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5,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判断
党禁
沾露
共居
妄见
痒处
空间
遗留
分子
谣言
常物
共存
孤存
保存
遗生
《國語辭典》:判断(判斷)  拼音:pàn duàn
1.断定是非曲直、吉凶善恶。《北齐书。卷四三。许惇传》:「惇清识敏速,达于从政,任司徒主簿,以能判断,见知时人,号为入铁主簿。」《儒林外史》第一四回:「这是他们请仙判断功名大事,我也进去问一问。」
2.掌理、主管。宋。陈亮〈彩凤飞。大立玉〉词:「这些儿、颖脱处,高出书卷,经纶自入手,不了判断。」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吕夷简上云)调和鼎鼐理阴阳,两手揩磨日月光,判断山河挥翰墨,权衡秉政辅朝纲。」
3.欣赏。唐。南卓《羯鼓录》:「尝遇二月初,诘旦巾栉方毕,时当宿雨初晴,景色明丽,小殿内庭,柳杏将吐,睹而叹曰:『对此景物,岂得不为他判断之乎。』」也作「排打」。
《國語辭典》:党禁(黨禁)  拼音:dǎng jìn
1.禁止诽谤宦官的党人出任官职,并限制其与人交往。也作「党锢」。
2.由政府所制定,限制各党派参与政治活动的禁令。
《漢語大詞典》:沾露(霑露)
(1).被露水沾湿。 南朝 梁 沈约 《玩庭柳》诗:“因风结復解,霑露柔且长。” 唐 刘禹锡 《西山兰若试茶歌》:“大兰霑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2).露水;露珠。 晋 陆机 《拟迢迢牵牛星》诗:“引领望大川,双涕如霑露。”用喻存在时间很短的事物。晋书·慕容超载记赞:“ 超 承伪祚,挠其国步。庙失良筹,庭悲霑露。”
《國語辭典》:共居  拼音:gòng jū
1.同时存在。
2.共同居住。
《漢語大詞典》:妄见(妄見)
佛教语。佛教认为一切皆非实有,肯定存在都是妄见,和“真如”相对。《楞严经》卷四:“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楞严经》卷四:“空元无华,妄见生灭。”
《漢語大詞典》:痒处(癢處)
(1).发痒的部位。 唐 杜牧 《读韩杜集》诗:“ 杜 诗 韩 集愁来读,似倩 麻姑 痒处搔。” 宋 李之仪 《清平乐·听杨姝琴》词:“不待亲移玉指,自然痒处都消。”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但是远远的,远远的歌声仿佛隔着重衣搔痒似的,越搔越不着痒处。”
(2).指心里怀的强烈愿望或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聂绀弩 《血书》:“那些教义除了告诉他们怎样做顺民以外,与他们心里的痒处又有什么关系呢?农民是不愿意从那些教义得到什么知识的。” 梁斌 《红旗谱》四一:“一阵话搔着 张嘉庆 的痒处,他不耐烦地说:‘得啦……我哪里比得过 江涛 ?’”
《國語辭典》:空间(空間)  拼音:kōng jiān
1.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
2.泛称天地之间。如:「宇宙空间」。
3.数学上指凡质点可存在的处所或讨论的范畴,称为「空间」。依讨论的范畴的不同而有一维、二维、三维、多维空间的区别。数学中凡涉及几何之集合,常以「空间」一词称之,故涉及位相者有位相空间,涉及测度有测度空间等等。
《國語辭典》:遗留(遺留)  拼音:yí liú
遗下、留下。《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你父亲临终时节,遗留与我一纸合同文书,应有家私田产,都在这文书上。」
《國語辭典》:遗嘱(遺囑)  拼音:yí zhǔ
1.遗言。人在生前或临终嘱咐处理后事的言辞。如:「国父遗嘱」。也称为「遗言」。
2.预先处置身后事务或财产的文书,单独表示意思的行为,至死后方发生效力者,称为「遗嘱」。
《國語辭典》:分子  拼音:fēn zǐ
1.数学上指分数中在上面的实数,如1/3中的1。
2.物质中保持原物质的一切化学性质,能够独立存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所组成。
《國語辭典》:谣言(謠言)  拼音:yáo yán
民间流传的歌谣。《后汉书。卷三一。郭仍等传。赞曰》:「诗守南楚,民作谣言。」《三国演义》第三五回:「公闻荆襄诸郡小儿谣言乎?其谣曰:『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
《國語辭典》:谣言(謠言)  拼音:yáo yan
虚构不实的传闻。《老残游记二编》第五回:「既说都是虚诳,不用说就是我造的谣言了。」《文明小史》第四三回:「也不瞧得那里来的谣言,一回说,两江制台某天某天杀了十八个维新党。」
《漢語大詞典》:常物
(1).长久存在之物;固定不变之物。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且荣位势力,譬如寄客,既非常物,又其去,不可得留也。”清史稿·礼志十:“凡贡物各将其土实,非土产者勿进。 朝鲜 、 安南 、 琉球 、 缅甸 、 苏禄 、 南掌 皆有常物,餘唯其所献。”
(2).一般的东西;普通物品。 唐 王度 《古镜记》:“友人 薛侠 者,获一铜剑,长四尺,剑连於靶;靶盘龙凤之状,左文如火燄,右文如水波,光彩灼烁,非常物也。”
(3).指常人。 明 唐顺之 《方圆砚铭》:“恶方喜圆,常物之情;喜方恶圆,幽人之贞。皆物我之相笑,无益损乎尔形。”
《國語辭典》:共存  拼音:gòng cún
共同存在。如:「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国家与人民是共存而不可分离的。」
《漢語大詞典》:孤存
孤单地存在。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维我皇祖,有孙八人,惟兄与我,后死孤存。”
分類:孤单存在
《國語辭典》:保存  拼音:bǎo cún
保管收存,使事物、性质、意义、作风等继续维持下去,不受损害或发生变化。《南史。卷二六。袁湛传》:「自念负罪私门,阶荣望绝,保存性命,以为幸甚,不谓叨窃宠灵,一至于此。」
《漢語大詞典》:遗生(遺生)
(1).忘却自我的存在。庄子·达生:“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 成玄英 疏:“故弃世事则形逸而不劳,遗生涯则神凝而不损也。”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
(2).捐躯;献身。吕氏春秋·士节:“二曰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 高诱 注:“惟意所在,不必生也,故曰遗生也。”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程杵》诗:“遗生良难,士为知己,望义如归,允伊二子。”泛指去世。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六:“ 谦 怪语曰:‘何不进耶?’对曰:‘遗生已久,无宜干突。’始悟是鬼。”
(3).馀生;残留的生命。《宋书·周朗传》:“自华夷争杀,戎夏竞威,破国则积尸竟邑,屠将则覆军满野,海内遗生,盖不餘半。”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昔 齐懿公 游 申池 , 邴歜 、 阎职 二人害公於竹中,今池无復髣髴,然水侧尚有小小竹木,以时遗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