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3,分1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千钟季孙粟
螳螂捕蝉
髯孙
如刻画
三儒
三陟平津
山西将
上驷
叔敖阴德
师丁
识吕蒙
天孙云锦囊
叔孙毁仲尼
叔孙通(又作:叔孙礼乐)
典故(续上)
乞天孙巧(又作:乞巧向天孙 天孙与巧)千钟季孙粟
螳螂捕蝉
髯孙
如刻画
三儒
三陟平津
山西将
上驷
叔敖阴德
师丁
识吕蒙
天孙云锦囊
叔孙毁仲尼
叔孙通(又作:叔孙礼乐)
《荆楚岁时记》第一部〈宝颜堂秘笈本〉~356~
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䌽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䌽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例句
万人惟待乘鸾出,乞巧齐登明月楼。 陆畅 云安公主出降杂咏催妆二首
《孔子家语》卷二〈致思〉~5~
孔子曰:「季孙之赐我粟千钟也,而交益亲,自南宫敬叔之乘我车也,而道加行。故道虽贵,必有时而后重,有势而后行,微夫二子之贶财,则丘之道,殆将废矣。」
孔子曰:「季孙之赐我粟千钟也,而交益亲,自南宫敬叔之乘我车也,而道加行。故道虽贵,必有时而后重,有势而后行,微夫二子之贶财,则丘之道,殆将废矣。」
《韩诗外传》卷十第二十一章
楚庄王将兴师伐晋,告士大夫曰:「敢谏者死无赦。」孙叔敖曰:「臣闻:畏鞭箠之严,而不敢谏其父,非孝子也;惧斧钺之诛,而不敢谏其君,非忠臣也。」于是遂进谏曰:「臣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挟弹丸在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窟也。此皆言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非独昆虫众庶若此也,人主亦然。君今知贪彼之土,而乐其士卒。」国不怠,而晋国以宁,孙叔敖之力也。
楚庄王将兴师伐晋,告士大夫曰:「敢谏者死无赦。」孙叔敖曰:「臣闻:畏鞭箠之严,而不敢谏其父,非孝子也;惧斧钺之诛,而不敢谏其君,非忠臣也。」于是遂进谏曰:「臣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挟弹丸在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窟也。此皆言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非独昆虫众庶若此也,人主亦然。君今知贪彼之土,而乐其士卒。」国不怠,而晋国以宁,孙叔敖之力也。
《庄子集释》卷七上〈外篇·山木〉~695~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
《说苑》卷九〈正谏〉~278~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简释
雀伺螳螂:喻只瞻前而不顾后,或喻侵犯。五代前蜀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人心惊獬豸,雀意伺螳螂。”
《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权传〉~20~
权乘骏马越津桥得去。南朝宋·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曰:「张辽问吴降人:『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是谁?』降人答曰:『是孙会稽。』辽及乐进相遇,言不早知之,急追自得,举军叹恨。」
权乘骏马越津桥得去。南朝宋·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曰:「张辽问吴降人:『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是谁?』降人答曰:『是孙会稽。』辽及乐进相遇,言不早知之,急追自得,举军叹恨。」
典故
相关人物
如刻画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周泰
孙权
赵充国
《汉书》卷六十九《赵充国传》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大为虏所围。汉军乏食数日,死伤者多,充国乃与壮士百馀人溃围陷陈,贰师引兵随之,遂得解。身被二十馀创,贰师奏状,诏徵充国诣行在所。武帝亲见视其创,嗟叹之,拜为中郎,迁车骑将军长史。」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大为虏所围。汉军乏食数日,死伤者多,充国乃与壮士百馀人溃围陷陈,贰师引兵随之,遂得解。身被二十馀创,贰师奏状,诏徵充国诣行在所。武帝亲见视其创,嗟叹之,拜为中郎,迁车骑将军长史。」
《三国志》卷五十五《吴书·周泰传》
「权自行酒到泰前,命泰解衣,权手自指其创痕,问以所起。」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权把其臂,因流涕交连,字之曰:『幼平,卿为孤兄弟战如熊虎,不惜躯命,被创数十,肤如刻画,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
「权自行酒到泰前,命泰解衣,权手自指其创痕,问以所起。」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权把其臂,因流涕交连,字之曰:『幼平,卿为孤兄弟战如熊虎,不惜躯命,被创数十,肤如刻画,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
例句
唯有老身如刻画,犹期圣主解衣看。 李端 题故将军庄
《汉书》卷八十九〈循吏列传〉~3623~
孝武之世,外攘四夷,内改法度,民用彫敝,奸轨不禁。时少能以化治称者,惟江都相董仲舒、内史公孙弘、儿宽,居官可纪。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之。仲舒数谢病去,弘、宽至三公。
孝武之世,外攘四夷,内改法度,民用彫敝,奸轨不禁。时少能以化治称者,惟江都相董仲舒、内史公孙弘、儿宽,居官可纪。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之。仲舒数谢病去,弘、宽至三公。
《小学绀珠》卷六〈名臣类〉
三儒:董仲舒、公孙弘、儿宽。
三儒:董仲舒、公孙弘、儿宽。
典故
相关人物
三陟平津
相关人物
公孙弘
《史记》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传〉~2949~
天子擢弘对为第一。召入见,容貌甚丽,拜为博士。是时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诏使弘视之。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后母死,服丧三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馀,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閒,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元朔三年,张欧免,以弘为御史大夫。是时通西南夷,东置沧海,北筑朔方之郡。弘数谏,以为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于是天子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发十策,弘不得一。弘乃谢曰:「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愿罢西南夷、沧海而专奉朔方。」上乃许之。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于民。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天子擢弘对为第一。召入见,容貌甚丽,拜为博士。是时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诏使弘视之。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后母死,服丧三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馀,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閒,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元朔三年,张欧免,以弘为御史大夫。是时通西南夷,东置沧海,北筑朔方之郡。弘数谏,以为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于是天子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发十策,弘不得一。弘乃谢曰:「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愿罢西南夷、沧海而专奉朔方。」上乃许之。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于民。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例句
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 陈子昂 答洛阳主人
典故
相关人物
山西将
山东出相
山西将种
山东气
相关人物
上官桀
傅介子
公孙贺
廉褒
李广
李蔡
王剪
甘延寿
白起(武安君)
苏建
苏武
赵充国
辛武贤
郁郅王围
《汉书》卷六十九〈赵充国辛庆忌列传〉~2998~
赞曰:秦汉已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秦将军白起,郿人;王剪,频阳人。汉兴,郁郅王围、甘延寿,义渠公孙贺、傅介子,成纪李广、李蔡,杜陵苏建、苏武,上邽上官桀、赵充国,襄武廉褒,狄道辛武贤、庆忌,皆以勇武显闻。苏、辛父子著节,此其可称列者也,其馀不可胜数。何则?山西天水、陇西、安定、北地处势迫近羌胡,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皆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
赞曰:秦汉已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秦将军白起,郿人;王剪,频阳人。汉兴,郁郅王围、甘延寿,义渠公孙贺、傅介子,成纪李广、李蔡,杜陵苏建、苏武,上邽上官桀、赵充国,襄武廉褒,狄道辛武贤、庆忌,皆以勇武显闻。苏、辛父子著节,此其可称列者也,其馀不可胜数。何则?山西天水、陇西、安定、北地处势迫近羌胡,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皆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列传》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例句
岁老岂能充上驷,力微当自慎前程。 韩愈 入关咏马
典故
相关人物
叔敖阴德
叔敖瘗
蛇两首
相关人物
孙叔敖
汉·贾谊《新书》卷六《春秋》
孙叔敖之为婴儿也,出游而还,忧而不食。其母问其故,泣而对曰:「今日吾见两头蛇,恐去死无日矣。」其母曰:「今蛇安在?」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吾恐他人又见,吾已埋之也。」其母曰:「无忧,汝不死。吾闻之:『有阴德者,天报以福。』」人闻之,皆谕其能仁也。及为令尹,未治而国人信之。
孙叔敖之为婴儿也,出游而还,忧而不食。其母问其故,泣而对曰:「今日吾见两头蛇,恐去死无日矣。」其母曰:「今蛇安在?」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吾恐他人又见,吾已埋之也。」其母曰:「无忧,汝不死。吾闻之:『有阴德者,天报以福。』」人闻之,皆谕其能仁也。及为令尹,未治而国人信之。
例句
欲学叔敖瘗,其如多似麻。 元稹 巴蛇三首
柳下直道,叔敖阴德。 李瀚 蒙求
江氛岭祲昏若凝,一蛇两头见未曾。 韩愈 永贞行
有蛇类两首,有蛊群飞游。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
典故
相关人物
师丁
相关人物
公孙丁
《春秋左传·襄公十四年》
尹公佗学射于庾公差,庾公差学射于公孙丁,二子追公。
尹公佗学射于庾公差,庾公差学射于公孙丁,二子追公。
例句
结友子让抗,请师我惭丁。 韩愈 答张彻(愈为四门博士时作。张彻。愈门下士。又愈之从子婿。)
典故
相关人物
识吕蒙
相关人物
孙权
吕蒙
《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传》
遣都尉赵咨使魏。魏帝问曰:「吴王何等主也?」咨对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帝问其状,咨曰:「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于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
遣都尉赵咨使魏。魏帝问曰:「吴王何等主也?」咨对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帝问其状,咨曰:「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于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
例句
军事留孙楚,行间识吕蒙。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
典故
手抉天章
天孙云锦囊
《苏轼文集》卷十七〈潮州韩文公庙碑〉
匹夫而为旦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所不能者,人也。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步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悽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其词曰:公昔骑龙白云乡,手抉云汉分天章,天孙为织云锦裳。飘然乘风来帝旁,下与浊世扫秕糠,西游咸池略扶桑。草木衣被昭回光,追逐李、杜参翱翔,汗流籍,湜走且僵。灭没倒景不可望,作书诋佛讥君王,要观南海窥衡湘。历舜九疑吊英皇,祝融先驱海若藏,约束蛟鳄如驱羊。钧天无人帝悲伤,讴吟下招遗巫阳,犦牲鸡卜羞我觞。于粲荔丹与蕉黄,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发下大荒。
匹夫而为旦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所不能者,人也。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步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悽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其词曰:公昔骑龙白云乡,手抉云汉分天章,天孙为织云锦裳。飘然乘风来帝旁,下与浊世扫秕糠,西游咸池略扶桑。草木衣被昭回光,追逐李、杜参翱翔,汗流籍,湜走且僵。灭没倒景不可望,作书诋佛讥君王,要观南海窥衡湘。历舜九疑吊英皇,祝融先驱海若藏,约束蛟鳄如驱羊。钧天无人帝悲伤,讴吟下招遗巫阳,犦牲鸡卜羞我觞。于粲荔丹与蕉黄,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发下大荒。
《史记》卷九十九〈刘敬叔孙通列传·叔孙通〉~2722~
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徵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于是叔孙通使徵鲁诸生三十馀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徵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为绵蕞野外。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会十月。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徵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于是叔孙通使徵鲁诸生三十馀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徵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为绵蕞野外。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会十月。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漢語大詞典》:千钟(千鍾)
(1).极言粮多。古以六斛四斗为一钟,一说八斛为一钟,又谓十斛为一钟。《孔子家语·致思》:“ 季孙 之赐我粟千钟也,而交益亲。”《史记·货殖列传》:“屠牛羊彘千皮,贩穀千钟,薪稾千车。”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犹託万钧於尺舟之上,求千钟於升合之中。”
(2).指优厚的俸禄。《史记·魏世家》:“ 魏成子 以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 宋 陆游 《破阵子》词:“仕至千钟良易,年过七十常稀。” 明 徐霖 《绣襦记·堕计消魂》:“你且努力加餐,禄享千钟自有时。”
(3).千盅,千杯。极言酒多或酒量大。《孔丛子·儒服》:“ 尧 舜 千钟, 孔子 百觚。” 明沈受先《三元记·斗东》:“邂逅相逢,情怀更浓,通霄畅饮千钟,人生不饮总成空。”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疑迷》:“酒逢知己千钟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4).钟律名。《吕氏春秋·侈乐》:“ 宋 之衰也,作为千钟。” 高诱 注:“钟律名。”
(2).指优厚的俸禄。《史记·魏世家》:“ 魏成子 以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 宋 陆游 《破阵子》词:“仕至千钟良易,年过七十常稀。” 明 徐霖 《绣襦记·堕计消魂》:“你且努力加餐,禄享千钟自有时。”
(3).千盅,千杯。极言酒多或酒量大。《孔丛子·儒服》:“ 尧 舜 千钟, 孔子 百觚。” 明沈受先《三元记·斗东》:“邂逅相逢,情怀更浓,通霄畅饮千钟,人生不饮总成空。”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疑迷》:“酒逢知己千钟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4).钟律名。《吕氏春秋·侈乐》:“ 宋 之衰也,作为千钟。” 高诱 注:“钟律名。”
《漢語大詞典》:隐榆(隱榆)
《韩诗外传》卷十:“ 楚庄王 将兴师伐 晋 ……﹝ 孙叔敖 ﹞进諫曰:‘臣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蜋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蜋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蜋,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后以“隐榆”指“螳蜋捕蝉,黄雀在后”之事。 唐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州毛司马秋九咏·秋蝉》:“隐榆非諫 楚 ,噪柳异悲 潘 。”参见“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漢語大詞典》:三儒
指 汉 代的 董仲舒 、 公孙弘 、 儿宽 。《汉书·循吏传序》:“唯 江都 相 董仲舒 、内史 公孙弘 、 儿宽 ,居官可纪。三人皆儒者,通於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一说,指 汉 代的 董仲舒 、 刘向 、 扬雄 。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名臣下·三名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