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依马磨
 
许靖贫
 
马上磨许文休
 
马磨学文休
 
马磨许文休

相关人物
许靖


《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许靖传〉~963~
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少与从弟劭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而私情不协。劭为郡功曹,排摈靖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必节,号竹涧,眉山人。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八
敩,字学文,秀水人。宣、正间茂才,以子称,赠佥事。
姜学文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姜学文,字约我,陕西西安府渭南县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陕西乡试举人,三十二年(1604年),登甲辰科进士,都察院观政,授行人司行人,三十三年四月充副使,与正使吏科右给事中陈治则一起册封蜀府南川王朱奉𨨫及王妃孙氏。三十四年五月册封赵府寿光王朱由桂、荣阳府荣阳王朱常浵,三十五年丁忧去职。
《漢語大詞典》:学文(學文)
(1).学习文化知识。论语·学而:“行有餘力,则以学文。”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阁疏》:“释担受书,废耕学文。”隋书·高祖纪下:“武力之子俱可学文,人间甲杖悉皆除毁。”
(2).学习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如:他原是学文的,后来改学理。
《国语辞典》: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  拼音:lián hé guó jiào yù kē xué wén huà zǔ zhī
联合国附属机构之一,英文简称为UNESCO。西元1946年成立,总部在巴黎。目的在于教育、科学与文化方面促成国际合作,以增进对正义法律与人权和联合国宪章保障的基本自由。下设教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与传播资讯等五大领域。该组织赞助支持的项目包括文字和科技教师的训练、国际科学课程、媒介自主与新闻自由、文化多样性、世界文学翻译、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之确保、数位落差的减少等。简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漢語大詞典》:书剑(書劍)
(1).书和剑。 唐 许浑 《别刘秀才》诗:“三献无功玉有瑕,更携书剑客天涯。” 唐 温庭筠 《过陈琳墓》诗:“莫过临风倍惆悵,欲将书剑学从军。” 金 马定国 《清平道中》诗:“今日清明过寒食,又将书剑客他乡。” 张素 《沪宁道中》诗:“万里归来傲白鷳,随身书剑更萧闲。”
(2).学书学剑。谓学文学武。 唐 孟浩然 《自洛之越》诗:“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宋 司马光 《送茹屯田知无为军》诗:“使君此去荣多少,犹是当年书剑身。” 元 汤式《普天乐·送友回陕》曲:“书剑不求官,萍水常为客。” 清 方文 《早春别芜阴诸子》诗:“干戈犹未定,书剑那能閒。”
分類:学文文学
《國語辭典》:小学(小學)  拼音:xiǎo xué
1.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如:「国民小学」。汉。许慎〈说文解字序〉:「《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2.研究文字字形、字义及字音的学问。包括文字学、声韵学及训诂学。
3.宋人称洒扫、应对、进退之类的仪节为「小学」。
4.小道,末流琐屑之学。《陈书。卷三○。列传。傅縡》:「顷代浇薄,时无旷士,苟习小学,以化蒙心,渐染成俗,遂迷正路。」
《國語辭典》:文风(文風)  拼音:wén fēng
1.使用语言文字的风格、趋势。宋。韩琦宋故文忠欧阳公墓志铭并序〉:「景祐初,公与尹师鲁专以古文相尚,而公得之自然,非学所至,超然独骛,众莫能及,……,于是文风一变,时人竞为模范。」
2.读书的风气。如:「江浙地区文风鼎盛,科举考试的状元出身于此者为数最多。」
《國語辭典》:知识分子(知識分子)  拼音:zhī shì fèn zǐ
具有相当知识学问,并对政治、社会等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漢語大詞典》:知识青年(知識青年)
指受过普通教育、具有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青年。 谢觉哉 《知识青年参加体力劳动问题》:“新社会的知识分子要接近群众,进到劳动者之中,所以必需参加体力劳动……这是知识青年要参加体力劳动的重要方面。”
《漢語大詞典》:学书学剑(學書學劍)
学文练武。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柳亚子 《次韵分寄康弼大觉》:“学书学剑成何济,闲煞屠龙倚马才。” 周吟 《去国吟》:“学书学剑今何用,对此飘摇国土心如焚。”
分類:学文练武
《国语辞典》:教科文组织(教科文组织)  拼音:jiào kē wén zǔ zhī
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的简称。参见「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条。
《國語辭典》:林语堂(林語堂)  拼音:lín yǔ táng
人名。(西元1895~1976)福建龙溪人,为二十世纪享誉国际的著名学者及作家。学识渊博,精通英文,才智杰出,著作等身,望重士林,誉满国际。著有《开明英文文法》、《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中国与印度的智慧》、《无所不谈合集》等。编有《林语堂汉英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