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学禅(學禪)
犹学佛。 宋
翁卷 《山中》诗:“不奈邻峰学禪伴,时时来此叩巖扉。” 清 恽敬
《与李汀州书》:“自 隋 唐 学禪者,以山名寺名称其本师。”参见“ 学佛 ”。
《漢語大詞典》:学佛(學佛)
(1).学习佛法。谓出家做和尚。 唐
方干 《贻亮上人》诗:“人间学佛知多少,浄尽心花只有师。” 唐
黄滔 《送僧》诗:“纔年七岁便从师,犹説辞家学佛迟。” 五代
徐夤 《山寺寓居》诗:“披緇学佛应无分,鹤氅谈空亦不妨。” 宋
李觏 《回明上人诗卷》诗:“学佛有餘力,吟诗过一生。”
(2).指信仰或研究佛教。 唐
郑愚 《潭州大沩山同庆寺·大圆禅师碑铭序》:“知余学佛,求为讚説。”
《新五代史·杂传·马胤孙》:“ 胤孙 既学 韩愈 为文,故多斥浮屠之説,及罢归,乃反学佛,撰
《法喜集》、
《佛国记》行於世。”
《國語辭典》:学道(學道) 拼音:xué dào
职官名。掌管教育行政及各省学校生员的考课升降等事务的官。也称为「学政」。
《國語辭典》:学政(學政) 拼音:xué zhèng
1.有关教育的一切事务。《周礼。春官。大司乐》:「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2.职官名。为清代提督学政的简称,掌管教育行政及各省学校生员的考课升降等事务。见《清史稿。卷一一六。职官志三》。也称为「大宗师」、「学道」、「学台」、「文宗」。
《國語辭典》:静坐(靜坐) 拼音:jìng zuò
1.静心安坐。如:「我每天习惯静坐一会儿,以涤清思虑。」《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久病新瘉,气虚多惊,倦视绮罗,厌闻弦管,思欲静坐养神,乃策杖徐步入后园中。」《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仲翔诸人只得静坐等候,邹宜保竟朦胧睡去。」
2.为表示抗议或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安静坐著。如:「民众以理性静坐的方式来表达对工厂污染环境的抗议。」
《國語辭典》:修行 拼音:xiū xíng
1.修习实践。《汉书。卷八八。儒林传。严彭祖传》:「凡通经术,固当修行先王之道。」
2.学佛、学道。《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因为丈夫死了,觉得自己是个未亡人,没得什么意兴,拿了个修行念头。」
《國語辭典》:法器 拼音:fǎ qì
1.具有修證佛法的根性,能行佛道的人。
2.僧道斋醮所需用具与乐器。如法剑、法盆、法铃、法鼓与铙、钹、鱼、罄等。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今日二月十五日开启,众僧动法器者,请夫人小拈香。」
《國語辭典》:得果 拼音:dé guǒ
1.收穫果实。宋。
范成大 诗:「种园得果尽偿劳,不奈儿童鸟雀搔。」
2.佛家用语。指修得正果。《南史。卷二五。列传。到彦之》:「及卒,颜色如恒,手屈二指,即佛道所云得果也。」
《漢語大詞典》:修禅(修禪)
学佛坐禪。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自修禪远豁,絶粒长斋,非服流霞,若食朝沆。”
《漢語大詞典》:耽禅(耽禪)
耽味禅悦。亦谓潜心学佛。 宋
邓椿 《画继·李公麟》:“以其耽禪,多交衲子。一日, 秀铁面 忽劝之曰:‘不可画马,他日恐堕其趣。’於是飜然以悟,絶笔不为,独专意於诸佛矣。” 刘季平
《送曼殊之印度》诗:“早岁耽禪见性真,江山故宅独愴神。”
《漢語大詞典》:脩行
(1).谓修养德行。
《韩非子·五蠹》:“ 仲尼 ,天下圣人也,脩行明道以游海内。”
《淮南子·诠言训》:“君子脩行而使善无名。”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束身脩行,日慎一日。”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谢迭山诗》:“ 张叔仁 诗云:‘打硬脩行三十年,如今证验作儒仙。’”
(2).出家学佛或学道。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会有故人过 洛 ,赠以绵五十两、绢百端。 凝式 悉留之,脩行尼舍,俾造袜以施 崇德 、 普明 两寺饭僧。” 宋
鲁应龙 《闲窗括异志》:“有 魏四十 道者,有妻有子。中年忽悟真空,捨俗出家脩行,斋戒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