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婆罗门咒(婆羅門呪)
古代 印度 宗教咒语。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凝圆寺》:“﹝ 盘陀王 ﹞向 乌场国 学婆罗门呪,四年之中,尽得其术。”《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左金吾将军 杜元谈 诵婆罗门呪。” 胡三省 注:“今所谓 天竺 神咒也。”
《漢語大詞典》:梵志
(1).梵语意译。指婆罗门。 印度 古代四个种姓之一。《旧唐书·西戎传·天竺》:“俗皆徒跣。衣重白色,惟梵志种姓披白叠以为异。”《翻译名义集·外道》:“婆罗门……其人种类,自云从梵天口生,四姓中胜,独取梵名,惟五 天竺 有,餘国即无。诸经中梵志即同此名。”
(2).梵语意译。古 印度 一切“外道”出家者的通称。《大智度论》卷五六:“梵志者,是一切出家外道。若有承用其法者,亦名梵志。” 南朝 梁 萧统 《同泰僧正讲》诗:“若人聆至寂,寄説表真冥;能令梵志遣,亦使群魔惊。”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初,尊者( 脇尊者 )之为梵志师也,年垂八十,捨家染衣。”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原道〉闢佛老》:“如《寳云经》所説,菩萨善解回转外道方便。菩萨於外道中化作七梵志、尼犍就学经法,精进勇猛,细密威仪,胜彼外道。”
(2).梵语意译。古 印度 一切“外道”出家者的通称。《大智度论》卷五六:“梵志者,是一切出家外道。若有承用其法者,亦名梵志。” 南朝 梁 萧统 《同泰僧正讲》诗:“若人聆至寂,寄説表真冥;能令梵志遣,亦使群魔惊。”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初,尊者( 脇尊者 )之为梵志师也,年垂八十,捨家染衣。”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原道〉闢佛老》:“如《寳云经》所説,菩萨善解回转外道方便。菩萨於外道中化作七梵志、尼犍就学经法,精进勇猛,细密威仪,胜彼外道。”
《漢語大詞典》:韦陀(韋陀)
(1).梵语Veda的音译。意为“知识”。古 印度 婆罗门所传经典名。参见“ 吠陀 ”。
(2).Vedda的音译。通译 维达 , 斯里兰卡 的一种原始民族。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从 薄墟曼 、 韦陀 、 印地安 以及别的民族引了他们的生活,狩猎,农耕,分配财货这些事为例子,以证原始狩猎民族实为共产主义的结合。”
(3).同“ 韦驮 ”。 艾芜 《荣归》:“兵士们一回到庙里休息的时候,不是躲在殿后 韦陀 足下去赌钱,便是坐在太阳晒着的石阶上捉虱子。”
(2).Vedda的音译。通译 维达 , 斯里兰卡 的一种原始民族。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从 薄墟曼 、 韦陀 、 印地安 以及别的民族引了他们的生活,狩猎,农耕,分配财货这些事为例子,以证原始狩猎民族实为共产主义的结合。”
(3).同“ 韦驮 ”。 艾芜 《荣归》:“兵士们一回到庙里休息的时候,不是躲在殿后 韦陀 足下去赌钱,便是坐在太阳晒着的石阶上捉虱子。”
大光明王舍头施婆罗门
【佛学大辞典】
(本生)大方便佛报恩经四说:「释迦如来于过去为波罗奈国王,称为大光明。惠施一切,不逆人意。敌国之王闻之,使婆罗门来乞王之头。王许之,群臣谏,不听。使婆罗门捉刀斫头,以果其慈心。」经律异相二十五曰:「大光明王舍头施婆罗门。」
(本生)大方便佛报恩经四说:「释迦如来于过去为波罗奈国王,称为大光明。惠施一切,不逆人意。敌国之王闻之,使婆罗门来乞王之头。王许之,群臣谏,不听。使婆罗门捉刀斫头,以果其慈心。」经律异相二十五曰:「大光明王舍头施婆罗门。」
大婆罗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婆罗门为四姓之上首,译为净行种。舍世染而专修净行之种族也。佛非婆罗门种。而为大净行者,亦称为大婆罗门。涅槃经十八曰:「如来名大沙门大婆罗门。」
(术语)婆罗门为四姓之上首,译为净行种。舍世染而专修净行之种族也。佛非婆罗门种。而为大净行者,亦称为大婆罗门。涅槃经十八曰:「如来名大沙门大婆罗门。」
大坚固婆罗门
【佛学大辞典】
(本生)释迦如来昔为大国黎努王之辅相。名大坚固婆罗门。能治国。后修禅观,感梵天王之来现,由彼之劝而出家,修佛道。
(本生)释迦如来昔为大国黎努王之辅相。名大坚固婆罗门。能治国。后修禅观,感梵天王之来现,由彼之劝而出家,修佛道。
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赵宋施护译。说大坚固婆罗门之事历。
(经名)二卷,赵宋施护译。说大坚固婆罗门之事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