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安居  拼音:ān jū
1.家居无事。《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
2.佛教用语。佛教规定于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僧尼外出,应在寺内坐禅修学,称为「安居」。参见「结夏安居」条。
《漢語大詞典》:夏安居
佛教语。谓僧徒在夏天,从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外出,而专心坐禅修学。又称坐夏。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五九:“ 土火罗 诸国,以十二月安桎北方,言夏安居从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各就其事制名也。”
《國語辭典》:长安居大不易(長安居大不易)  拼音:cháng ān jū dà bù yì
唐代诗人白居易未满二十岁时,拿著诗文去谒见顾况,况以其名戏之曰:「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七。知己》。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里,生活不易。清。宣鼎《夜雨秋灯录。记李三三逸事》:「惟是长安居大不易,乃知囊内钱空,始觉旧游如梦。」
《漢語大詞典》:长安米贵(長安米貴)
唐 张固 《幽闲鼓吹》:“ 白尚书 ( 白居易 )应举,初至京,以诗謁著作 顾况 , 顾 覩姓名,熟视 白公 ,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即嗟赏曰:‘道得箇语,居即易矣。’”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卷二记载此事,作“ 长安 米贵,居大不易”。后用以指居大都市生活费用昂贵。 清 熊钰 《迈陂塘·题三泖渔庄图》词:“对画里溪山儘可盟鸥鷺,功名付与,笑一事差强, 长安 米贵,明日便归去。”
《国语辞典》:结夏安居(结夏安居)  拼音:jié xià ān jū
佛教规定夏季三个月内,僧众须在寺内静住修学,禁止外出,称为「结夏安居」。这段时期称为「安居期」。安居期的开始阶段称为「结夏」,结束称为「安居竟」或「解夏」。其时间在印度约为五月至八月的雨季,在中国则为阴历四月十六至七月十五日。
《漢語大詞典》:坐雨安居
见“ 坐夏 ”。
《漢語大詞典》:坐夏
佛教语。僧人于夏季三个月中安居不出,坐禅静修,称坐夏。其时正当雨季,亦称“ 坐雨安居 ”。具体日期因地而异。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 印度 僧徒,依佛圣教,坐雨安居,或前三月,或后三月。前三月当此从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后三月当此从六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前代译经律者,或云坐夏,或云坐腊。” 唐 白居易 《行香归》诗:“出作行香客,归如坐夏僧。” 唐 项斯 《坐夏僧》诗:“坐夏日偏长,知师在律堂。”
《分类字锦》:坐以安居
王起 蒲轮赋轮合大规取迈而行 陆蒲兼柔质,取坐以安居。
分类:
《國語辭典》:安居乐业(安居樂業)  拼音:ān jū lè yè
语本《汉书。卷九一。货殖传。序》:「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各安其居而乐其业。」谓人民生活安定和乐,且喜好自己的工作。《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安居乐业,长养子孙,天下晏然,皆归心于我矣。」《醒世恒言。卷六。小水湾天狐诒书》:「一家正安居乐业;不想安禄山兵乱,潼关失守,天子西幸。」也作「乐业安居」、「安土乐业」、「安家乐业」。
《漢語大詞典》:入安居
佛教语。古 印度 在每年约五月至八月的雨期内,禁僧尼外出,谓外出易伤草木虫蚁,应居在寺内坐禅讲经,安受供奉。这一阶段开始即称“入安居”,又称“结夏”。古代佛徒一般均循此戒律。唯因雨季不同,“入安居”也各在不同时期开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覩货逻国故地总述:“诸僧徒以十二月十六日入安居,三月十五日解安居,斯乃据其多雨,亦是设教随时也。”
《國語辭典》:乐业安居(樂業安居)  拼音:lè yè ān jū
人民生活安定,且乐于其所从事的工作。《西游记》第二八回:「前栽榆柳,后种松楠,桃李枣梅,无所不备,逍遥自在,乐业安居不题。」也作「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