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未一
(1).亦作“ 未壹 ”。没有统一。《后汉书·陈元传》:“方今四方尚扰,天下未一,百姓观听,咸张耳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 胡氏 ﹞年二十五,产二女,相向,腹心合,自腰以上、脐以下,各分。此盖天下未一之妖也。”《宋书·礼志一》:“今或以天下未壹,非兴礼学之时,此言似是而非。”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 顺治 康熙 间,天下初定,人心未一。某甲阴为 吴三桂 谍。”
(2).不完备。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一:“取二义乖剌不侔之语,参而贯之,故微旨有所未周,琬章有所未一。”
(3).不一一详述。多用于书信。 明 李贽 《与焦弱侯》:“ 秋潭 有志者,想近益精进也。并附问之,未一。”
《漢語大詞典》:备至(備至)
(1).俱至;齐至。《书·洪范》“五者来备” 孔 传:“言五者备至,各以其序,则众草百物蕃滋廡丰也。”
(2).犹言至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序致:“慈兄鞠养,苦辛备至。”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雀鳅蛇蟹之异:“﹝ 赵二 ﹞年五十,卧病踰年,艰饿备至,求死者屡矣。” 清 百一居士 《壶天灵》卷下:“﹝ 刘封翁 ﹞年五旬,得一子,珍爱备至。” 马南村 《燕山夜话·你知道“弹棋”吗》:“古人对弹棋赞扬备至。”
(3).完备周到。 唐 元稹 《如赠皇考皇妣文》:“慈训备至,不肖乃立。” 宋 岳飞 《奏辞镇南军承宣使第三状》:“輒陈恳愊,方切忧惶,復蒙天语之丁寧,告戒备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迎 曾 父母妻子於家,奉养备至。”
《國語辭典》:成礼(成禮)  拼音:chéng lǐ
1.行礼完毕。《史记。卷六四。司马穰苴传》:「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
2.使礼仪完备。《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喻世明言。卷二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莫掇!莫掇!哥哥须晓得嫂嫂通灵,今既取去,也要成礼。」
3.成婚。《南史。卷七三。孝义传上。公孙僧远传》:「兄姊未婚嫁,乃自卖为之成礼,名闻郡县。」
《國語辭典》:兼行  拼音:jiān xíng
不分昼夜,加倍速度的赶路。《孙子。军争》:「日夜不处,倍道兼行。」也作「并行」、「兼程」。
《國語辭典》:不该(不該)  拼音:bù gāi
不应当。《红楼梦》第四四回:「我原不该来,不喝,我们就走。」
《漢語大詞典》:阙然(闕然)
(1).间断貌;延搁貌。庄子·盗跖:“﹝ 孔子 ﹞归到 鲁 东门外,适遇 柳下季 。 柳下季 曰:‘今者闕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微往见 跖 邪?’”汉书·司马迁传:“闕然不报,幸勿过。” 颜师古 注:“谓中间久不报也。”
(2).缺少的样子;不完备的样子。荀子·礼论:“其於礼节者闕然不具。” 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书》之二:“所当设张之具,犹若闕然。” 明 方孝孺 《与采苓先生书》之二:“还家以来,道里脩隔,人事多故,庆弔之意,闕然不举。”
(3).指(才力)不足的样子。 宋 王安石 《谢执政启》:“特蒙优渥,猥被方州,自惟闕然,何以称此?”
(4).若有所失的样子;缺憾的样子。《后汉书·鲁恭传》:“百姓闕然,三时不闻警蹕之音,莫不怀思皇皇。” 清 吴敏树 《与筱岑论文派书》:“今遗稿无几,而多没之,则使人不尽见其所用心,宜兄之有闕然也。”
《漢語大詞典》:详备(詳備)
周详完备。《汉书·循吏传·黄霸》:“ 汉 家承敝通变,造起律令,所以劝善禁姦,条贯详备,不可復加。”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近古之史也,言唯详备,事罕甄择。”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二节:“史书没有留下详备的记载,据现存简略的记事,依然可见人民群众的斗争浪潮是汹涌澎湃的。”
《國語辭典》:全然  拼音:quán rán
全部、完全。如:「醉汉全然不接受交通警察的酒测指令,并大声咆哮。」《三国演义》第七一回:「见赵云全然不动,曹兵翻身就回。」《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华甫全然不懂,便夹七夹八的问起来。」
《漢語大詞典》:阙焉(闕焉)
(1).缺少;不完备。《汉书·郊祀志下》:“夫 江 海,百川之大者也,今闕焉无祠。”
(2).间断;延搁。 唐 韩愈 《答张籍书》:“近者尝有意吾子之闕焉无言,意僕所以交之之道不至也;今乃大得所图,脱然若沉痾去体,洒然若执热者之濯清风也。”
《漢語大詞典》:至文
(1).最有文德。谓德行完备。荀子·不苟:“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劌,辩而不争,察而不激,寡立而不胜,坚彊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夫是之谓至文。”
(2).最有文饰。荀子·礼论:“本末相顺,终始相应,至文以有明,至察以有説。”文,指礼的形式。至文,谓礼制的规定极其完备。
(3).最好或极好的文章。 明 方孝孺 《赠郑显则序》:“善为文者,贵乎奇其意而易其词。骤而览之,亹亹觉其易也;徐思而绎之,虽极意工巧者莫加焉。若是者,其为至文乎?”《研云甲编·〈陶庵梦忆〉序》:“兹编载方言巷咏嘻笑琐屑之事,然略经点染,便成至文。”
《漢語大詞典》:该洽(該洽)
(1).博通。晋书·艺术传论:“ 陈 戴 等诸子并该洽坟典,研精数术。” 宋 秦观 《王俭论》:“至于该洽经史,明习故事,工词令,妙威仪,动为名流之所称,所谓一时之美,一日之长,夸污世而矫流俗者也。” 王闿运 《郭新楷传》:“ 新楷 该洽经史,兼擅文词。”
(2).广博。北齐书·邢邵传:“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 邵 援笔立成,证引该洽。” 宋 苏轼 《乞擢用程遵彦状》:“吏事周敏,学问该洽,文词雅丽,三者皆有可观。”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城东掌录:“ 翟晴江 《艮维杂志》,搜罗亦极该洽。”
(3).使之完备。魏书·太宗纪:“帝礼爱儒生,好览史传,以 刘向 所撰新序説苑於经典正义多有所闕,乃撰《新集》三十篇,採诸经史,该洽古义,兼资文武焉。” 宋 欧阳修 《代曾参答弟子书》:“自生民以来,有大圣德居大圣位而作法以济世者,类不过八九。三皇经始之,五帝纘明之, 禹 、 汤 、 文 、 武 该洽之, 周公 祖述之。”
《漢語大詞典》:修完
(1).整修使完好。 宋 苏轼 《乞子珪师号状》:“﹝ 沈公 井﹞修完既毕,岁适大旱,民足於水,为利甚溥。”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三河县辽碑》:“又南开通逵有桥若干,閒至夏,河路暴涨,西泛东泝,怒涛断岸,多致摧坏,板木散失,及秋修完。”
(2).谓整顿补充使完备。后汉书·袁绍传:“至乃愚佻短虑,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幕府輒復分兵命鋭,修完补辑。”参见“ 脩完 ”。
《漢語大詞典》:脩完
修缮完备。左传·昭公五年:“敝邑虽羸,若早脩完,其可以息师。”
分類:修缮完备
《漢語大詞典》:明备(明備)
明确完备。 宋 苏洵 《衡论下·申法》:“律令之所禁画一明备,虽妇人孺子皆知畏避。” 明 李东阳 《京都十景诗》序:“今承平既久,民物繁庶,制度明备。”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上》:“迹其学校规制,大略相同,而 德国 尤为明备。” 康有为 《〈日本杂事诗〉序》:“简要,欲其易诵也;繁条,欲其明备也。”
分類:明确完备
《漢語大詞典》:德全
德行完备。庄子·天地:“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 成玄英 疏:“言执持道者则德行无亏,德全者则形不亏损,形全者则精神专一。”
分類:德行完备
《國語辭典》:详细(詳細)  拼音:xiáng xì
1.完备、仔细。《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大姓问其来历,详细说得对科,果是松江富家与大姓家有好些年谊的。」
2.详情、细节。《西游记》第一二回:「朕只道是他跌昏了胡言。又问他详细,他说的话,与刘全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