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30,分18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嵇康寡识
鸡栖
寄食王孙
加齐卿相
孙权气
减灶
建业歌
浅水留龙不住
捷报孙歆头
掷地
生子当如孙仲谋
愧孙登
枕流漱石
梁家黛
零雨
典故
嵇康寡识

相关人物
孙登
 
嵇康

参考典故
愧孙登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附《嵇康传》
「时又有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至景元中,坐事诛。」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初,康采药于汲郡共北山中,见隐者孙登。康欲与之言,登默然不对。踰时将去,康曰:『先生竟无言乎?』登乃曰:『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

例句

嵇康殊寡识,张翰独知终。 王昌龄 赵十四兄见访

典故 
相关人物
刘放
 
孙资
 
曹肇


《三国志》卷十四《魏书·刘放传》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世语》曰:放、资久典机任,献、肇心内不平。殿中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此亦久矣,其能复几?」指谓放、资。放、资惧,乃劝帝召宣王。

例句

终须似鸡树,荣茂近昭回。 刘禹锡 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诗十韵

鲤庭传事业,鸡树遂翱翔。 刘禹锡 酬郑州权舍人见寄十二韵

桂枝家共折,鸡树代相传。 崔峒 奉和给事寓直

讵知鸡树后,更接凤池欢。 张说 奉裴中书光庭酒

鸡树烟含瑞气凝,凤池波待玉山澄。 李嵘 献淮南师

鸡树花惊笑,龙池絮欲猜。 李绅 登禹庙回降雪五言二十韵

枸杞因吾有,鸡栖奈汝何。 杜甫 恶树

色连鸡树近,影落凤池深。 卢象 和徐侍郎丛筱咏

色连鸡树近,影落凤池深。 蒋涣 和徐侍郎中书丛筱韵

典故
寄食王孙
 
溧母矶头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2609~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典故
加齐卿相

相关人物
公孙丑


《孟子注疏》卷三上〈公孙丑章句上〉~53~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典故  
孙权气
 
相关人物
孙权


《三国志》卷五十三《吴书·张纮传》
「纮建计宜出都秣陵,权从之。」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纮谓权曰:『秣陵,楚武王所置,名为金陵。地势冈阜连石头,访问故老,云昔秦始皇东巡会稽经此县,望气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故掘断连冈,改名秣陵。今处所具存,地有其气,天之所命,宜为都邑。』」
《晋书》卷六〈元帝纪·中宗元帝〉~57~
始秦时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故始皇东游以厌之,改其地曰秣陵,堑北山以绝其势。及孙权之称号,自谓当之。

例句

东南天子气,扫地入函京。 李群玉 石头城

龙虎势衰佳气歇,凤皇名在故台空。 李群玉 秣陵怀古

地壮孙权气,云凝庾信愁。 韦庄 润州显济阁晓望

未厌金陵气,先开石椁文。 骆宾王 帝京篇

典故
相关人物
孙膑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列传》附《孙膑传》
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例句

运筹初减灶,调鼎未和羹。 刘长卿 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

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 李世民 经破薛举战地

典故
建业歌
 
相关人物
孙皓
 
陆凯


《三国志》卷六十一〈吴书·陆凯传〉~400~
皓徙都武昌,扬土百姓溯流供给,以为患苦,又政事多谬,黎元穷匮。凯上疏曰:「臣闻有道之君,以乐乐民;无道之君,以乐乐身。乐民者,其乐弥长;乐身者,不乐而亡。夫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民安则君安,民乐则君乐。自顷年以来,君威伤于桀纣,君明闇于奸雄,君惠闭于群孽。无灾而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辜无罪,赏无功,使君有谬误之愆,天为作妖。而诸公卿媚上以求爱,困民以求饶,导君于不义,败政于淫俗,臣窃为痛心。今邻国交好,四边无事,当务息役养士,实其廪库,以待天时。而更倾动天心,骚扰万姓,使民不安,大小呼嗟,此非保国养民之术也。臣闻吉凶在天,犹影之在形,响之在声也,形动则影动,形止则影止,此分数乃有所系,非在口之所进退也。昔秦所以亡天下者,但坐赏轻而罚重,政刑错乱,民力尽于奢侈,目眩于美色,志浊于财宝,邪臣在位,贤哲隐藏,百姓业业,天下苦之,是以遂有覆巢破卵之忧。汉所以彊者,躬行诚信,听谏纳贤,惠及负薪,躬请岩穴,广采博察,以成其谋。此往事之明證也。近者汉之衰末,三家鼎立,曹失纲纪,晋有其政。又益州危险,兵多精彊,闭门固守,可保万世,而刘氏与夺乖错,赏罚失所,君恣意于奢侈,民力竭于不急,是以为晋所伐,君臣见虏。此目前之明验也。臣闇于大理,文不及义,智慧浅劣,无复冀望,窃为陛下惜天下耳。臣谨奏耳目所闻见,百姓所为烦苛,刑政所为错乱,愿陛下息大功,损百役,务宽荡,忽苛政。又武昌土地,实危险而塉确,非王都安国养民之处,船泊则沈漂,陵居则峻危,且童谣言:『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臣闻翼星为变,荧惑作妖,童谣之言,生于天心,乃以安居而比死,足明天意,知民所苦也。

例句

得餐武昌鱼,不顾浔阳田。 独孤及 下弋阳江舟中代书寄裴侍御

鱼听建业歌声过,水看瞿塘雪影来。 罗隐 游江夏口

典故
浅水留龙不住
 
终非池中物
 
蛟龙云雨
 
云雨动蛟龙

相关人物
刘备
 
周瑜
 
孙权
 
关羽(字云长)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典故
捷报孙歆头

相关人物
杜预
 
王浚


《晋书》卷三十四《杜预传》
预以太康元年正月,陈兵于江陵,遣参军樊显、尹林、邓圭、襄阳太守周奇等率众循江西上,授以节度,旬日之间,累克城邑,皆如预策焉。又遣牙门管定、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以袭乐乡,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出于要害之地,以夺贼心。吴都督孙歆震恐,与伍延书曰:「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吴之男女降者万馀口,旨、巢等伏兵乐乡城外。歆遣军出距王浚,大败而还。旨等发伏兵,随歆军而入,歆不觉,直至帐下,虏歆而还。故军中为之谣曰:「以计代战一当万。」于是进逼江陵。吴督将伍延伪请降而列兵登陴,预攻克之。既平上流,于是沅湘以南,至于交广,吴之州郡皆望风归命,奉送印绶,预仗节称诏而绥抚之。凡所斩及生获吴都督、监军十四,牙门、郡守百二十馀人。又因兵威,徙将士屯戍之家以实江北,南郡故地各树之长吏,荆土肃然,吴人赴者如归矣。王浚先列上得孙歆头,预后生送歆,洛中以为大笑。

例句

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惟是报孙歆。 李商隐 隋师东

典故 
掷地篇
  
金石击撞

相关人物
孙绰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下〈文学〉~267~
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范曰:「恐子之金石,非宫商中声!」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

简释

掷地篇:喻文辞优美。唐羊士谔《郡中玩月寄江南李少府尹虞部孟员外》:“兹夕披云望,还吟掷地篇。”


例句

赋成先掷地,词高直掞天。 崔日知 冬日述怀呈韦祭酒张左丞兰台名贤

欲啸迁乔侣,先飞掷地文。 李峤 和杜侍御太清台宿直旦有怀

佐军髯尚短,掷地思还新。 李端 送郭参军赴降州

代天惊度日,掷地喜开襟。 武元衡 奉酬中书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

掷地金声信有之,莹然冰玉见清词。 卢纶 酬崔侍御早秋卧病书情见寄时君亦抱疾在假中

兹夕披云望,还吟掷地篇。 羊士谔 郡中玩月寄江南李少尹虞部孟员外三首之二

掷地好词凌䌽笔,浣花春水腻鱼笺。 羊士谔 都城从事萧员外寄海梨花诗尽绮丽至惠然远及

六义惊摛藻,三台响掷金。 钱起 和范郎中宿直书晓玩清池赠南省同僚两垣遗补

兴来文雅振,清韵掷双金。 钱赸 奉和杜相公移长兴宅奉呈元相公

文章自娱戏,金石日击撞。 韩愈 病中赠张十八

典故
景升儿不似
 
生子当如孙仲谋
 
笑杀景升豚犬儿

相关人物
曹操(魏武帝)
 
刘表
 
孙权


《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权传〉~8~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馀。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初,曹公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徵令内移。民转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馀万皆东渡江,江西遂虚,合肥以南惟有皖城。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吴历》曰:「曹公出濡须,作油船,夜渡洲上。权以水军围取,得三千馀人,其没溺者亦数千人。权数挑战,公坚守不出。权乃自来,乘轻船,从灞须口入公军。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欲击之。公曰:『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敕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妄发。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典故
愧孙登

相关人物
孙登
 
嵇康

参考典故
嵇康寡识


《世说新语》下卷上《栖逸》
「嵇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士孙登,遂与之游。康临去,登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文士传》曰:「嘉平中,汲县民共入山中,见一人,所居悬岩百仞,丛林郁茂,而神明甚察。自云『孙姓,登名,字公和』。康闻,乃从游三年。问其所图,终不荅。然神谋所存良妙,康每薾然叹息。将别,谓曰:『先生竟无言乎?』登乃曰:『子识火乎?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然在于用光。人生有才,而不用其才,果然在于用才。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曜;用才在乎识物,所以全其年。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子无多求!』康不能用。及遭吕安事,在狱为诗自责云:『昔惭下惠,今愧孙登!』」

例句

淮王门有客,终不愧孙登。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典故  
漱石齿溅
 
相关人物
孙楚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排调〉~78~
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简释

漱石:咏隐居生活。宋苏轼《次韵孙巨源寄涟水李盛二著作》之二:“漱石先生难可意,啮毡校尉久无明。”

典故
相关人物
孙寿


《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传》附《梁冀传》
「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唐·李贤注:「愁眉者,细而曲折。」

例句

桂形浅拂梁家黛,瓜字初分碧玉年。 李群玉 醉后赠冯姬

典故
相关人物
孙楚


《昭明文选》卷二十晋·孙子荆(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
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倾城远追送,饯我千里道。三命皆有极,咄嗟安可保?……乖离即长衢,惆怅盈怀抱。

例句

骊山浮云散,灞岸零雨夕。 刘舟 送萧颍士赴东府得适字

断烟伤别望,零雨送离杯。 徐坚 钱许州宋司马赴任

零雨悲王粲,清尊别孔融。 卢照邻 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

《漢語大詞典》:鸡栖(雞棲)
亦作“鷄栖”。 见“ 鸡栖 ”。
亦作“ 鸡栖 ”。亦作“鷄栖”。亦作“鷄栖”。 1.鸡栖息之所,鸡窝。语本《诗·王风·君子于役》:“鸡栖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后汉书·陈蕃传》:“车如鸡栖马如狗,疾恶如风 朱伯厚 。” 宋 苏轼 《自雷适廉宿于兴廉村净行院》诗:“荒凉海南北,佛舍如鸡栖。”一本作“鷄栖”。《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今文鵷彩凤,误堕鷄栖中,岂不可惜?” 林纾 《畏庐漫录·伍氏》:“鸡栖尚餘五鸡,贼未尽取。”
(2).小车。 朱自清 《伯鹰有诗见及次韵奉酬》:“今世书生土不殊,鸡栖独乘日驰驱。”参见“ 鸡栖车 ”。
(3).皂角的别名。三国志·魏志·刘放传“然后帝崩” 裴松之 注引 晋 郭颁 《魏晋世语》:“ 放 资 久典机任。 献 肇 心内不平。殿中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此亦久矣,其能復几?’指谓 放 资 。 放 资 惧,乃劝帝召 宣王 。” 唐 杜甫 《恶树》诗:“枸杞因吾有,鸡栖奈汝何?”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皂荚:“《广志》谓之鸡栖子, 曾氏 方谓之乌犀,《外丹本草》谓之悬刀。”
分類:小车栖息
《漢語大詞典》:鸡栖车(雞棲車)
亦作“鷄栖车”。 见“ 鸡栖车 ”。
亦作“ 鸡栖车 ”。 古代一种制作简陋的小车。 唐 李贺 《春归昌谷》诗:“独乘鸡栖车,自觉少风调。” 宋 苏轼 《林子中以诗寄文与可及余》诗:“坐令鸡栖车,长载 朱伯厚 。” 清 孙枝蔚 《五幼华明府署中送令弟竺来归里应试》诗:“自顾七尺躯,尚坐鷄栖车。”
《漢語大詞典》:鸡树(雞樹)
(1).指古代中书省。语本三国志·魏志·刘放传“帝独召 爽 与 放 ” 裴松之 注引 晋 郭颁 《世语》:“ 放 ( 刘放 ) 资 ( 孙资 )久典机任, 献 ( 夏侯献 )、 肇 ( 曹肇 )心内不平。殿中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此亦久矣,其能復几?’”《北史·隐逸传·崔颐》:“ 汉 则 马迁 、 萧望 , 晋 则 裴楷 、 张华 ,鸡树腾声,鵷池播美。” 宋 司马光 《送二同年使北》诗之二:“金门祕鸡树,朱节耀龙庭。”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内阁中书:“谷鶯上鸡树而栖,虽云大乐;野鷺占凤池而浴,祇觉增惭。”
(2).指宰相府第中的树。 唐 白居易 《和春深》之三:“何处春深好,春深执政家。凤池添砚水,鸡树落衣花。”
《國語辭典》:佳气(佳氣)  拼音:jiā qì
美好的气象。唐。储光羲 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诗之三:「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唐。杜甫〈哀王孙〉诗:「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漢語大詞典》:天子气(天子氣)
帝王头上显现的瑞气。旧谓帝王出生或活动的地方有此气。史记·项羽本纪:“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史记·高祖本纪:“ 秦始皇帝 常曰‘东南有天子气’,於是因东游以厌之。”晋书·天文志中:“天子气,内赤外黄,四方:所发之处当有王者。若天子欲有游外处,其地亦先发此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他每天晚上,约了 张百万 在园里指天划地的,説望天子气。”
《漢語大詞典》:金陵王气(金陵王氣)
今之 南京 , 战国 时 楚威王 埋金以镇王气,故曰 金陵 。后 三国 吴 、 东晋 、 宋 、 齐 、 梁 、 陈 六朝皆建都于此。所谓“金陵王气”即指帝王所在地 金陵 的祥瑞之气。 唐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诗:“ 西晋 楼船下 益州 , 金陵 王气黯然收。”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秦人凿山:“今人第知 方山 至 石硊山 ,为 秦皇 凿山断 金陵 王气之处,不知今城之西北 卢龙 、 马鞍 二山间,亦为 秦 所凿也。” 叶楚伧 《和仓海秋怀》之五:“ 金陵 王气随旄落, 厓水 哀声夹浪流。”
分類:南京王气
《國語辭典》:减灶(減灶)  拼音:jiǎn zào
战国时孙膑所用的欺敌策略。魏将庞涓攻韩,齐派遣田忌、孙膑前往救韩。孙膑知魏军悍勇而骄,于是在齐兵行至魏国时,逐日减少行军的灶数,使庞涓误以为齐军大半溃逃而轻敌,齐军因而一举击败魏军。见《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
分類:孙膑
《漢語大詞典》:武昌鱼(武昌魚)
三国 吴 嗣主 孙晧 从 建业 迁都 武昌 ,丞相 陆凯 进谏,疏中引童谣:“寧饮 建业 水,不食 武昌 鱼”。见三国志·吴志·陆凯传。 武昌 鱼指 武昌 附近所产的团头鲂。 唐 岑参 《送费子归武昌》诗:“秋来倍忆 武昌 鱼,梦著只在 巴陵 道。” 明 李贽 《与刘肖川书》:“但恐檀越远去,外护无依,不肖当为 武昌 鱼,任人膾炙矣。” 毛泽东 《水调歌头·游泳》词:“才饮 长沙 水,又食 武昌 鱼。”
《國語辭典》:掷地(擲地)  拼音:zhí dì
1.投掷至地。《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张飞拔剑要自刎,玄德向前抱住,夺剑掷地。」
2.形容文章辞句工巧华美,声调铿锵悦耳。参见「掷地作金石声」条。唐。羊士谔 都城从事萧员外寄海梨花诗尽绮丽至惠然远及诗:「掷地好词凌䌽笔,浣花春水腻鱼笺。」
分類:掷地
《漢語大詞典》:掷地金声(擲地金聲)
晋 孙绰 作《天台山赋》成,对友人 范荣期 说:“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 范 起初不信,打开来一读,果然赞不绝口。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晋书·孙绰传》。金石,钟罄之类的乐器。后以“掷地金声”形容辞章优美。 明 王錂《春芜记·访友》:“文章日就,何惭掷地金声。” 清 黄周星 《补张灵崔莹合传》:“童子遂进毫楮, 灵 即书云:‘胜跡天成説 虎丘 , 可中亭 畔足酣游。吟诗岂让 生公 法,顽石如何不点头。’遂併毫楮掷地,曰:‘佳哉,掷地金声也。’”亦作“ 掷地赋声 ”、“ 掷地有声 ”。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赴试》:“腰印能如季士稀,恐掷地赋声难比。”《诗刊》1978年第6期:“这掷地有声的诗句,岂但是诗人一个人的情态,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亦省作“ 掷地 ”、“ 掷金 ”、“ 掷金声 ”。 唐 羊士谔 《都城从事萧员外寄海梨花诗尽绮丽至惠然远及》:“掷地好词凌綵笔,浣花春水腻鱼笺。” 唐 钱起 《和范郎中宿直中书晓玩清池赠南省同僚两垣遗补》:“六义惊摛藻,三臺响掷金。” 清 吴伟业 《周栎园有墨癖漫赋》之一:“含香词赋掷金声,家住 玄都 对 管城 。”
《漢語大詞典》:掷金(擲金)
见“ 掷地金声 ”。
《漢語大詞典》:掷地金声(擲地金聲)
晋 孙绰 作《天台山赋》成,对友人 范荣期 说:“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 范 起初不信,打开来一读,果然赞不绝口。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晋书·孙绰传》。金石,钟罄之类的乐器。后以“掷地金声”形容辞章优美。 明 王錂《春芜记·访友》:“文章日就,何惭掷地金声。” 清 黄周星 《补张灵崔莹合传》:“童子遂进毫楮, 灵 即书云:‘胜跡天成説 虎丘 , 可中亭 畔足酣游。吟诗岂让 生公 法,顽石如何不点头。’遂併毫楮掷地,曰:‘佳哉,掷地金声也。’”亦作“ 掷地赋声 ”、“ 掷地有声 ”。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赴试》:“腰印能如季士稀,恐掷地赋声难比。”《诗刊》1978年第6期:“这掷地有声的诗句,岂但是诗人一个人的情态,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亦省作“ 掷地 ”、“ 掷金 ”、“ 掷金声 ”。 唐 羊士谔 《都城从事萧员外寄海梨花诗尽绮丽至惠然远及》:“掷地好词凌綵笔,浣花春水腻鱼笺。” 唐 钱起 《和范郎中宿直中书晓玩清池赠南省同僚两垣遗补》:“六义惊摛藻,三臺响掷金。” 清 吴伟业 《周栎园有墨癖漫赋》之一:“含香词赋掷金声,家住 玄都 对 管城 。”
《國語辭典》:枕流漱石  拼音:zhèn liú shù shí
形容高洁之士的隐居生活。参见「枕石漱流」条。明。汪錂《春芜记》第二出:「湖海伴渔樵,任尘埃暗宝刀,枕流漱石吾堪老。」
分類:隐居山林
《國語辭典》:枕石漱流  拼音:zhèn shí shù liú
以山石为枕,以溪流漱口。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形容高洁之士的隐居生活。汉。曹操 秋胡行二首之一:「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明。陆采《明珠记》第二八出:「当时离乱之际,多少富贵的,死于兵革之中。争如老夫枕石漱流,快活山中度日。」也作「枕流漱石」「漱流枕石」、「漱石枕流」。
《漢語大詞典》:漱石
亦作“潄石”。
(1).冲刷岩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沁水:“其水沿波潄石,漰涧八丈,环涛轂转,西南流入於 沁水 。”
(2).谓闲居;隐居。 明 徐霖 《绣襦记·却婚受仆》:“枕流漱石乐閒居。无梦到彤闈。” 清 顾炎武 《复迟明府书》:“自从壮岁,便絶意于乘轩,况此暮年,益耽情于潄石。”参见“ 漱石枕流 ”。
《國語辭典》:漱石枕流  拼音:shù shí zhèn liú
形容高洁之士的隐居生活。参见「枕石漱流」条。晋孙楚年少时欲隐居不仕,将「枕石漱流」误说成「漱石枕流」。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分類:容隐隐居
《漢語大詞典》:砺齿(礪齒)
刷牙去垢。表示清高。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所以漱石,欲礪其齿。” 清 杜岕 《永宁寺试泉》诗:“弔古过 首阳 ,礪齿就山涧。峩峩 方景 祠,潏潏百泉幻。”
分類:清高
《漢語大詞典》:梁家黛
指女子的美眉。典出后汉书·梁冀传:“﹝ 梁妻 ﹞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嗁妆。” 李贤 注:“愁眉者,细而曲折。啼妆者,薄拭目下若啼处。” 唐 李群玉 《醉后赠冯姬》诗:“桂形浅拂 梁 家黛,瓜字初分碧玉年。”
分類:女子
《國語辭典》:零雨  拼音:líng yǔ
微雨、小雨。《诗经。豳风。东山》:「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文选。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晨风飘岐路,零雨被秋草。」
分類: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