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8,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学费
补修
复述
搓手
学童
游生
学籍
女校
国学生
男生
高徒
杂费
会考
过蓝
学市
《國語辭典》:学费(學費)  拼音:xué fèi
1.求学所需的费用。《文明小史》第三九回:「我本来就要出洋的,只请东翁借给我一千银子的学费,我明天就动身。」
2.学生缴纳的肄业费用,别于杂费、膳宿费等而言。
《国语辞典》:补修(补修)  拼音:bǔ xiū
1.修理、修补,使受损害的物品能够继续使用。如:「补修房屋」。
2.学生补行修习该修的学科或学分。如:「他还要补修三个学分才能毕业。」
《國語辭典》:复述(複述)  拼音:fù shù
1.重复叙述别人或自己说过的话。如:「警察要求被害人,再次复述被抢的经过。」
2.语文教学上指学生把教材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是练习方法之一。
《國語辭典》:搓手  拼音:cuō shǒu
两手相揉擦。《文明小史》第一三回:「这时候制台大人正在厅上等信,等了半天,不见回来,以为当不成功,今年这个年如何过得过去?不时搓手的盘算。」
《國語辭典》:学童(學童)  拼音:xué tóng
年幼的学生。如:「国小学童每年的例行健康检查,是学校保健室的重要业务。」
《漢語大詞典》:游生
游学的学生。后汉书·宦者传·曹节:“乃四出逐捕,及太学游生,繫者千餘人。”
分類:游学学生
《國語辭典》:学籍(學籍)  拼音:xué jí
登记在校学生个人资料的档案。入学时取得学籍,退学则取消学籍,可作为学生就读某校的资格證明。
《国语辞典》:女校  拼音:nǚ xiào
专收女性学生的学校。
《漢語大詞典》:国学生(國學生)
古代国学的学生。文献通考·学校二:“﹝ 东晋 孝武 ﹞ 太元 九年……国子祭酒 殷茂 上言:‘臣闻旧制,国学生皆取冠族华胄,比列皇储。而中混杂兰艾,遂令人情耻之。詔虽褒纳,竟不施行。’”清史稿·礼志十:“国学生见国子师仪,初见,具名柬,公服诣学,自东阶升堂,北面三揖,师立受。”《孽海花》第三回:“含英社的社友,个个飞黄腾达,入鸞掖,占鰲头,祇剩 曹公坊 一人向隅,至今还是个国学生。”
分類:国学学生
《國語辭典》:男生  拼音:nán shēng
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如:「这一班有二十名男生。」
分類:学生
《國語辭典》:高徒  拼音:gāo tú
1.成绩优秀、表现优异的学生。如:「名师出高徒。」《文明小史》第一五回:「三位高徒颇能领悟,姚老夫子非常之喜。」
2.敬称别人的学生。如:「令高徒的表现非常杰出。」
《國語辭典》:杂费(雜費)  拼音:zá fèi
主要开销之外的零碎费用。如:「学杂费」、「这个月买东买西的,花了不少杂费。」
《國語辭典》:会考(會考)  拼音:huì kǎo
一种统一测验学习成果的考试。如:「毕业会考」、「教师会考」。
《漢語大詞典》:过蓝(過藍)
语本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常用以喻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二:“ 小松 为 丁敬身 先生高弟,篆隶銕笔,实有过蓝之誉。”
《漢語大詞典》:学市(學市)
供学生交易的市场。汉书·王莽传上:“是岁, 莽 奏起明堂、辟雍、灵臺,为学者筑舍万区,作市、常满仓,制度甚盛。” 王先谦 补注:“诸生朔望会此市,各持其郡所出质物,及经书传记,笙磬乐器,相与买卖。” 北周 庾信 《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诗:“璧池寒水落,学市旧槐疏。” 唐 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散髮书林,狂歌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