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


《汉书》卷六十七《梅福传》
「今仲尼之庙不出阙里。」唐·颜师古注:「阙里,孔子旧里也。」
《后汉书》卷二《明帝纪》
「幸孔子宅,祠仲尼及七十二弟子。」唐·李贤注:「孔子宅在今兖州曲阜县故鲁城中归德门内阙里之中,背洙面泗,矍相圃之东北也。」

例句

家法遥传阙里训,心源早逐嵩丘侣。 权德舆 奉送孔十兄宾客承致政归东都旧居

典故
仁者依山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雍也》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例句

愚公方住谷,仁者本依山。 李商隐 灵仙阁晚眺寄郓州韦评事

典故
入寥天一
 
与寥天为一

相关人物
孔子
 
颜回


《庄子集释》卷三上〈内篇·大宗师〉~274~
颜回问仲尼曰:「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居丧不哀。无是三者,以善处丧盖鲁国。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乎?回壹怪之。」仲尼曰:「夫孟孙氏尽之矣,进于知矣。唯简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简矣。孟孙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后;若化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方将化,恶知不化哉?方将不化,恶知已化哉?吾特与汝,其梦未始觉者邪!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情死。孟孙氏特觉,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且也相与吾之耳矣,庸讵知吾所谓吾之乎?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不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其梦者乎?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晋·郭象注:「安于推移而与化俱去,故乃入于寂寥而与天为一也。自此以上,至于子祀,其致一也。所执之丧异,故歌哭不同。」唐·成玄英疏:「所在皆适,故安任推移,未始非吾,而与化俱去。如此之人,乃能入于寥廓之妙门,自然之一道也。」
典故
若堂封

相关人物
孔子


《礼记注疏》卷八〈檀弓上〉~49~
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观焉?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见封之若堂者矣。』见若坊者矣,见若覆夏屋者矣,见若斧者矣,从若斧者焉,马鬣封之谓也,今一日而三斩板,而已封,尚行夫子之志乎哉!」东汉·郑玄注:「封,筑土为垄,堂形四方而高。」

例句

三亩空留悬磬室,九原犹寄若堂封。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注疏·为政》~6~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例句

君看三百篇章首,何处分明著姓名。 齐己 偶题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938~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众。

例句

三千弟子标青史,万代先生号素王。 刘沧 经曲阜城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杜甫 又示宗武

何必三千徒,始压戎马气。 杜甫 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

典故
三仕三已
 
休官令尹
 
无喜愠

相关人物
令尹子文
 
孔子


《论语注疏·公冶长》~44~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


《后汉书》卷二十八下〈冯衍列传下·冯衍〉~984~
臣自惟无三益之才,不敢处三损之地,固让而不受之。唐·李贤注:「《论语注疏》载孔子言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故衍引以为言也。」
《论语注疏·季氏》~48~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例句

琢磨三益重,唱和五音调。 刘禹锡 酬杨八庶子喜韩吴兴与余同迁见赠

懿君敦三益,颓俗期一变。 杨巨源 题赵孟庄

似逢三益友,如对十年兄。 牛僧孺 李苏州遗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奉呈梦得乐天

旧友怀三益,关山阻二崤。 陆龟蒙 奉和袭美新秋言怀三十韵次韵

典故
三月忘味
  
忘味三月
 
忘肉味
  
闻韶三月
 
闻韶忘味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注疏·述而》~6~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三国魏·何晏集解:「周曰,孔子在齐,闻习韶乐之盛美,故忽忘于肉味。」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90~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简释

忘味:指许久未吃过味美食物。宋陆游《病思》之四:“本自人山缘服玉,不应忘味待闻韶。”

闻韶:喻听到或看到极美妙、极向往的音乐或事物。南朝梁张率《楚王吟》:“不惜同从理,但使一闻韶。”

闻韶忘味:亦指对事物喜爱到人迷的地步。宋苏轼《山村五绝》之三:“岂是闻韶解忘味,选来三月食无盐。”


例句

虽无先圣耳,异代得闻昭。 李咸用 览文僧卷

欲知忘味处,共仰在齐人。 窦庠 奉和王侍郎春日喜李侍郎崔给谏张舍人韦谏议见访因命觞观乐之什

若解闻韶知肉味,朝歌欲到肯回头。 胡曾 朝歌

微风吹木石,澎湃闻韶钧。 韩愈 送惠师

典故   
丧狗容

相关人物
孔子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92~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简释

丧家狗:喻失意落魄的窘境。唐杜甫《奉赠李八丈判官》:“真成穷辙鲋,或似丧家狗。”


例句

真成穷辙鲋,或似丧家狗。 杜甫 奉赠李八丈判官

昔如纵壑鱼,今如丧家狗。 杜甫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柳字

可怜圣明朝,还为丧家狗。 卢仝 冬行三首

典故
杀伐仿佛

相关人物
子路(仲由)
 
孔子


《孔子家语》卷八《辨乐》
「子路鼓琴,孔子闻之,谓冉有曰:『甚矣由之不才也。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声以为节,流入于南,不归于北。夫南者,生育之乡,北者,杀伐之城。故君子之音温柔居中以养生育之气,忧愁之感不加于心也,暴厉之动,不在于体也。夫然者,乃所谓治安之风也。小人之音则不然,亢丽微末,以象杀伐之气,中和之感,不载于心,温和之动,不存于体,夫然者乃所以为乱之风。』」

例句

耳闻读书声,杀伐灾髣髴。 杜甫 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

典故
少施

相关人物
孔子
 
少施氏


《礼记注疏》卷四十三〈杂记〉~755~
孔子曰:「吾食于少施氏而饱,少施氏食我以礼。」东汉·郑玄注:「贵其以礼待已,而为之饱也。时人倨慢若季氏,则不以礼矣,少施氏,鲁惠公子施父之后。」

例句

法味已同香积会,礼容疑在少施家。 权德舆 惠上人房宴别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
 
晏婴


《晏子春秋》卷八《外篇》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谓晏子曰:「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孔子相鲁若何?」晏子对曰:「君其勿忧。彼鲁君,弱主也;孔子,圣相也。」

例句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李商隐 韩碑

典故
相关人物
冉仲弓
 
冉伯牛
 
冉子有
 
子路(仲由)
 
孔子
 
宰子我
 
端木子贡
 
言子游
 
闵子骞
 
颜回


《旧唐书》卷二十四〈礼仪志四〉~99~
初,开元八年,国子司业李元瓘奏称:「先圣孔宣父庙,先师颜子配座,今其像立侍,配享合坐。十哲弟子,虽复列像庙堂,不预享祀。谨检祠令:何休、范宁等二十二贤,犹沾从祀,望请春秋释奠,列享在二十二贤之上。七十子,请准旧都监堂图形于壁,兼为立赞,庶敦劝儒风,光崇圣烈。曾参等道业可崇,独受经于夫子,望准二十二贤预飨。」敕改颜生等十哲为坐像,悉预从祀。曾参大孝,德冠同列,特为塑像,坐于十哲之次。图画七十子及二十二贤于庙壁上。以颜子亚圣,上亲为之赞,以书于石。闵损已下,令当朝文士分为之赞。……且门人三千,见称十哲,包夫众美,实越等夷。畅玄圣之风规,发人伦之耳目,并宜褒赠,以宠贤明。颜子渊既云亚圣,须优其秩,可赠兖公。闵子骞可赠费侯,冉伯牛可赠郓侯,冉仲弓可赠薛侯,冉子有可赠徐侯,仲子路可赠卫侯,宰子我可赠齐侯,端木子贡可赠黎侯,言子游可赠吴侯,卜子夏可赠魏侯。又夫子格言,参也称鲁,虽居七十之数,不载四科之目。顷虽异于十哲,终或殊于等伦,允稽先旨,俾循旧位。庶乎礼得其序,人焉式瞻,宗洙泗之丕烈,重胶庠之雅范。
典故 
拾尘惑孔

相关人物
孔子
 
颜回


《吕氏春秋·览部》卷十七〈审分览·任数〉~066~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室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
《孔子家语》卷五〈在厄〉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祐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例句

拾尘掇蜂,疑圣猜贤。 李白 雪谗诗赠友人

机事齐飘瓦,嫌猜比拾尘。 柳宗元 酬娄秀才将之淮南所赠之升

《國語辭典》:阙里(闕里)  拼音:què lǐ
孔子的故居。位于山东省曲阜县城内。相传孔子在此授徒。
《國語辭典》:三百篇  拼音:sān bǎi piān
《诗经》经孔子删定后存三百零五篇,举其成数称为「三百篇」,后即为《诗经》的代称。《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分類:三千孔子
《國語辭典》:三千弟子  拼音:sān qiān dì zǐ
本指孔子的三千个门生。语本《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后比喻学生众多,桃李满天下。唐。杜甫〈又示宗武〉诗:「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漢語大詞典》:三千徒
指 孔子 弟子三千人。《〈书〉序》:“三千之徒,并受其义。” 孔颖达 疏:“《家语》《史记》皆云 孔子 弟子三千人,故云三千之徒。” 唐 杜甫 《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诗:“何必三千徒,始压戎马气。” 唐 王棨 《阙里诸生望东封赋》:“三千徒兮今日斯悬,七十君兮当时称盛。”参见“ 三千弟子 ”。
《國語辭典》:三千弟子  拼音:sān qiān dì zǐ
本指孔子的三千个门生。语本《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后比喻学生众多,桃李满天下。唐。杜甫〈又示宗武〉诗:「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國語辭典》:三益  拼音:sān yì
语本《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三益指直、谅、多闻。《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臣自惟无三益之才,不敢处三损之地,固让而不受之。」亦指良朋、益友。晋。挚虞〈答杜育〉诗:「赖兹三益,如琢如切。」《文选。江淹。杂体诗。陶徵君》:「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分類:良友多闻
《漢語大詞典》:忘味
忘记美味。多形容沉浸于优美音乐中的精神状态。语本论语·述而:“子在 齐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汉 班固 《幽通赋》:“ 虞 《韶》美而仪凤兮, 孔 忘味於千载。” 唐 张鷟 游仙窟:“一时忘味, 孔丘 留滞不虚;三日绕梁, 韩娥 餘音是实。” 宋 王禹偁 《大合乐赋》:“若非审音以知政,安能制礼而作乐,听之忘味,佞邪之道弗兴。”
《漢語大詞典》:闻韶(聞韶)
论语·述而:“子在 齐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韶》,传为 舜 时的乐名, 孔子 推为尽善尽美。后以“闻韶”谓听帝王之乐或听美好乐曲。 唐 崔日用 《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綵缕人胜应制》:“宸极此时飞圣藻,微臣窃抃预闻《韶》。” 宋 范仲淹 《今乐犹古乐赋》:“听此笙鏞,曷异闻《韶》之美;顾兹匏土,宛存《击壤》之风。” 傅敷 《次韵答令希见过王仙馆中留别》:“载酒有人来问字,传餐无肉笑闻《韶》。”
《國語辭典》:丧家之狗(喪家之狗)  拼音:sàng jiā zhī gǒu
原指丧事人家的狗,因主人悲伤哀恸,故乏喂养照顾而不得意。语出《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丧音ㄙㄤ。后多转指无家可归的狗,用来比喻不得志、无所归宿或惊慌失措的人。丧音ㄙㄤˋ。《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当此之时,若失水之鱼,丧家之狗,行不胜衣,言不出口,安能干当世之务。」《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傕、汜望西逃命,忙忙似丧家之狗。」也作「丧家狗」、「丧家之犬」。
《國語辭典》:丧家狗(喪家狗)  拼音:sàng jiā gǒu
比喻不得志、无所归宿或惊慌失措的人。参见「丧家之狗」条。《异号类编。卷九。嗤鄙类。丧家狗》:「《宋史》:『寇瑊初附丁,谓故少达,及谓败左迁,郁郁不自得。秘书丞鼓齐赋丧家狗以刺之。』」
《國語辭典》:丧家之狗(喪家之狗)  拼音:sàng jiā zhī gǒu
原指丧事人家的狗,因主人悲伤哀恸,故乏喂养照顾而不得意。语出《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丧音ㄙㄤ。后多转指无家可归的狗,用来比喻不得志、无所归宿或惊慌失措的人。丧音ㄙㄤˋ。《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当此之时,若失水之鱼,丧家之狗,行不胜衣,言不出口,安能干当世之务。」《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傕、汜望西逃命,忙忙似丧家之狗。」也作「丧家狗」、「丧家之犬」。
《漢語大詞典》:丧狗(喪狗)
丧家之狗。 汉 焦赣 《易林·解之坎》:“失恃无友,嘉祸出走,傫如丧狗。” 宋 苏轼 《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惘惘可怜真丧狗,时时相触是虚舟。” 明 唐顺之 《登常山山亭次壁间韵》之一:“忧时讥丧狗,逃世托冥鸿。”
《漢語大詞典》:圣相(聖相)
谓德行才智卓越的辅佐大臣。后专指贤能的宰相。晏子春秋·外篇下六:“ 晏子 对曰:‘君其勿忧,彼 鲁 君,弱主也, 孔子 ,圣相也。’”韩非子·问田:“ 公孙亶回 ,圣相也,而关於州部。” 唐 李商隐 《韩碑》诗:“帝得圣相相曰 度 ,贼斫不死神扶持。”宋史·李沆传:“﹝ 王旦 ﹞嘆曰:‘ 李文靖 真圣人也。’当时遂谓之圣相。”
《國語辭典》:十哲  拼音:shí zhé
十位圣贤: (1)孔门十哲。包括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2)武成庙十哲。包括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绩、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见《新唐书。卷一五。礼乐志五》。
《國語辭典》:拾尘(拾塵)  拼音:shí chén
相传孔子困于陈、蔡间,七日不得食,颜回索米煮饭,熟时,孔子见颜回偷吃,遂借梦以问,回即答因煤灰沾米,不忍丢弃,所以把它吃下去。典出《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后以拾尘比喻误会。晋。陆机〈君子行〉:「掇蜂灭天道,拾尘惑孔颜。」《旧唐书。卷一五九。韦处厚传》:「盖曾参有投杼之疑,先师有拾尘之戒。」
分類:孔子得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