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抚字(撫字)  拼音:fǔ zì
抚育爱养子女,亦指良吏爱护人民。《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程文矩妻》:「穆姜慈爱温仁,抚字益隆。」《北齐书。卷二一。封隆之传》:「隆之素得乡里人情,频为本州,留心抚字,吏民追思,立碑颂德。」
《漢語大詞典》:帅臣(帥臣)
宋 代诸路安抚司的长官称帅臣。后泛称统帅,主将。 宋 岳飞 《奏措置曹成事宜状》:“仍仰 广东 西路帅臣起发逐路洞丁、刀弩手,将兵士、军弓手、民兵,疾速躬亲统率前去。”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一弓弩之技,不惮数千里而致之,此又在帅臣识量何如。” 清 侯方域 《陈将军二鹤记》:“公,帅臣也,职在选锋而养士,以佐天子开疆土,除暴乱。”
《國語辭典》:安民  拼音:ān mín
1.安抚民众。《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尽取小沛军马入城,出榜安民;一面安排丧事。」
2.人名。生卒年不详。宋长安石工,熙宁间,蔡京书元祐党人碑,颁定州县刻于石上,安民被徵役参与其事,因乞免镌本人姓名于碑末,时人以为义。
《漢語大詞典》:招携(招攜,招擕)
亦作“ 招擕 ”。
(1).招引尚未归心的人。左传·僖公七年:“招携以礼,怀远以德。” 杜预 注:“携,离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悦近以怀远,修文以招携。” 宋 苏轼 《邓义叔主客郎中王谔水部郎中制》:“通商惠农,水政为急,而招携柔远,宾客之事亦重矣。”
(2).安抚,招安。魏书·安丰王猛传:“频经师旅,人物凋弊, 延明 招携新故,人悉安业,百姓咸附。”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玉太尉书》:“凡诸部曲,竝使招携,投赴戎行,前后云集。”周书·长孙俭传:“因序 梁国 丧乱,朝廷招擕之意。”隋书·宇文化及传:“乃东北趣 聊城 ,将招携 海曲 诸贼。”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招携户口,检责漏田。”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初遇贼,击败之。随广发牌諭招携逆党。”
(3).招邀偕行。 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美人戒裳服,端饰相招携。”北齐书·文襄帝纪:“至于才名之士……每山园游燕,必见招擕。” 宋 林逋 《寄题历阳马仲文水轩》诗:“红烛酒醒多聚会,粉笺诗敌几招携。” 清 唐孙华 《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 阎公 宾客今寂寞,幸有胜友能招携。”
《國語辭典》:怀远(懷遠)  拼音:huái yuǎn
怀柔远方之人。宋。张孝祥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词:「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國語辭典》:抚绥(撫綏)  拼音:fǔ suī
安抚,与民休养生息。《书经。太甲上》:「社稷宗庙罔不祇肃,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绥万方。」《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此言之诚,有如大江。」裴松之注引《魏略》:「昔承父兄成军之绪,得为先王所见奖饰,遂因国恩,抚绥东土。」
分類:安抚安定
《國語辭典》:康济(康濟)  拼音:kāng jì
安民济众。《书经。蔡仲之命》:「康济小民,率自中。」《晋书。卷三。武帝纪》:「兢兢祗畏,惧无以康济寓内。」
《國語辭典》:怀柔(懷柔)  拼音:huái róu
以温和的手段使远方的人来归附。《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君宣导休风,怀柔百越,是用锡君朱户以居。」
《漢語大詞典》:帅司(帥司)
宋 代在诸路置安抚司或经略安抚司,以朝臣充任,掌一路军政之事,称帅司。 宋 李纲 《与吕安老提刑书》:“近有一项溃兵犯 瀏阳 ,乃 杨惟忠 下兵,所谓 王大刀 者。 江西 帅司遣往 虔 上,叛而归。焚掠 筠州 。”
《國語辭典》:拊循  拼音:fǔ xún
慰抚。《史记。卷六四。司马穰苴传》:「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
《國語辭典》:柔远(柔遠)  拼音:róu yuǎn
安抚偏远地方的人民。唐。杜甫〈剑门〉诗:「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文明小史》第四四回:「这是大帅柔远有方,所以远人闻风而至。」
《漢語大詞典》:抚循(撫循)
安抚存恤。墨子·尚同中:“助之言谈者众,则其德音之所抚循者博矣。”梁书·康绚传:“除振威将军、 华山 太守。推诚抚循,荒餘悦服。” 唐 颜真卿 《谢浙西节度使表》:“即当缮修甲兵,抚循将士,观察要害,以备不虞。” 章炳麟 《山阴徐君歌》:“明明我君,夙夜劳勤。抚循士卒,莫不怀仁。”
分類:安抚存恤
《漢語大詞典》:绥怀(綏懷)
安抚关切。三国志·魏志·杜袭传:“ 太祖 还,拜 袭 駙马都尉,留督 汉中 军事。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徙 洛 鄴 者,八万餘口。”北史·叔孙建传:“雅尚人伦,礼贤爱士,在 平原 十餘年,绥怀内外,甚得边称。”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利权一》:“盖地旷民贫,不得不薄赋以示绥怀,相承久矣。”
分類:安抚关切
《國語辭典》:抚育(撫育)  拼音:fǔ yù
抚养教育。唐。陈子昂〈为苏令本与岑内史启〉:「早蒙抚育之恩,不殊骨肉之爱。」
《漢語大詞典》:安抚使(安撫使)
官名。 隋 代曾设安抚大使,由行军主帅兼任。 唐 代前期派大臣巡视抚恤经过战争的地区或灾区,称安抚使。 宋 代为掌管一方军民两政之官,称安抚使,或称经略安抚使。常由知州、知府兼任。以二品以上大臣充任时称安抚大使。 辽 金 元 称安抚使或安抚司,设在西南边远地区。 明 清 沿置,为武职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