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6,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东宁
宁子
宁子
宁晏
宁康
宁保
地宁
宁帖
谧宁
亿宁
宁民
宁南
宁渠
宁边
宁安
《骈字类编》:东宁(东宁)
齐书州郡志秦州东宁县悲元史世祖纪诏高丽西京内属改东宁府画慈 岭为界
又名山藏朝鲜李成桂尝击元将高安慰因其东宁城射七十馀发皆中
《漢語大詞典》:宁子(甯子)
(1).见“ 宁武子 ”。
(2).见“ 宁戚 ”。
《漢語大詞典》:宁武子
亦称“ 宁子 ”。亦称“ 宁生 ”。亦称“ 宁武 ”。亦称“ 宁生 ”。 春秋 卫 大夫 宁俞 ,谥 武子 。论语·公冶长:“子曰:‘ 宁武子 ,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邢昺 疏:“若遇邦国有道,则显其知谋;若遇无道,则韜藏其知而佯愚。”后以 宁武子 为国家有道则进用其智能、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的典型。《后汉书·党锢传·刘祐》:“吾子怀 蘧氏 之可卷,体 宁子 之如愚,微妙玄通,冲而不盈。” 李贤 注:“ 蘧瑗 字 伯玉 , 宁子 名 俞 ,并 卫 大夫。” 晋 卢谌 《赠刘琨一首并书》:“卷异 蘧子 ,愚殊 寗生 。” 唐 张九龄 《登荆州城楼》:“端居向林藪,微尚在桑榆。直似 王陵 戇,非如 宁武 愚。”
《漢語大詞典》:宁戚
春秋 卫 人, 齐 大夫。《楚辞·离骚》:“ 宁戚 之謳歌兮, 齐桓 闻以该辅。” 王逸 注:“ 宁戚 修德不用,退而商贾,宿 齐 东门外。 桓公 夜出, 宁戚 方饭牛,叩角而商歌。 桓公 闻之,知其贤,举用为客卿,备辅佐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接疏:“若积素行乃託政,则 宁戚 不显於 齐 矣。”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采英奇於仄陋,宣皇明於巖穴,此 宁子 商歌之秋,而 吕望 所以投纶而逝也。”一本作“ 寗 ”。
分類:宁戚大夫
《漢語大詞典》:宁子
1.见“ 宁武子 ”。
2.见“ 宁戚 ”。
《漢語大詞典》:宁武子
亦称“ 宁子 ”。亦称“ 宁生 ”。亦称“ 宁武 ”。亦称“ 宁生 ”。 春秋 卫 大夫 宁俞 ,谥 武子 。论语·公冶长:“子曰:‘ 宁武子 ,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邢昺 疏:“若遇邦国有道,则显其知谋;若遇无道,则韜藏其知而佯愚。”后以 宁武子 为国家有道则进用其智能、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的典型。《后汉书·党锢传·刘祐》:“吾子怀 蘧氏 之可卷,体 宁子 之如愚,微妙玄通,冲而不盈。” 李贤 注:“ 蘧瑗 字 伯玉 , 宁子 名 俞 ,并 卫 大夫。” 晋 卢谌 《赠刘琨一首并书》:“卷异 蘧子 ,愚殊 寗生 。” 唐 张九龄 《登荆州城楼》:“端居向林藪,微尚在桑榆。直似 王陵 戇,非如 宁武 愚。”
《漢語大詞典》:宁戚
春秋 卫 人, 齐 大夫。《楚辞·离骚》:“ 宁戚 之謳歌兮, 齐桓 闻以该辅。” 王逸 注:“ 宁戚 修德不用,退而商贾,宿 齐 东门外。 桓公 夜出, 宁戚 方饭牛,叩角而商歌。 桓公 闻之,知其贤,举用为客卿,备辅佐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接疏:“若积素行乃託政,则 宁戚 不显於 齐 矣。”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采英奇於仄陋,宣皇明於巖穴,此 宁子 商歌之秋,而 吕望 所以投纶而逝也。”一本作“ 寗 ”。
分類:宁戚大夫
《漢語大詞典》:宁晏(寧晏)
安定;平静。 晋 陆云 《祖考颂》:“咸黜凶丑,区域寧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山中有三精舍,高甍凌虚,垂簷带空,俯眺平林,烟沓在下,水陆寧晏,足为避地之乡矣。” 宋 孔平仲 续世说·识鉴:“ 隋 时,天下寧晏,论者咸以国祚方永。”
分類:安定平静
《漢語大詞典》:宁康(寧康)
安宁康乐。文子·精诚:“春政不失禾黍滋,夏政不失雨降时,秋政不失民殷昌,冬政不失国家寧康。”汉书·叙传下:“匪怠匪荒,务在农桑,著于甲令,民用寧康。” 唐 韩愈 《重云李观疾赠之》诗:“小人但咨怨,君子惟忧伤。饮食为减少,身体岂寧康?”
分類:安宁康乐
《骈字类编》:宁保(宁保)
唐书地理志党项州宁保郡督府
《骈字类编》:地宁(地宁)
晋书段灼传尧之末年四凶在朝而不去八元在家而不举然致天平地宁四门穆穆其功固在重华之为相帝世说晋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王者世数系此多少 既不说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帝说群臣叹服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國語辭典》:宁帖(寧帖)  拼音:níng tiē
安宁、平静。宋。王安石〈寄蔡天启〉诗:「扶痾归未久,吾见喜宁帖。」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我说道家里茶饭也吃不的,睡卧也不宁帖。」也作「宁贴」。
《漢語大詞典》:谧宁(謐寧)
安定;宁静。 汉 蔡邕 《故太尉乔公庙碑》:“上下謐寧,八方和同。” 唐 孟郊 《吊卢殷》诗之十:“为君鏗好辞,永传作謐寧。”清史稿·高宗纪四:“函夏謐寧,寰宇式闢。”
分類:安定宁静
《漢語大詞典》:亿宁(億寧)
安宁。国语·晋语四:“亿寧百神,而柔和万民。” 韦昭 注:“亿,安也。” 唐 皇甫湜 《醉赋》:“偶四体以合莫,归一元而亿寧。”《宋史·乐志八》:“永作祭主,神其亿寧。”
分類:安宁
《漢語大詞典》:宁民(寧民)
安民,使人民安定。语出周礼·天官·小宰:“二曰教职,以安邦国,以寧万民,以怀宾客。”《淮南子·泰族训》:“故为治之本,务在寧民,寧民之本,在於足用。”宋书·武帝纪中:“民怀思本之心,经略之图,日不暇给,是以寧民绥治,犹有未遑。”
《漢語大詞典》:宁南(寧南)
指 明 左良玉 。 左 于 崇祯 十七年封 宁南伯 ,故称。 清 黄宗羲 《柳敬亭传》:“ 寧南 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 寧南 皆不悦。”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我 老苏 与他同乡同客,只得远来 湖 广 ,求救於 寧南 左侯 。”
分類:崇祯
《漢語大詞典》:宁渠(寧渠)
难道;如何。史记·张仪列传:“吾不及 苏君 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 赵 乎?为吾谢 苏君 , 苏君 之时, 仪 何敢言。且 苏君 在, 仪 寧渠能乎?” 司马贞 索隐:“渠音詎。古字少,假借耳。”
分類:难道如何
《漢語大詞典》:宁边(寧邊)
使边境安定。《北齐书·魏兰根传》:“更张琴瑟,今也其时,静境寧边,事之大者。宜改镇立州,分置郡县,凡是府户,悉免为民,入仕次敍,一准其旧,文武兼用,威恩并施。此计若行,国家庶无北顾之虑矣。”
分類:边境安定
《漢語大詞典》:宁安(寧安)
安定;安宁。《后汉书·和帝纪》:“先帝即位,务休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復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寧安边境。”《后汉书·鲁恭传》:“定律著令,冀承天心,顺物性命,以致时雍。然从变改以来,年岁不熟,穀价常贵,人不寧安。”
分類:安定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