗族
《国语辞典》:归子(归子)  拼音:guī zǐ
原已离开本族本宗,后又回归本宗族的人。宋。岳珂《桯史。卷九。鲁公拜后》:「会韩平原有归子曰葎先铃,吴门兵时出,妾方娠,鬻当湖巨室鲁氏,得男焉,葎也既贵,无他子,遂以重币请于鲁而归之。」
《國語辭典》:覆宗  拼音:fù zōng
覆灭宗族。《三国志。卷一二。魏书。毛玠传》:「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废立大事,非所宜闻。」宋。无名氏《梅妃传》:「议者谓或覆宗,或非命,均其媢忌自取。」
《漢語大詞典》:继宗(繼宗)
指宗族后代。 明 张居正 《杂著》:“使 始皇 有贤子,守其法而益振之,积至数十年,继宗世族,芟夷已尽,老师宿儒,闻见悉去……即有 刘 项 百辈,何能为哉?”
《国语辞典》:本族  拼音:běn zú
1.自称所属的种族。如:「我们不仅要认同本族的文化,更要加以发扬光大。」
2.自称所属的宗族。《儒林外史》第一二回:「众亲戚已到,商量在本族亲房立了一个儿子过来,然后大殓治丧。」
《漢語大詞典》:皇宗
皇帝的宗族。魏书·阳平王新成传:“ 衍 弟 钦 ,字 思若 ……少好学,早有令誉。时人语曰:‘皇宗略略, 寿安 、 思若 。’”
分類:宗族帝王
《分类字锦》:家宗
蔡邕释诲荣家宗于此时
分类:家宗宗族
《漢語大詞典》:六房
(1).谓同宗的六支族。房,宗族的分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 赵郡 李氏 定著六房:其一曰 南祖 ,二曰 东祖 ,三曰 西祖 ,四曰 辽东 ,五曰 江夏 ,六曰 汉 中。”
(2). 宋 门下省设六房:孔目房、吏房、户房、兵房、礼房、刑房,由给事中分治。见宋史·职官志一。 元 、 明 、 清 之州县衙门亦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后遂以为地方衙门中吏役的总称。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三折:“自家姓 张 名 鼎 ,字 平叔 ,在这个 河南府 做着个六案都孔目,掌管六房事务。” 明 马愈 《马氏日抄·常州二守》:“ 常州 太守 莫愚 ,巧於取贿,而纠察群吏,使无所得。郡人为之语曰:太守摸鱼,六房晒网。”参见“ 三班六房 ”。
《國語辭典》:三班六房  拼音:sān bān liù fáng
旧日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三班是衙役,分为皂班,掌看守牢狱;壮班,掌召捕;快班,掌侦缉。六房是文书吏,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儒林外史》第二回:「想这新年大节,老爷衙门里,三班六房,那一位不送帖子来。」
《漢語大詞典》:宗相
与帝王同宗族的宰相。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大中 十二年, 李衞公 謫 崖州 。歷 宣 懿 两朝无宗相。至 乾符 二年, 李蔚 为相,俄罢去。歷 乾符 …… 乾寧 ,悉无宗相,而宗室陵迟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