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贝尔格(贝尔格)  拼音:bèi ěr gé
Alban Berg
人名。(西元1885~1935)奥地利音乐家,新维也纳乐派的代表。对无调性音乐及十二音音乐贡献很大。代表作品有歌剧《伍采克》、《露露》等,都是十二音技法上的结晶。
《国语辞典》:波子曼  拼音:bō zǐ màn
Ludwig Boltzmann
人名。(西元1844~1906)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对辐射理论、气体动力论及古典统计力学有不朽的贡献。
《国语辞典》:奥匈帝国(奥匈帝国)  拼音:ào xiōng dì guó
奥地利与匈牙利在欧战前联合组成的国家。以奥皇兼任匈牙利国王和帝国元首,两国各设政府和议会。此一政治组织持续五十馀年之久,战后分立为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三个国家。
《国语辞典》:莫札特  拼音:mò zhá tè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人名。(西元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四岁习琴,五岁即能作曲,六岁开始旅行演奏,被誉为「音乐神童」。音乐风格具有纯粹的音乐性,表现音乐本身的至真、至善与至美,为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定了近代协奏曲形式,并继海顿之后,丰富了交响曲与室内乐的表现力。作品有歌剧《魔笛》、交响曲〈巴黎〉、合唱曲〈圣体颂〉、〈小夜曲〉十馀首等。也译作「莫差特」、「莫差尔特」。
《国语辞典》:卡拉扬(卡拉扬)  拼音:kǎ lā yáng
Karajan
人名。(西元1908~1989)奥地利交响乐队和歌剧指挥家。生于奥地利萨尔斯堡,曾于萨尔斯堡莫札特纪念馆学习音乐,十八岁时决定从事指挥工作。其音乐表现以准确、客观著称。是二十世纪中叶世界最著名的音乐家。
《国语辞典》:口腔期  拼音:kǒu qiāng qí
由奥地利心理学家佛洛依德所提出的心理学名词。佛洛依德以为口腔期是个体性心理发展中最原始的阶段。原始性欲集中在口腔部分,靠口腔活动获得快感和满足。若此时婴儿的口腔活动受到限制,长大后可能产生口腔性格,如悲观、依赖、退缩、猜忌、酗酒、贪吃等。
《国语辞典》:舒伯特  拼音:shū bó tè
Franz Schubert
人名。(西元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因首创艺术歌曲,且作品甚多,被誉为「歌曲之王」。代表作有〈魔王〉、〈云雀歌〉、〈圣母颂〉、〈小夜曲〉、〈摇篮曲〉等。也译作「修伯特」。
《漢語大詞典》:奥地利人
奥地利的主体民族。另有少数分布在美、欧等国。约853万人(1985年)。讲奥地利语。多信天主教。主要从事工业、农牧业和林业。
《漢語大詞典》:奥地利一八四八年革命
奥地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8年3月,维也纳人民起义,推翻梅特涅反动政府,奥地利皇帝被迫同意立宪;4月颁布帝国宪法,但未能满足人民要求。5月,维也纳人民再次起义,奥皇及皇室被迫逃离首都。同时,帝国境内的捷克、匈牙利也发生革命。10月,维也纳人民为抗议奥军镇压匈牙利革命,又举行起义。后因资产阶级妥协,封建势力反扑,11月革命被镇压。
《漢語大詞典》:奥斯特里茨战役
1805年12月法国拿破仑军队与俄国、奥地利联军在奥斯特里茨(在今斯洛伐克境内)进行的决战。结果法军获得大胜,奥地利被迫求和,第三次反法联盟瓦解。
《漢語大詞典》:保安团
旧中国地方上建的保安武装
奥地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地方组织
《漢語大詞典》:丹麦战争
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对丹麦发动的战争。结果丹麦战败,被迫放弃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等地。这是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的第一步。